陳建貞 澎澎
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陸地海岸線長達3751.5公里,沿岸島嶼眾多,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做為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福建的海岸線上凝聚了自然和歷史的多彩魅力。
東山 全國最美的海島
東山島,別稱陵島,形似蝴蝶亦稱蝶島,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隸屬于漳州市東山縣,是福建省第二大島,中國第七大島。2016年6月25日,國家海洋局在2016平潭國際海島論壇上公布了2015年中國十大美麗海島名單,福建的東山島和三都島名列其中。東山島更是一騎絕塵,斬獲全國十大美麗海島評選第一名!
東山島自然風光旖旎,沿島東南沿岸有南門灣、嶼南灣、馬鑾灣、金鑾灣、烏礁灣、澳角灣、宮前灣七個海灣。它們呈月牙形,首尾相接,綿延30多公里。潔白的沙灘背靠著蔥蘢的林帶,環(huán)抱著清澈的海水,是天然的海濱浴場。灣內(nèi)小島星羅棋布,與大海交相輝映,構成一處天藍、水碧、沙白、林綠、海灣美、島礁奇的海濱旅游度假勝地。
霞浦 中國最美的灘涂
不知何時何人把一個如詩如畫的名字賜給了你——霞浦,把一個耀眼炫目的桂冠給了你——中國最美的灘涂。
霞浦位于福建省寧德市的東部,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東北翼港口風景城市,享有閩東最古老的“海上明珠”,是“中國的海帶之鄉(xiāng)”、“紫菜之鄉(xiāng)”。霞浦有48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為基巖海岸的灘涂,灘涂面積全國最大。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潮起潮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景觀。每年吸引世界各地十多萬攝影愛好者慕名前來攝影創(chuàng)作。
凌晨三點多,為了等待日出的那抹霞光,我們摸黑上山,當我站在北吾洋海岸山坡時,一片漆黑,海風清涼,但現(xiàn)場卻人聲鼎沸。隨著東方緩緩露白,遠處的山與小島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大家嘈雜的交談聲瞬間安靜,我迫不及待拿出相機,將鏡頭對準海灘,轉動、尋找、對焦、定格,早起的漁船裹挾著晨霧出海了,早潮褪盡后的灘涂,半掩半露,波光粼粼,漁船悠悠晃行,隨著趕海的漁船消失在一望無際的海面,帶出一串漣漪。擱淺的小船,一彎靈動的水線,一串串別具風格的圍網(wǎng),一一收入鏡頭,現(xiàn)場只聽到“咔嚓咔嚓”的快門聲。
當太陽漸漸升高,陽光灑在海面上,灘涂裸露,討海之人,駕著灘涂摩托行走如飛,劃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魚網(wǎng)、浮標、竹竿間穿梭,彎彎曲曲的港汊,星星點點的漁舟,綿延無際的掛蠣,那明與暗的交替,加上波光鱗鱗的海面,一葉小舟游離其中,愛美的漁民帶上花布頭巾,紅衣服配著綠色的外套,連同肩上舒展的綠色的連兒,點綴著無限的生機,又是一幅生動的海耕勞作場面。感謝上天酬勤,在回報辛勤的討海漁民的同時,不忘投射側光斜影,令滑板走過留下的痕跡,變成洗練的線條,勞作的漁民和漁船變成立體的剪影, 讓人無限慨嘆,勞動真的很美。
黃昏灘涂色彩綺麗,變幻無窮,山澗順流而下的溪水在沙灘上流淌,變成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小水道,遠遠望去仿佛是灘涂的動脈,在日落余輝的映照下,閃爍著迷人的光彩,令人興奮不己。
它帶給人們更多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靈感,黃金般的海浪輕緩地涌向港灣,涌向灘涂,繼而又向四處蔓延,形成無比絢爛的圖案。在光影的作用下,亮光里呈現(xiàn)出金黃色,暗影處又是一片紫金。金色的世界里,漁船載著一船斑斕停泊在靜靜的港灣,趕海人背著沉甸甸的魚簍走在金色的海灘上,留下一道道優(yōu)美的曲線。
廈門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相傳遙遠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因此,廈門又有了一個美麗動人的稱號——鷺島,它依山傍海,有著山的偉岸,海的胸襟,水的柔情,還有那鳳凰樹的旺盛和三角梅的堅強。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每個廈門人,都有一片大海的情懷。因為血液里流淌著海的DNA,廈門人是海的兒女。自古所謂“南人行舟,北人騎馬”,閩南人的駕船,可不像江南水鄉(xiāng)那樣局限于江湖,更多的是“乘桴浮于?!薄?/p>
最遲到唐宋時期,閩南人已經(jīng)遠航到海外,定居南洋。古籍上說:“閩僑之南來東印度,較粵僑更早。元世祖遣史弼南征爪哇時,子弟兵多屬閩南籍。后落居爪哇者頗多,繁殖也盛”。
于是,海就成了一條通道,一條危險、刺激,卻可能帶來另一種生活的通道,一條中國人在西北的浩瀚戈壁之外開辟的連接世界的新通道。
在相對內(nèi)斂、重土難遷的中國人里,因為海洋的熏陶,廈門人成為胸懷開放,勇于探索的一群。遷徙成為一種常態(tài),誰家的孩子下南洋了,誰家的丈夫發(fā)大財了,誰家的孫子又回來了,一代又一代的廈門人勇敢向南,在大海的懷抱里寫下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史。時至今日形成的情況,一是亞洲南部的各個城市,都有閩南的子孫,閩南的姓氏,閩南的語言、風俗和文化;二是閩南的家庭里,十有七八擁有海外的華僑親戚。沒有大海,就形不成“僑鄉(xiāng)”。
港闊水深的廈門港在鄭成功時代已是閩南沿海的外貿(mào)重鎮(zhèn),清代前期繁盛程度曾一度領先廣州。許多有錢能干的廈門商人,在中國沿海以及東印度群島各地開設商號。一艘艘被廈門人親切稱作“青頭船”的帆船遠航隊,北至寧波、上海,南至粵東,東至臺灣,一年往返數(shù)次;更遠行到菲律賓、印尼等南洋諸國,冬去夏回,劈波斬浪,換取一趟趟的滿載而歸。
因為船來船往,廈門成了為名副其實的門戶,19世紀中后期開始,西方宗教來了;西洋南洋的建筑風格來了;鋼琴和聲樂來了;閩南各地分散于東南亞的華僑們也都匯集到廈門來。
現(xiàn)在,因為有海,廈門才有自貿(mào)區(qū)的建設,才有海上花園的精彩。更重要的是,因為有海,千百年來,我們才能和白鷺、文昌魚、中華鱟、白海豚共享一片家園。
鎮(zhèn)海衛(wèi)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點
漳州灣,漳州海域北與廈門、金門相連,南至廣東饒平,向海一側至領海線(位于臺灣海峽),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千米。漳州擁有自然海岸線715千米,居全省第三位。
漳州龍海最東邊的小鄉(xiāng)鎮(zhèn)——隆教畬族鄉(xiāng),地處閩東南沿海凸出部,東與廈門特區(qū)隔海相望,南臨臺灣海峽,北連招商局中銀開發(fā)區(qū),西銜漳浦縣,曾被譽為“東方夏威夷”。
走近她,才猛然發(fā)覺,她承載了太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盡管歷史洗盡滄桑,湮滅繁華,帶走輝煌,卻依然留下了旖旎風光,讓人著迷不已。走進隆教,來到鎮(zhèn)海村,探尋鎮(zhèn)海衛(wèi)古城遺跡,到處靜謐而古樸。枕山面海,地勢險峻,自古為兵家要地。在明代,這里與天津衛(wèi)、威海衛(wèi)、金山衛(wèi)并稱為“中國四大衛(wèi)”,因抗擊倭寇而聞名于世。據(jù)史料記載,鎮(zhèn)海衛(wèi)于明洪武二十年建衛(wèi),衛(wèi)城全部用石砌成,設東、西、南、北四門,后因東門失險常關,另設一個水門,共有五個城門,各有城樓。全盛時期,這里曾駐軍近萬人,不難想象,多少個日夜,這里旌旗高揚,刀劍锃亮,操練水陸。
鎮(zhèn)海東門外的旗尾山,由大陸向海洋延伸,似一把利劍指向臺灣海峽。因其山勢走向恰與澎湖列島和臺灣最南端三點成一條線,所以地理專家把這條直線定為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并把旗尾山作為這條分界線的標志。
“藍眼淚” 海岸絕美奇光
福建平潭壇南灣的沙灘上的“藍眼淚”已經(jīng)隨著媒體的宣傳而聞名全國。在海浪的拍打下,不斷出現(xiàn)熒光色的藍點,整個海岸線猶如浩瀚的銀河星空,讓人仿佛置身在“阿凡達”的美妙世界里。
“藍眼淚”是一種在海底生存的微生物,隨著海浪被沖上岸時,只能夠生存100秒,隨著能量的消失,藍眼淚的光芒失去,它的生命也就結束了。
在平潭的幾個海域中,壇南灣作為一個待開墾的“處女地”,海岸綿延22公里,光污染影響小,環(huán)境優(yōu)美無污染,灣內(nèi)海域遼闊,岸線曲折,是觀看“藍眼淚”的最佳位置。而在壇南灣的眾多港灣中,遠垱澳沙灘是壇南灣最美的一段沙灘,岸線長1.9多公里,北面有岬角相隔,南面就是巖石巍峨聳立的將軍山,成為了攝影愛好者拍攝“藍眼淚”的必選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