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教材簡析:
《我和祖父的花園》選自《呼蘭河傳》,作者是現代著名作家蕭紅。她在文中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與祖父在一起的快樂田園生活。老爺爺和小孫女,一個在花園中侍弄花草,辛勤勞作;一個在花園中盡情游戲,無憂無慮。這一老一小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作者的觀察細致入微,敏銳地發(fā)現情感,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作者的語言生動簡單而又形象飽滿,具有生命的質感;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跳躍的思維,使文章中洋溢著天真爛漫的童趣,把我們帶進了田園詩般美好的意境之中,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讓我們懂得了快樂的成長、自由的發(fā)展是多么的可貴。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閱讀課文,在讀文中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自由,以及作者追憶童年美好生活的情懷,感受作者心存美好、樂觀豁達、勇于追求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本文語言簡潔易懂、具有詩化風格,注重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在讀文中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自由,以及作者追憶童年美好生活的情懷。
教學難點:
使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本文語言簡潔易懂、具有詩化風格,注重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我們學校地處市郊,學校后面有一片大院子,種植著許多的農作物,我?guī)砹艘恍┱掌?,你們看一看(出示圖片)。
其實這樣的園子在黑龍江這片黑土地上隨處可見,你看這座青磚青瓦、帶有典型的滿族風格的大宅院,就是我國著名女作家蕭紅的故居,蕭紅就曾以此地為背景寫了一篇小說。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就來讀一讀其中的一個片段。那么讓我們走進課堂吧!上課!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蕭紅筆下的“我和祖父的花園”,請同學們伸出手和我一起來板書。(板書:我和祖父的花園。)
二、讀詩韻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如果有讀不準的字請你把它圈出來,一會兒咱們一起交流。開始吧。
師:讀完課文,有沒有你讀不準的字?沒有,很有自信,那好,我們來讀讀這樣三句話。(出示:1.當祖父下種……用腳一個個地溜平。2.往往把韭菜當作……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3.黃瓜愿意開一朵……就結一個黃瓜。)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第一個學生讀第一句,把下了種的土窩中和種讀成了四聲。)
師:紅色字的字音有沒有同學有不同意見?(“種”標了紅色。)
生:把那下了種(zhǒng)的土窩,應該是種子的種。
師:那你知道下種是在做什么嗎?
生:種菜。
師:怎樣種你知道嗎?(生演示種的動作。)
師:對了,就是把種子放在挖好的土坑里,這就是下種,所以在這里讀(zhǒng)。第二個是種(zhòng)小白菜,第三個是下了種(zhǒng)的土窩。那溜平呢?你知道溜平是什么意思嗎?
生:溜平就是弄平。
師:怎么弄平?
生:就是把這些土填上去。
師:前提是我已經放好了——種子。對了,然后這時候我用腳把土——
生:踩實了。
師:踩實了種子就出不來了,是用腳趟平。所以在這里這個字讀——liū。
師:好,第二句,誰來讀?
(生讀第二句,師糾正“韭”的讀音。)
師:你為什么讀當(dàng)呀?
生:因為它是多音字。
師:你說對了,不過這里之所以讀四聲,是因為這里是把韭菜認成了野草,把狗尾草認成了——谷穗。當這個字的意思是認為的時候我們就把它讀作——
生:當(dàng)。
師:好,第三句誰來?
師:對于這個紅色的字(結)你有不同意見嗎?
生:愿意結(jiē)一個黃瓜就結(jiē)一個黃瓜,應該讀(jiē)。
師:好,其實,當它表示植物長出的果實的時候我們讀作——(jiē)。
師:看來呀,只要掌握了詞義,就能更好地確定多音字在這篇文章中的讀音。然而讀準字音只是我們理解課文的第一步。我們還得接著讀,這回呀,就請你默讀課文,畫出直接描寫我和祖父一起做事的句子。畫出來之后你可以自己讀一讀,開始。
師:已經有同學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了。誰來說一說你畫的句子?
生: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師:有補充嗎?
生: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
師:簡單來說,就是——祖父鏟地,我也鏟地。有補充的嗎?
生:第6段,等祖父發(fā)現我鏟的那塊留的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我說谷子。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師:打斷一下,這是不是也是說我在和祖父鏟地?我說的是還有沒有其他我跟在祖父后面做的事情。
生:祖父澆菜,我也……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師:簡單點說就是祖父澆菜,我也——澆菜。還有嗎?
生:當祖父下種……一個個溜平。
師:概括起來就是祖父下種,我在干嘛?(下種。)
師:想一想,我在干嘛?
生:溜平。
師:溜平的是什么?土,對吧?所以就可以概括成祖父下種,我就溜土。那好,還有一處呀是非常俏皮的地方,祖父戴著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老師把你們剛才說的這些句子整理了一下:
【課件出示:“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下種,我就溜土;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
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
師:看著題目,先自己小聲讀一讀(學生讀一下)。
師:這回,咱們來合作讀一讀。合作是有講究的,我讀紅色部分你讀藍色部分,要注意我的停頓和語氣?!白娓复饕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
生:(接讀)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師:注意老師后半句的停頓。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生:祖父下種,我——就溜土。
師:祖父鏟地, 我也鏟地。
生: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
師:有的同學臉都樂開花了,有意思吧?我還有更有意思的,咱們再換個讀法,我讀綠色部分,你們讀后面橘色部分,可是要求不同了,這回你得注意跟得上我的語速。我快(生:我們也快),我慢(生:我們也慢)“祖父戴一個大草帽,……”
(生跟讀后半句。)
師:瞧,這就是蕭紅的語言。多簡單啊,現在我想請我班讀得最好的同學給我們讀一讀這個。越簡單直白的語言,就越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這回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所有人閉上眼睛,然后告訴我你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讀。)
師: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到蕭紅和爺爺的快樂時光。
師:怎么快樂了?能說具體的畫面嗎?
生:我看到蕭紅和爺爺的快樂時光。因為他們一起澆菜,一起拔草,一起下種。
師:哦,也就是說,祖父在前面干什么,我就跟在后面——干什么。
三、融畫景
師:快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在這花園里,祖父還會做什么呢?我又跟著怎么樣了呢?
生:父親去鋤草,我也去鋤草。
生:祖父去收獲,我也去收獲。
師:我覺得如果你能告訴我們他們收獲的是什么,那會更好。
生:祖父去收獲小麥,我也去收獲小麥。
師:可以。
生:祖父在那里睡覺,我也在那里睡覺。
師:多悠閑的生活呀。無論祖父做什么,我都跟在他的后面,我和祖父做了這么多的事,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細細地讀一讀這些事,看看蕭紅又在她的筆下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請你快速地瀏覽課文,選一件可以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把它拿出來 ,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讀好了就用你的實際行動告訴我。
生: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就戴一頂小草帽……反而被我踢飛了。
師:哦,我想問問,我是怎樣溜土的。
生:東一腳,西一腳,就是不一定踢到正的地方。
師:哦,沒有準頭對吧?那你們說,就這樣能溜得好嗎?
生齊:不能。
師:這是在溜土嗎?
生:不是。
師:這是在干嘛?
生:玩。
師:書上有詞,咱們盡量用書上的詞去說。
生:瞎鬧呢。
師:對呀,這就是瞎鬧呢。瞎鬧這處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哪兒,誰再來讀?
生:等祖父發(fā)現我鏟的那塊……真像狗尾巴。
師:那我想問問你,是什么事引起了我和祖父之間的這段對話呢?
生:是我鏟的那塊地滿留著狗尾草,不是谷穗。
師:也就是說,我也(出示,生讀:我也不認得哪個是苗……當作谷穗留著。)
師:我問問大家,這韭菜和谷穗都是我們飯桌上的食物,祖父辛辛苦苦種的,就這樣被我亂勾一陣。結果呢?能吃的——全沒了。不能吃的——留下了。
師:你現在就是這個辛辛苦苦種菜的農夫,我把你種的全部鏟平。你什么心情?
生:難過,因為吃的都沒有了。
師:是呀,我白辛苦了。帶著你難過的心情跟我一起合讀這段對話。難過的祖父,你問我……
(師生對讀。)
師:這位小祖父已經被我氣得無話可說了。我把食物都弄沒了,祖父生氣也是人之常情??晌闹械淖娓竻s不是這樣的,到文中讀一讀、找一找,看看文中祖父是什么態(tài)度。
生: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
生:我看著祖父還在笑……
師:看來祖父從頭到尾都在——
生:笑。
師:(課件出示祖父神態(tài)。)那這回我們也帶著文中所描寫的祖父的表情再來讀一讀祖孫倆的對話吧!男生讀祖父,女生讀“我”。小祖父們,注意你們的神態(tài),女生注意你們的動作。
(男女生分角色讀。)
師:看來要想讀好人物的對話,就要抓住文中描寫的人物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文中“我”的“亂勾一陣”對上祖父的“笑”還真是讓我們印象深刻。還有哪件事你也覺得印象深刻?
生:玩膩了,又到祖父那里亂鬧一陣……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師:大家想不想跟我澆回菜呀?要想澆菜你得注重動作要領呀??熳x讀書,有著怎樣的動作要領呢?(學生讀書,找。)
生:奇怪的是并不往菜上澆,拿著水瓢往天空上一揚。
師:讀書要有自己的見解,你覺得動作要領是什么?
生:使勁往天空上一揚。(讀句子找到關鍵動作。搶過、拿起、拼盡力氣揚、大喊。)
師:來,大家起立,我來數一二,大家一起來澆菜。一、二、澆——
師:我看出來了,看來你們骨子里也有亂鬧的基因呀!你說說,讓她這么一揚,水都澆哪了?
(生做動作。)
師:這一揚,會把水揚到哪里?這是在澆菜嗎?
生:不是,是在澆人、是在玩水、是在“亂鬧一陣”……
師:哦,這園子都被我淋濕了。就這樣的亂鬧一陣,能不令我們印象深刻嗎?
師:看,面對瞎鬧、亂鬧的我,祖父由著我;我闖了禍,把糧食都鏟平了,祖父也只是笑著講道理給我聽;那讀著祖父這樣的表現,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祖父很喜歡我,很愛我。
師:是的,你說得真好。
因為這份愛,祖父下種的時候——生讀“東一腳西一腳”句。
因為這份愛,祖父鏟地的時候——生讀“亂勾一陣”句。
因為這份愛,祖父澆菜的時候——生讀“我也搶過來澆”句。
因為這份愛,她可以看見黃瓜就——摘黃瓜,看見蜻蜓就——追蜻蜓,想采花心——就采花心,想捉螞蚱——就捉螞蚱,是啊,我在這花園里可真是——引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師:因為這份愛,我過著怎樣的生活?
生:無拘無束的生活。
師:你和他有同感,可以記在自己書上。
生: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無憂無慮。
師:還有不一樣的嗎?
生:快樂的生活。(板書以上內容。)
師:同學們,不動筆墨不讀書,尤其現在你們要說是自己從書中讀出來的感受。趕快拿出筆記在書上。
師:通過讀文,自己有了深刻的體會,沒錯,我在這花園里是快樂的,是無拘無束的,是自由自在的。
師:所以在我眼中——(出示)
生:“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p>
師:瞧,蕭紅的語言多生動啊,在她筆下這花、鳥、蟲子都賦予了特殊的本領呢,誰來用朗讀讓我們感受一下這些事物的不一般?
生:“花開了……會說話似的。”
師:在你的朗讀中,我看到了花兒張開了眼睛;小鳥充滿力量,一飛沖天;更感受到了連小蟲子都在竊竊私語??墒?,僅僅是這些嗎?
師:文中還提了哪些有特殊本領、與眾不同的植物?
生:“倭瓜愿意……就……”“黃瓜愿意……就……”“玉米愿意……就……”
師:瞧瞧,在這些句子里,所有的植物都這么與眾不同。它們自由自在地生長著,它們愿意怎樣就——(生接。)想想看,在這園子里還有什么愿意怎樣就怎樣呢?
生: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只黃蝴蝶……
師:你能用愿意怎樣就怎樣改編一下嗎?(生改編讀。)
師:是啊,像這樣的事情說得完嗎?所以千言萬語可以匯成這樣一句話——(課件呈現。)
生:“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四、悟情感
師:在蕭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一個小女孩兒快樂、自由的童年,這雖然是以她自己的童年生活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卻只保留了其中美好的這一部分。其實蕭紅的母親在蕭紅上小學之前就去世了;父親因她是女孩并不愛她,對她的言行處處限制;繼母也不喜歡她;祖母特別愛整潔,更不喜歡小孩子鬧騰,總是對她嚴加管教;以至于她在15歲時就被迫離家。在經歷過人生坎坷與困苦后,她仍然選擇將童年里那些美好的記憶一點一滴地記錄在她的作品中,就像她在書的結尾寫的那樣“以上我所寫的并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它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了”。蕭紅選擇讓美好填滿記憶,讓我們再讀一讀她難以忘卻的景致吧,引讀:“花開了……太陽也不知道這個?!?/p>
五、品文風
師:蕭紅選擇將自由和快樂記在自己的心間,盡管她歷經了生活的磨難,然而這種美好的情感一直存于她的內心。文由心生,為了表達這份純真的感情,她選擇以自然的、不加雕琢的語言來營造一個又一個生動多彩的童年畫面,這也是她語言的魅力所在。讓我們再多讀一些蕭紅的語言吧——(課件出示,配樂。)
(1)男同學讀:
祖父到雞架那里去放雞,我也跟在那里,
祖父到鴨架那里去放鴨,我也跟在后邊。
我跟著祖父,大黃狗在后邊跟著我。
我跳著,大黃狗搖著尾巴。
(2)女同學讀:
早晨念詩,晚上念詩,半夜醒了也是念詩。
念了一陣,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我也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3)齊讀:
呼蘭河的人們就是這樣,
冬天來了就穿棉衣裳,夏天來了就穿單衣裳。
就好像太陽出來了就起來,太陽落了就睡覺似的。
被冬天凍裂了手指的,到了夏天也自然就好了。
師:這就是蕭紅的語言,淡淡幾筆,就勾勒出豐富的畫面,表達出內心的豐富情感。今天我們讀的這些語句都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著名文學家茅盾曾評價《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一篇敘述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在這40分鐘里,我們讀出了她的如詩似畫,然而又為何說是“一串凄婉的歌謠”呢?那就請你課下讀一讀《呼蘭河傳》,去尋找心中的答案吧!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榆樹中心校)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