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賈玉成 羅小利 張忠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101-02
一 、教學內(nèi)容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節(jié)的學生實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并理解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掌握實驗驗證的基本思路;會對實驗進行誤差分析;
(2)會用力的圖示求兩個共點力的合力。
2.過程與方法
采用實驗探究的方式,通過獨立思考與分組討論,師生共同分析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綜合、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提高學生用科學方法與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實踐能力,團結(jié)協(xié)作與交流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實驗原理;實驗操作過程;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
2.難點:實驗原理(等效法)的理解和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
四、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歸納分析、比較、多媒體演示
五、教具學具
方木板、白紙、彈簧秤(兩個)、橡皮筋,細繩套(兩個)、 刻度尺、三角板、圖釘、細芯鉛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合力,分力? 舉例說明。
2.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內(nèi)容。
學生回答,為下一步的實驗做準備。
(二)實驗過程
1.實驗目的
教師用多媒體PPT課件展示: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
2.實驗原理
多媒體(PPT)展示實驗原理(等效法):橡皮條一端固定,兩個力F1、F2共同作用使橡皮條另一端點伸長到O,用一個力F作用也使橡皮條伸長到結(jié)點O,這一個力F就是前兩個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圖示,再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圖示,比較F和F′是否相同。
同時教師在黑板畫出實驗原理圖。重點強調(diào)兩次的結(jié)點位置相同,及搞清理論值和實驗值,以及理論值和實驗值得到的方法。
3.實驗器材
學生:橡皮條、彈簧秤(兩個),細繩套(兩個)、刻度尺、三角板。(學生可能想不到方木板、白紙及細繩套。教師做適當?shù)奶崾尽#?/p>
多媒體(PPT)顯示實驗器材:方木板、白紙、橡皮條、彈簧秤(兩個)、細繩套(兩個)、刻度尺、三角板、圖釘若干、細芯鉛筆。
4.實驗步驟
(1)儀器調(diào)整與組裝:彈簧秤在水平狀態(tài)下調(diào)零。把白紙鋪在木板上,用圖釘把白紙固定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3)用兩只彈簧秤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合適的位置O,用鉛筆描下_________及此時______。同時記錄__________。
(4)只用一只彈簧秤鉤住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________。記下此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_______及_________。
(5)用鉛筆和刻度尺從O點沿兩條細繩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這兩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F1和F2的圖示,以________為鄰邊,用鉛筆及刻度尺作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即為________的圖示。
(6)用刻度尺按同樣的標度作___________的圖示,比較F′與F的大小和方向。
(7)改變F1、F2的大小和夾角,重復做兩次實驗,得出結(jié)論。
請學生完成步驟中的填空,教師同時視頻播放教師實際的試驗過程,再次強化加深學生對步驟的理解。
5.誤差分析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學生思考試驗中哪些做法會造成誤差?分組討論完后,請一名同學回答。
學生:兩次測量拉力時橡皮條的結(jié)點沒有拉到同一點,會造成誤差;讀數(shù)時應正對、平視刻度,要按有效數(shù)字正確讀數(shù);作圖不準確,造成誤差。
教師再補充:使用中彈簧測力計的彈簧和外殼之間,指針與外殼間,會造成誤差;讀數(shù)時應正對、平視刻度,要按有效數(shù)字正確讀數(shù)。
多媒體展示誤差分析:
(1)使用中彈簧測力計的彈簧和外殼之間,指針與外殼間,會造成誤差。
(2)兩次測量拉力時橡皮條的結(jié)點沒有拉到同一點,會造成誤差。
(3)讀數(shù)時應正對、平視刻度,要按有效數(shù)字正確讀數(shù)。
(4)作圖不準確,造成誤差。
6.注意事項
(1)同一實驗中兩只彈簧測力計的選?。簩芍粡椈沙诱{(diào)零后互鉤水平對拉,若兩只彈簧秤在對拉過程中,讀數(shù)相同則選。
(2)同一次實驗中,使橡皮條拉伸時,結(jié)點位置要相同。
(3)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拉力要適當大一些,但拉伸不能超過其彈性限度。
(4)兩個細繩套的夾角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在600-1000之間為宜。
(5)細繩套應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
(6)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要用相同的標度,要適當?shù)倪x取標度,并且要嚴格按幾何作圖法求合力,同時還要把力的圖示作得稍大一些。
7.學生開始試驗,教師巡回指導
鑒于學生動手能力差,教師要適時指導。學生試驗中主要是操作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例如拉彈簧測力計時,沒有平行于板面;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時,沒有估讀;記錄力的方向時不規(guī)范;作平行四邊形時不嚴格平移等。這些細節(jié)問題需要教師及時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