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住所幽深,院內(nèi)樹木繁茂。久別之后,房子的許多去處吸引我躲進去盡情享受歸來的溫馨。花園里長起神奇的灌木叢,散發(fā)出我從未領受過的芬芳。我種在花園深處的楊樹,原來是那么細弱,那么不起眼,現(xiàn)在竟長成了大樹。它直插云天,表皮上有了智慧的皺紋,梢頭不停地顫動著新葉。
最后認出我的是栗樹。當我走近時,它們光裸干枯的、高聳紛繁的枝條,顯出高深莫測和滿懷敵意的神態(tài),而在它們軀干周圍正萌動著無孔不入的智利的春天。我每回都去看望它們,因為我心里明白,它們需要我去巡禮,在清晨的寒冷中我凝然佇立在沒有葉子的枝條下,直到有一天,一個羞怯的綠芽從樹梢高處遠遠地探出頭來看我,隨后出來了更多的綠芽。我出現(xiàn)的消息就這樣傳遍了那棵大栗樹所有躲藏的滿懷疑慮的樹葉?,F(xiàn)在,它們驕傲地向我致意,儼然已經(jīng)習慣了我的歸來。
鳥兒在枝頭重新開始往日的啼鳴,仿佛樹葉下什么變化也未曾發(fā)生。書房里等待我的是冬天和殘冬的濃烈氣息。在我的住所中,書房最深刻地反映我離家的跡象。
封存的書籍有一股亡魂的氣味,直沖鼻子和心靈深處,因為這是遺忘——業(yè)已湮滅的記憶——所產(chǎn)生的氣味。
在那古老的窗子旁邊,面對著安第斯山頂上白色和藍色的天空,在我的背后,我感到了正在與這些書籍進行搏斗的春天的芬芳。書籍不愿擺脫長期被人拋棄的狀態(tài),依然散發(fā)出一陣陣遺忘的氣息。春天身披新裝,帶著忍冬的香氣,正在進入各個房間。
在我離家期間,書籍被弄得散亂不堪。這不是說書籍短缺了,而是它們的位置被挪動了。在一卷17世紀古版的嚴肅的培根著作旁邊,我看到薩爾加里的《尤卡坦旗艦》。盡管如此,它們倒還能夠和睦相處。然而,一冊《拜倫詩集》卻散開了,我拿起來的時候,書皮像信天翁的黑翅膀那樣落下來。我費力地把書脊和書皮縫上,事前我先飽覽了那冷漠的浪漫主義。
海螺是我住所里最沉默的居民。從前海螺連年在大海里度過,養(yǎng)成了極深的沉默。如今,近幾年的時光又給它增添了歲月和塵埃??墒牵钦渲榘憷淅涞拈W光,它那哥特式的同心橢圓形,或是它那張開的殼瓣,都使我記起遠處的海岸和事件。松木箱來自法國,從這口靈柩般的大木箱里出來一張婦女的可愛的臉,一雙浸透音樂和鹽水的手。我給她取名叫“天堂里的瑪利亞”,因為她帶來了失蹤船只的秘密。我在巴黎一家舊貨店里發(fā)現(xiàn)她光彩照人,那時她因為被人拋棄而面目全非,混在一堆廢棄的金屬器具里,埋在郊區(qū)陰郁的破布堆下面?,F(xiàn)在,她被放置在高處,再次煥發(fā)著活潑、鮮艷的神采出航。每天清晨,她的雙頰又將掛滿神秘的露珠,或是水手的淚水。
玫瑰花在匆匆開放。從前,我對玫瑰很反感,因為她沒完沒了地附麗于文學,因為她太高傲。可是,眼看她們赤身裸體頂著嚴冬冒出來,當她在堅韌多刺的枝條間露出雪白的胸脯,或是露出紫紅色的火團的時候,我心中漸漸充滿柔情,贊嘆她們含著挑戰(zhàn)意味發(fā)出的浪濤般神秘的芳香與光彩;而這是它們適時從黑色土地里盡情吸取之后,像是責任心創(chuàng)造的奇跡,在露天里表露的愛。而現(xiàn)在,玫瑰帶著動人的嚴肅神情挺立在每個角落,這種嚴肅與我正相符,因為她們和我都擺脫了奢侈與輕浮,各自盡力發(fā)出自己的一分光。
可是,四面八方吹來的風使花朵輕微起伏、顫動,飄來陣陣沁人心脾的芳香。青年時代的記憶涌來,令人陶醉:已經(jīng)忘卻的美好名字和美好時光,那輕輕撫摸過的纖手,高傲的琥珀色雙眸,以及隨著時光流逝已不再梳理的發(fā)辮,一起涌上心頭。
這是忍冬的芳香,這是春天的第一個吻。
【作者簡介】
聶魯達(1904~1973),智利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社會活動家。13歲開始發(fā)表詩作,1923年發(fā)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fā)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197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詩集《霞光》《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漫歌》,回憶錄《我承認,我曾歷盡滄?!?。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久別故園之后回到家中時的百感交集之情。作者開篇直接點題,直抒胸臆,接著盡情鋪排,以庭院里的景物和房間內(nèi)的物件為感情傾訴對象,運用擬人手法,細膩描繪了一幅幅讓人備感溫馨的意象:花園里的灌木叢“散發(fā)出我從未領受過的芬芳”;昔日親手栽種的小楊樹已長成參天大樹;“鳥兒在枝頭重新開始往日的啼鳴”;散亂的書籍和沉默的海螺撩起“我”青年時代的回憶;連“我”一向反感的玫瑰花,也因她的“匆匆開放”,“發(fā)出的浪濤般神秘的芳香與光彩”,而使“我心中漸漸充滿柔情”。文章文筆細膩,飽含真情,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極富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