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國內智能手機顯示面板出現了供貨緊張問題,包括中興、vivo和金立等廠商的高管紛紛奔赴臺灣省,頻繁拜訪中華映管、友達光電和群創(chuàng)光電等手機屏幕供應商,尋求上游供應商供貨保障。
在手機顯示屏幕緊缺的背后,體現出智能手機的低價走量競爭模式正在傷害國內手機供應鏈廠商,因為性價比策略顯然是建立在壓制零部件成本的基礎上。而且這兩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波動太大,許多廠商的出貨量走低,導致庫存積壓。供應商無利可圖,只能削減產品供應。而另一方面,行業(yè)技術更新太快也導致面板產業(yè)洗牌潮加速。與此同時,手機屏幕的缺貨與技術欠缺,也會大大鉗制國產手機的庫存、出貨量、銷售量以及良品率。除手機屏幕,國產手機其實更離不開日本硬件產業(yè)鏈的支撐,典型案例就是前兩年頻頻鬧出的索尼攝像頭供應缺貨事件。
所以我們看到,國際上大的零部件供應商打個噴嚏,國產手機就會感冒的現狀還是沒有根本上的改觀,國產手機廠商的低價競爭模式導致供應鏈代工廠與零部件廠商脆弱程度加劇,讓產品價值下降,繼而導致供應商零部件的穩(wěn)定性不足。上游制造商迫于價格下行利潤降低的壓力只能降低產品的生產與研發(fā),使得產業(yè)陷入頹勢以及研發(fā)技術升級的動力不足繼而落后于人。這帶來的影響是,手機硬件產品技術與規(guī)格水平難以提升,整個產業(yè)缺乏競爭力,變成了一個封閉式互相傳導的惡性循環(huán),隨著手機產業(yè)轉型升級在即,供應鏈的寒冬與弱勢局面與產能不足、競爭力不強的現狀顯然會傳導給未來的手機廠商。這也預示著國產智能手機廠商需要改善并反思自身的產業(yè)競爭模式與供應鏈管理方式,盡量轉型到高價值的競爭模式,與供應商形成雙贏機制,才能推動國產手機供應鏈實現技術轉型,改善低效模式,進而改善整體國產手機的供應鏈掌控能力與水平,反之則會將產業(yè)與自身品牌帶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