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慧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逐年增多,農村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
作為人口大省、農業(yè)大省和剩余勞動力富集大省,我省常年外出務工人員保持在1900萬人左右。據(jù)統(tǒng)計,我省雙親在外務工的留守學生有300余萬名,單親在外務工的留守學生500余萬名。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已經引發(fā)了公眾的高度關注。
時值六一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我們采訪了蓬安縣留守兒童和他們的“代理檢察官媽媽”,記錄下“媽媽”和“孩子們”的感人故事。
女檢察官的擔憂
在四川東北部,司馬相如的故鄉(xiāng)——蓬安縣,有這樣一群女檢察官:她們是辦案能手,又是心理專家;她們有錚錚鐵骨,又有萬般柔情;她們有把貪腐分子拉下馬的膽略,又有把失足浪子扶上路的細心。她們,就是蓬安縣19名女檢察官組成的“代理檢察官媽媽”,當?shù)厝朔Q“燕子媽媽”。
關于“燕子媽媽”這一稱呼的來源,還得從幾年前說起。
2010年11月,一位母親到蓬安縣檢察院哭訴:“我兒子又犯事了,他才十五歲?。∧銈儥z察院如果幫幫我們就好了!”
婦女的哭訴引起了蓬安縣檢察院婦委會主任楊蕾的注意。她把近五年未成年人犯罪統(tǒng)計報表調來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犯罪報捕率均在20%以上!
關注未成年人,組建“代理檢察官媽媽”小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想法在楊蕾心中萌發(fā)。這一想法一說出,立即得到全院女干警的積極響應,也得到了院黨組的重視和支持。
以法制教育為切入口是“代理檢察官媽媽”們的一致意見。送法制教育進課堂、免費發(fā)放自編法律繪本,與處于危險期的留守兒童和不捕、不訴的涉案未成年人建立“臨時母子”關系,對口幫扶,堅持每周至少與他們見一次面,每個月將其接到自己家中一起生活一天……“代理檢察官媽媽”干得熱火朝天。
2012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通過了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新《刑事訴訟法》明確要求: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應當將未成年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少年權益最大化”為出發(fā)點,將重心放在教育、感化、挽救上,使其順利健康回歸社會。
蓬安縣女檢察官的做法和新刑訴法觀點不謀而合,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恰巧,當時未成年人刑事檢查科三名女干警王曉燕、周燕、林燕,名字中都有“燕”字,蓬安縣電視臺便以《三只“燕子”迎春來》對“代理檢察官媽媽”的愛心事跡進行了專題報道,“燕子媽媽”的稱呼便戲言成真,傳開來了。
叛逆少年的“逆轉”
3年前,檢察官林燕被安排做多次犯錯的楊某的“媽媽”??山邮趾?,她才知道這是一個燙手山芋。第一次見面的場景,林燕至今記憶猶新。那時楊某嘴里叼著一支煙,一副吊兒郎當?shù)臉幼?,幾句話就嗆得她哭了近兩個小時。
原來楊某父親坐牢、母親離家出走,他從此便破罐子破摔,失學走上歧路?!安还芏嗝蠢щy,我都要盡全力挽救他!”林燕暗暗在心里說。最讓林燕難以忘懷的,是楊某為救突發(fā)心臟病的奶奶去搶錢治病。事發(fā)后,林燕多次奔走在公安局和看守所之間,鼓勵小楊不要自暴自棄;向領導解釋楊某犯錯的緣由,爭取對他做不起訴處理。
事后,林燕又苦口婆心地對小楊進行教育,四處為他聯(lián)系學校讀書。無數(shù)次,她奔走在學校與單位之間,與老師交流“兒子”的學習;無數(shù)個寒夜,她守在校門外接放學的“兒子”;甚至當“兒子”被手里晃動著匕首的“混社會青年”糾纏時,她也鼓足勇氣義正辭嚴地和他們理論。
“浪子回頭金不換”,在林燕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下,小楊終于考上了大學。
“媽媽!”去大學報到,臨別站在火車站臺前,楊某含淚喊出這聲壓在心里已久的稱呼,“燕子媽媽”林燕眼淚嘩地流了下來,雖然自己只比小楊大10多歲,但她明白,這一聲“媽媽”是對自己所有付出的肯定。
而小楊和林燕這對“母子”的故事也被拍成微電影《我的“兒子”我的“媽”》,在全國檢察機關首屆微電影展播中摘獲最佳導演獎。
幫助父母雙亡的失足少女小婷上學、幫助有搶劫前科的小夏考上會計證、送法下鄉(xiāng)、開展法制宣傳活動、回訪幫教……“代理檢察官媽媽”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換來了一個個家庭的團聚和笑顏。
據(jù)了解,2012年之前蓬安縣未成年人涉案件約60余例,2014、2015年全縣僅10余例,犯罪率降至5.3%。
蓬勃壯大“燕成行”
不滿足僅局限對處于危險期的留守兒童和不捕、不訴的涉案未成年人的關懷幫助,蓬安縣檢察院四處考察選址、多次洽談,終于在2012年底,蓬安縣第一個成規(guī)模的“留守兒童之家”在騎龍鄉(xiāng)白鶴嘴村委會活動室成立了。
“媽媽,這道算術題我不會,給我講講吧?!逼匠S蔂敔斈棠陶疹櫟男∶?,喜歡在周末向“代理村官”媽媽請教。
“大家喜不喜歡跳舞?喜歡的話就和我一起跳?!币挥锌臻e,“90后代理老師媽媽”唐琦,就會來到“留守兒童之家”陪伴孩子們一起過周末。
“媽媽,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長大了想當一名宇航員。”錦屏鎮(zhèn)西拱橋村留守兒童關如漫伏在“志愿者代理媽媽”唐婷耳邊小聲說到。
如今,在蓬安縣,“燕子媽媽”已排成了一列“燕群”。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人民監(jiān)督員、鄉(xiāng)(鎮(zhèn))干部、教師、志愿者、大學生以及社會中青年紛紛加入“代理媽媽”隊伍。截至5月底,蓬安縣102個“留守兒童之家”、49支“代理媽媽服務隊”已覆蓋全縣39個鄉(xiāng)鎮(zhèn)。
兒童時期是身體發(fā)育、性格養(yǎng)成、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每個“留守兒童之家”都專門設置有活動場所,并配備了電腦,連接了網(wǎng)線,還有種類豐富的圖書和體育用品。在“留守兒童之家”,有“代理媽媽”無盡的關愛,留守兒童們可以盡情享受充滿愛的大家庭溫暖;有“親情視頻電話”,孩子們可以與外出務工的父母對話,家長能及時了解子女的情況;有“綠色網(wǎng)絡”,孩子們能夠健康文明上網(wǎng),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還有各類書籍的無窮魅力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留守兒童之家‘代理媽媽固然能起到較大作用,但是讓孩子們感受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的溫暖,為他們建造愛的樂園,營造愛的環(huán)境,撐起一片愛的藍天,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社會對其生活、教育及心理發(fā)展全方位的持續(xù)關注?!迸畎部h婦聯(lián)主席楊金蘭說。
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