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清
【摘 要】羅登賢是中共六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曾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廣東省委(南方局)書記等職。1931年夏,被黨中央以中央代表身份派赴東北工作,旋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1932年末離開東北到上海。羅登賢在東北工作一年半時間內(nèi),正值九一八事變前后,他為黨的事業(yè)和民族獨立解放建立了卓越功勛。
【關鍵詞】羅登賢;東北;革命斗爭
羅登賢是優(yōu)秀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最早的實際領導者,中共六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曾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廣東省委(南方局)書記等職。1931年夏,羅登賢(化名達平、德平、光生、一光等)被黨中央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派赴東北工作,同年末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1932年末離開東北到上海。他在東北工作一年半時間里,正值中華民族遭受日本侵略,陷于危難之時。他恢復壯大黨的組織,領導成立民眾抗日武裝,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為黨的事業(yè)和民族獨立解放事業(yè)建立了卓越功勛,其光輝業(yè)績永遠值得人們懷念。他在東北地區(qū)的重大貢獻主要有十個方面:
一、組織領導發(fā)動工人、農(nóng)民、學生、士兵開展反帝反軍閥斗爭
東北是中共領導革命斗爭重點地區(qū)。自黨的八七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滿洲省委之后,黨中央先后派陳為人、劉少奇、陳潭秋、羅登賢等同志到東北工作。羅登賢于1931年夏被派赴東北,到達后即協(xié)助滿洲省委組織領導發(fā)動工人、農(nóng)民、學生、士兵開展反帝反軍閥斗爭。時逢省委組織發(fā)動東北陸軍第30旅第688團舉行兵變,黨在該部有一年多工作基礎,有同志100余人,當該部要由黑龍江調(diào)防天津廊坊時,省委決定在行進途中于合適地點舉行兵變。據(jù)滿洲省委于7月27日給中央的報告:“這事已得中央代表同意”。這里的中央代表就是羅登賢。此報告表明羅登賢在1931年夏,已經(jīng)來到東北指導工作,其身份是中央代表。羅登賢到東北后與滿洲省委領導同志一道組織領導發(fā)動工人、農(nóng)民、學生、士兵開展反帝反軍閥斗爭,使東北地區(qū)不斷掀起反帝反軍閥斗爭浪潮。其中著名的有南滿地區(qū)的反對日本制造的萬寶山事件的斗爭(組織萬案后援會、募捐、游行示威等)、北滿地區(qū)反對日本制造的中村事件的斗爭,還有組織沈陽皇姑屯大廠、營口大廠、撫順煤礦反對日本資本家斗爭等。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滿洲省委及各級黨組織著重發(fā)動哈爾濱、沈陽、大連等大城市的工人和鐵路、煤礦工人舉行反日罷工斗爭。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中東鐵路工人開展了反抗運送日軍、反對日寇拘捕和裁減中蘇工人補充白俄工人的斗爭;松花江海員工人開展了要求增加工資、反對開除、反對運兵的斗爭;電業(yè)工人、郵務工人和皮鞋工人的多次反日罷工,以及千余名呼(蘭)海(倫)鐵路工人索要欠薪的斗爭、鶴崗煤礦工人的罷工斗爭等都是在黨領導下進行的。羅登賢在指導斗爭中及時指出要注意克服“左”的傾向,要求將組織群眾示威活動與日常斗爭結合起來,使反帝反軍閥斗爭取得明顯成效。
二、整頓恢復東北地區(qū)黨組織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不久,省委遭到嚴重破壞。省委書記張應龍等主要領導人被捕入獄。12月,中央決定由羅登賢出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他臨危受命,上任伊始,即著手重新組建省委,因原省委被破壞,省委委員很少,他除任省委書記外還兼任宣傳部長,以保證黨的領導機關工作正常運轉(zhuǎn)。以羅登賢為書記的新一任省委組成后,采取有力措施恢復和整頓了各級組織,嚴密了組織紀律性、加強保密工作、增強了戰(zhàn)斗力。當時省委的下屬組織有東滿、北滿、奉天3個特委及磐石、海龍、寧安、饒河、湯原5個中心縣委,黨、團員總數(shù)約2132人。為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抗日斗爭,羅登賢特別強調(diào)要城鄉(xiāng)各地建立反日會群眾性組織。1932年4月6日省委文件指出:“各地的反日會無論如何黨應用最大的力量將他建立起來,許多地方反日會還是很狹隘的組織基礎,關門不敢公開的吸引廣大群眾加入是再不允許的了。”在省委領導下,各地廣泛建立起反日會群眾組織。從此,反日會成為團結廣大工人農(nóng)民開展反日斗爭的最有力的群眾組織。北滿珠河農(nóng)民舉行反日示威;哈爾濱反日會、反帝大同盟等民眾團體紛紛集會,散發(fā)傳單,發(fā)表演講,反對偽政權的建立,拒絕參加“偽滿洲國”成立“慶?!贝髸V泄卜钐焯匚?932年“五一”勞動節(jié),向全市基層支部散發(fā)了《告奉天工農(nóng)勞苦群眾書》。其他如延邊、磐石、海龍、清原、阿城、珠河、寧安等地也不斷爆發(fā)群眾反日斗爭。這些斗爭給剛侵入中國東北大地不久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三、及時向黨中央報告日本在東北發(fā)動侵略前后的局勢、情況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前,隨著日本武裝侵略東北的威脅日益嚴重,在中央代表羅登賢的指導下,滿洲省委和中央特科駐東北人員一道作了許多偵察監(jiān)視日本軍事行動的秘密工作,并將所得情報及時向中央報告。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滿洲省委于9月19日即事變后第二天發(fā)表了《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宣言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滿洲使之成為其殖民地的罪惡陰謀,批駁了侵略者制造的事變是由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路所引起的無恥謠言,批判了國民黨政府所謂忍耐、鎮(zhèn)靜的不抵抗政策,指出“只有工農(nóng)兵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軍隊,是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力量?!薄爸挥性谥袊伯a(chǎn)黨領導之下,才能將帝國主義驅(qū)逐出中國?!?月22日又給中央報告事變發(fā)生經(jīng)過、日軍占領沈陽情形及市內(nèi)局勢,提出省委斗爭策略和具體工作布置,為中央在日本武裝侵略東北的事件爆發(fā)時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四、決定將滿洲省委由沈陽遷至哈爾濱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滿洲省委駐地沈陽被日本侵略者占領,白色恐怖遍地,省委機關繼續(xù)駐在沈陽,對于領導開展民眾斗爭發(fā)生困難,為保證省委不遭或少遭破壞,羅登賢建議將省委機關遷至尚未被日本侵占的北滿重鎮(zhèn)哈爾濱。1931年10月27日,滿洲省委在給中央的報告中介紹自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滿洲后,沈陽統(tǒng)治階級戒嚴,每日到五點即不能通行等情形后,提出這種狀況“對于我們工作是很有妨礙的,如開訓練班的問題,鞏固機關職業(yè)化問題等都無法進行,因此我們的意見是主張把省委機關移到哈爾濱去。”此報告得到中央批準,滿洲省委機關于12月遷至哈爾濱。從此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廣大民眾開展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在哈爾濱召集的一次省委會議上,羅登賢向省委委員和全體黨員干部提出:“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東北淪陷,東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深淵中,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一定要與東北人民同患難、共生死”,“不驅(qū)逐日寇,黨內(nèi)任何人不能提出離開東北的要求。誰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誰就是恐懼動搖分子,誰就不是中國共產(chǎn)黨員”。在省委書記羅登賢領導下,廣大黨員干部信念堅定,決心與東北人民同患難、共生死,共奮斗,爭取抗日斗爭的勝利。這種不畏艱難,勇于斗爭,敢于抗爭,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著東北抗日軍民開展艱苦卓絕的對敵斗爭。
五、營救干部出獄,舉辦干部訓練班
九一八事變前后,一些同志在從事革命斗爭中,不幸被捕入獄。為營救這些革命者,羅登賢親自給黨中央寫信,請互濟會寄款以營救獄中同志。他在1931年9月13日給中央的信中寫到:“最近有三個蘇聯(lián)同志出獄,需要二百多元,才能救濟他們回去。并且獄中還有二十多人,請互濟會立即匯錢來辦理此事。同時監(jiān)獄的同志催買衣服、被送去,亦請通知互濟會,因為冷天到了,他們是很苦的,望速辦?!痹诹_登賢的請求下,互濟會立即寄錢來,在省委積極營救下,利用九一八時局混亂之際,將在東北獄中二十余名同志,包括楊靖宇、趙尚志、姚漱石、趙毅敏等營救出來。以后這些同志,大多數(shù)參加抗日斗爭,為民族解放事業(yè)做出應有貢獻。另有被營救出來的三批(共十人)同志被派送上海,由中央另行分配工作。
當時,從省委到特委、縣委都需要大批干部。為適應斗爭需要,羅登賢主張省委舉辦干部訓練班。在1932年1月1日所做《省委兩個月工作計劃》中,決定“應將新干部與出獄同志辦兩班訓練班,在哈設訓練班,必須有三班,開始二十個同志的這種訓練?!边@些干部、同志經(jīng)過訓練后,提高了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他們被分配到各地,積極努力地從事反日活動,領導廣大民眾開展反對日本侵略斗爭。
六、發(fā)表宣言、告同胞書,進行抗日宣傳鼓動工作
九一八事變后,在羅登賢的指導下,中共滿洲省委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陰謀、野心,反對國民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發(fā)表大量宣言、告同胞書,其中主要有:《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1931年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團滿洲省委告群眾書》(1931年9月20日)、《中共滿洲省委對士兵工作的緊急決議》(1931年9月23日)、《中共滿洲省委告士兵群眾書》(1932年1月30日)、《中共滿洲省委對滿洲事變第四次宣言》(1932年2月6日)、《中共滿洲省委為反對滿洲“獨立政府”宣言》(1932年3月5日)、《中共滿洲省委告滿洲各地義勇軍書》(1932年3月31日)、《中共滿洲省委關于全滿洲勞苦群眾的斗爭綱領》(1932年4月5日)、《中共滿洲省委緊急通知(省急字第一號)》(1932年4月6日)、《中共滿洲省委關于反對國際聯(lián)盟調(diào)查團宣傳要點》(1932年4月20日)、《中共滿洲省委關于紀念“五卅”的口號》(1932年5月28日)等。據(jù)初步統(tǒng)計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始,到1932年7月12日省委擴大會議止,這期間,滿洲省委共發(fā)布各種宣言、決議、告同胞書等文告共有39份,其中羅登賢任省委書記期間發(fā)表31份。這些宣言、決議、告同胞書等文告正確分析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地區(qū)面臨的時局形勢,為東北抗日斗爭指明了前途方向、明確了斗爭任務,號召廣大工人、農(nóng)民、學生及一切勞苦群眾行動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東北。極大地鼓舞廣大民眾抗日斗志和取得驅(qū)逐日寇最終勝利的堅定信心。值得提出的是這些文告有不少是羅登賢親自擬寫。時任省委秘書處長馮仲云回憶,1932年初夏,黨在哈爾濱要組織一次偽軍士兵起義,需要大量的宣傳品,一天夜間,就在馮仲云的家里進行緊張的印刷工作,省委書記羅登賢用毛筆蘸著阿木尼亞藥水寫蠟紙,馮仲云的愛人薛雯和趙尚志印刷,馮仲云一面放哨,一面數(shù)著紙張。阿木尼亞的臭氣熏得人直打噴嚏,印刷機有噠噠的聲音,附近的狗叫起來,接著有腳步聲。為了掩蓋印刷機響聲,薛雯在女兒媛媛的身上擰了一把,用孩子哇哇的大哭聲淹沒機器聲。工作結束以后羅登賢立刻抱起小媛媛,痛惜地說:“讓你受苦了,為了安全,不得不讓你參加我們的工作??!”在從事革命工作中,羅登賢與省委同志建立了深厚革命情誼,羅登賢犧牲后,東北的黨員干部十分痛惜,為永遠紀念羅登賢同志,馮仲云、薛雯把女兒的名字改為馮憶羅。
七、及時提出黨的對敵斗爭綱領和工作方針
羅登賢就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后,根據(jù)面臨的形勢,及時向各地黨組織提出黨的對敵斗爭策略和工作方針、任務。滿洲省委遷至哈爾濱后,羅登賢組織省委干部學習周恩來以伍豪筆名發(fā)表在《紅旗周報》上的文章《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滿洲與我黨目前任務》,領會精神實質(zhì),用以指導東北地區(qū)抗日斗爭的開展。1932年初,省委做出《中共滿洲省委兩個工作計劃》。對游擊戰(zhàn)爭、職工運動、農(nóng)村工作、士兵工作、反帝工作、組織工作等提出具體任務和要求,使各特委、中心縣委在執(zhí)行中有所遵循。1月27 日在黨的一份文件中提出目前滿洲黨在領導廣大群眾的革命任務、主要的策略路線和工作方針。具體為:努力發(fā)展反日斗爭,尤其是要設法打入與領導農(nóng)民義勇軍反日革命戰(zhàn)爭,加緊組織工人的斗爭與罷工(北寧路、中東路、海員等),發(fā)展中韓農(nóng)民武裝斗爭,開展游擊戰(zhàn)爭,開展偽軍士兵工作,真正組織士兵的兵變,積極分子與組織群眾武裝力量——工人糾察隊、農(nóng)民游擊隊、義勇軍、工農(nóng)紅軍,要繼續(xù)發(fā)展學生斗爭。為發(fā)展群眾性反日斗爭,省委強調(diào)群眾工作目前主要的問題在健全黨團與改變黨團的工作方式,務使黨團能依照黨的決定經(jīng)過群眾組織去實現(xiàn),將群眾組織系統(tǒng)與獨立工作切實建立起來。1932年4月5日羅登賢主持制定了《中共滿洲省委關于全滿洲勞苦群眾的斗爭綱領》提出:民眾自動武裝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新工具“獨立政府”!打倒投降日本帝國主義組織“獨立政府”的地主資產(chǎn)階級買辦國民黨軍閥的統(tǒng)治!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一切帝國主義,爭取中國民族的獨立解放!創(chuàng)造與加入紅軍!武裝保衛(wèi)中國!擁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擁護中國工農(nóng)紅軍等。省委關于黨的對敵斗爭策略和工作方針、斗爭綱領的提出,為抗日軍民指明了前進方向。
八、組織黨團員參加支持義勇軍斗爭
九一八事變后,在東北掀起大規(guī)模自發(fā)式的義勇軍反日斗爭熱潮。為支持東北抗日義勇軍的英勇斗爭,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遵照黨中央提出要加強黨對抗日義勇軍領導或協(xié)助的指示,指出目前滿洲黨的任務和工作方針是:“努力發(fā)展反日斗爭,尤其是要設法打入與領導農(nóng)民義勇軍反日的革命戰(zhàn)爭”,要選派干部到南滿、北滿、吉東等地義勇軍中進行工作。從1931年末起,各地黨組織就不斷加緊做支持抗日義勇軍斗爭的工作。當時,中共黨組織對抗日義勇軍的工作,主要采取以下辦法進行:1.由省委選派得力干部設法到義勇軍部隊之中,參加并領導武裝活動。2.各地特委、縣委派出黨團員協(xié)助一些義勇軍首領進行組建、擴大部隊工作。3.黨組織派黨員、團員到義勇軍部隊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4.黨員、團員參加到義勇軍部隊中當兵,發(fā)揮模范骨干作用。5.動員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等參加到義勇軍隊伍中去。6.向社會各界人士募捐,以錢款、物資支援抗日義勇軍的斗爭。1932年4月6日,滿洲省委就關于民眾自動武裝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獨立政府”等問題,發(fā)出緊急通知(省急字第一號)。該通知指出,黨應以布爾什維克的堅決性與敏捷性來動員無產(chǎn)階級與一切勞苦群眾的斗爭,加入與擴大反日戰(zhàn)爭,給敵人的進攻以致命打擊。要求“義勇軍的組織在寧安、珠河、磐石、饒河、延吉、汪清等縣,應立即具體的建立起來,到前線加入反日戰(zhàn)爭”?!拔溲b民眾,尤其是在王德林、李海青、李杜、丁超等的部隊,應動員廣大群眾去補充,黨應派得力同志進去加緊這些部隊的工作?!碧栒倜癖娮詣游溲b起來,驅(qū)逐日本帝國主義,打倒“獨立政府”。在加強義勇軍斗爭中,省委為進一步武裝民眾,擴大反日戰(zhàn)爭,派出省委軍委書記周保中到吉東地區(qū)打入王德林領導的救國軍中。周保中與寧安中心縣委派入的胡澤民等黨員同志密切配合,不斷加強該部義勇軍工作,堅定抗日到底和抗日必勝信心。周保中得到王德林的信任,被委任救國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以后,周保中帶領的救國軍余部成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五軍的基礎。同時,中共黨員李延祿受東滿特委、延吉縣委派遣亦打入救國軍,其所領導的部隊以后成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四軍的基礎。
九、組建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
羅登賢就任滿洲省委書記后,在支持義勇軍反日斗爭的同時,把建立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在省委1932年1月1日所做工作計劃中,決定在兩個月內(nèi)派出七至十人,去遼中西三人,海龍一人,安東一人,東滿二人,通遼一人,北滿應派出十人到十五人到外縣領導游擊戰(zhàn)爭和發(fā)展中國農(nóng)民工作。省委必須派兩個特派員到遼西加強與聯(lián)絡此種工作。以后在羅登賢直接領導下,滿洲省委先后派出楊林、楊靖宇到南滿磐石,派童長榮到東滿延吉,派趙尚志、馮仲云到北滿巴彥、湯原,及其他同志到群眾工作基礎較好的地方組織領導創(chuàng)建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經(jīng)過努力,結果在東北各地建立了磐石、海龍、巴彥、湯原、珠河、海倫、寧安、密山、饒河、延吉、和龍、琿春、汪清、安圖等14支赤色反日游擊隊。這些反日游擊隊在對日斗爭中,不斷發(fā)展,后經(jīng)過整合,組建成立6支東北人民革命軍隊伍。這是日后成立東北抗日聯(lián)軍11個軍的基礎。在羅登賢直接領導下,滿洲省委先后派出到南滿、北滿、吉東從事抗日武裝斗爭的的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在與日本侵略者的艱苦卓絕斗爭中都成為抗日民族英雄。舉世聞名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組建與羅登賢領導創(chuàng)建的反日游擊隊有直接關聯(lián),反日游擊隊是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基礎、前身。反日游擊隊的武裝斗爭是中國抗戰(zhàn)14年的重要發(fā)端。
十、抵制“北方會議”“左”的錯誤
自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內(nèi)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1932年6月,臨時中央在上海召開位于北方的河北、河南、陜西、山東、滿洲等省委代表聯(lián)席會議(即“北方會議”)。會上,中共滿洲省委代表何成湘(省委組織部長)談到東北局勢時,指出東北已被日本帝國主義占領,關內(nèi)與東北隔離,東北與關內(nèi)相比,有許多情況不同。東北黨組織的基礎薄弱,群眾受大革命影響甚微,政治文化水平較低。因此,黨應該從東北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開展工作。但何成湘的論點被會議主持者斥之為“北方落后論”、“滿洲特殊論”,被當作右傾機會主義予以批判?!氨狈綍h”不顧東北已經(jīng)變成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的事實,要求東北應與關里一樣,都要執(zhí)行土地革命任務,提出要把“反日戰(zhàn)爭與土地革命密切聯(lián)系起來”,建立紅軍,建立蘇維埃,反對地主、資產(chǎn)階級。為貫徹“北方會議”精神,中央改組了中共滿洲省委,撤銷了被視為是“右傾機會主義者”的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的職務,決定把他調(diào)回上海。魏維凡(李實)被派來東北任省委代理書記。“北方會議”要求成立紅軍,建立蘇維埃政權,武裝保衛(wèi)蘇聯(lián)以及在東北軍和義勇軍中搞嘩變等“左”傾冒險主義作法。對此,羅登賢進行了抵制。省委稱他為貫徹“北方會議”精神的“最大障礙”,羅登賢在“北方會議”后遭批判,被戴上右傾機會主義帽子,撤銷黨內(nèi)職務。
羅登賢被撤銷省委書記職務后,繼續(xù)堅持在反日斗爭第一線。他仍然要求留在東北,和東北人民一道進行抗日斗爭。他離開哈爾濱,以省委巡視員身份在奉天、旅順等地巡視指導抗日和鞏固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據(jù)李兆麟在所寫《獨立工作經(jīng)過》記載,1932年秋天,唐聚五部義勇軍失利后,當時受河北省委領導的“東邊特委”多數(shù)學生出身的黨員“都同意回北平”,只有李兆麟等四人因和奉天特委建有橫向聯(lián)系暫時留在奉天,羅登賢在奉天見到李兆麟(時名李烈生)等當即指示他們:“不允許回北平,應參加奉天特委領導下的工作”,“組織關系由中央負責轉(zhuǎn)黨”。遵照羅登賢的指示,李兆麟留在東北從事抗日斗爭,以后他成為抗聯(lián)第三路軍總指揮、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
羅登賢在奉天工作時,中央巡視員在臨走時與羅登賢商定:“待他到中央派人來奉代替,方可去滬”,“中央不來人,德平不離奉”,這樣,羅登賢被撤職后,仍在東北堅持斗爭達半年之久。在“左”的思想路線指導下,省委于10月初的報告中聲稱:“我們現(xiàn)在決定他(指羅登賢)立即回滬,對于他許多政治上、組織上、工作方式上的嚴重錯誤,望中央和他堅持無情的斗爭”。就這樣臨時中央終于在1932年末將羅登賢調(diào)回中央。1933年3月,羅登賢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同年8月,年僅28歲的羅登賢英勇就義于南京雨花臺。
羅登賢在東北工作期間,特別是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之時,在組織領導東北人民開展抗日斗爭中建立了不朽功勛。羅登賢是中國共產(chǎn)黨以民族利益為根本
利益,抵制不抵抗政策,堅決主張反抗日本帝國主義
(下轉(zhuǎn)第頁)
(上接第頁)
侵占東北的杰出代表,是中共率領廣大民眾抗擊日本侵略的實際領導者,是東北抗日武裝的創(chuàng)建者,是中共站在抗日最前線領導民族獨立解放斗爭的第一人。在某種意義說,沒有羅登賢的正確領導就沒有長期持久的東北工農(nóng)民眾抗日斗爭的興起,就沒有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斗爭的發(fā)端;沒有羅登賢的正確領導就沒有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建立和大規(guī)模武裝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開展,就沒有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抗日民族英雄的誕生。羅登賢精神,即勇赴國難、勇于擔當、勇敢抗爭、勇猛精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抗聯(lián)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羅登賢永遠是東北人民懷念的優(yōu)秀的中共黨員、領導干部、革命先驅(qū)、民族英雄,我們要永遠紀念他的革命業(yè)績,學習他的革命品質(zhì),繼承他的革命傳統(tǒng),弘揚他的革命精神。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