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卒
國學講堂,再次開講。小小書迷,快來捧場!前幾期我給大家介紹了《莊子》和《惠子》中的幾個小故事,這些經(jīng)典都是古代大哲學家智慧的結(jié)晶,大家有沒有仔細體會其中的含義呢?今天,我講一個《韓非子》中的故事,叫做“智子疑鄰”。我們先來讀一讀原文。
品讀典故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雨(yù):下雨,名詞作動詞
筑:修補
父(fǔ):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這里指“老人”,“鄰人之父”即是“鄰居家的老人”
智:以……為智,“智其子”即為“認為他們家的兒子很聰明”
同學們可能對《韓非子》比較陌生,這是戰(zhàn)國時代大思想家、哲學家韓非的著作。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極為重視實用主義和效益主義,積極倡導(dǎo)君主專制。韓非的法家思想為秦始皇所重視,幫助秦國橫掃六合,統(tǒng)一中國。
在這個故事中,富人的兒子和鄰居家的老人都對富人說了同樣的話,其結(jié)果卻大相徑庭: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很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人動機不純,有偷盜的嫌疑。韓非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nèi)穗H交往中很重要的一個道理:交淺不可言深。
交淺不言深并不是圓滑世故的意思,而是在與人交往中對別人的尊重和對自身的合理保護。這則寓言出自《韓非子·說難》,所謂“說難”是指想要完全說服別人是很困難的,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立場和位置不同,彼此間的關(guān)系也迥異。站在鄰居老人的立場上來看,他好心提醒鄰居注意防盜當然是出于一片善意。而從富人的立場來看,鄰居老人的話未免有“多管閑事”之嫌,這也反映了富人本身心胸狹窄,把別人往最壞的方向去想。這當然是不符合“人性本善”的儒家思想的,但韓非是一個十分務(wù)實的思想家,他清楚地認識到世上確實有這樣的人,因身份和立場不同容易產(chǎn)生偏見。正是承認了這樣的事實,韓非才會從實用的角度出發(fā),告誡我們“交淺不可言深”,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人與人之間存在無條件的信任。
當然,在這篇寓言中韓非是批評了富人的這種做法的,這與他同時否定鄰居老人并不矛盾。富人心存偏見,鄰居老人也同樣沒有從對方的立場來考慮自己這番話的后果。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論。同學們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多角度看問題的方法,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不能我行我素。這就是這則寓言的思想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