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唐]劉長卿《別嚴士元》
翻開古典文集,“雨”的痕跡在書中清晰可辨。如《詩經(jīng)》中就有“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歌吟,也有“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唱詞。從那以后,雨就一直在我們的詩情詞意中飄灑著:韓愈說“天街小雨潤如酥”;杜甫吟“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李清照唱“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陸游則誦著“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而在這些詩詞歌賦中,人們也賦予了“雨”以各種情感:“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表達了悲傷的心情;“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體現(xiàn)了愛國的情懷;“東邊日出西邊雨”滴滴有情;“山色空蒙雨亦奇”字字達意……
且看下圖中“雨”字的演變過程:
觀圖可知,“雨”字的甲骨文像是天空中降落的水滴,上面一橫代表雨云,下面的點或短豎表示雨滴。由此可知,“雨”為象形字,且“雨”的金文也承襲了甲骨文的造型。小篆的“雨”則更清楚地向人們展示了這樣一種自然現(xiàn)象:“雨”是從天空的云層中飄落下來的??瑫壌藢懽鳌坝辍薄V钡酱藭r,漢字“雨”已基本成型。此外,凡從“雨”的漢字大都也與“雨”有關(guān),如雷、霧、霜、雪等,這些大都是雨水的其他形態(tài)。此外,“雨”還有著非常豐富的比喻意義,如“雨過天晴”表示情況由壞變好,“雨后春筍”本來指大雨后春筍旺盛地生長,現(xiàn)在人們卻用它來比喻新事物迅速且大量地涌現(xiàn)出來。
古往今來,中外文人墨客同是聽雨、看雨、感雨,其境界各有不同。但它卻在一定的程度上,以不同的情態(tài)寄托著文人不同的情思,既潤澤了文人的筆,也濡濕了讀者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