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軍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諾貝爾部分遺產(chǎn)3100萬瑞典克朗為基金創(chuàng)立的,分設物理、化學、生物學或醫(y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以獎勵上一年在全球領域內(nèi)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1901年諾貝爾獎金第一次頒發(fā),每個單項獎是15萬克朗,那時相當于一個教授20年的工資。近年來,諾獎獎金數(shù)額逐漸增加,2013年諾獎總額達4000萬克朗,相當于3100多萬人民幣,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諾貝爾3100萬克朗的本金。如此下去,獎金會用完嗎?
諾獎獎金除了基金本身外,還有利息和保值。諾獎基金作為一種永久性儲蓄,利息肯定高于一般存款。諾獎基金還會投資國債、外放貸款,由此諾獎總額大大增加。當然這些還不夠,上個世紀80年代,專家們把基金轉到一家上市公司名下,然后將公司股票全部售出。簡單地說,上市公司可以發(fā)行股票供人們購買,賺回了相當多的錢。當然投資都有風險,盡管諾獎的金額起起落落,但是有那么多人在努力,相信諾獎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如果有幾個人同時獲得一個獎項該怎么辦呢?諾獎委員會根據(jù)各位獲獎者所作的貢獻來衡量獎金的數(shù)額。一般情況下,都是平分獎金。
你一定好奇獲獎者得到獎金之后怎么花,第一屆物理獎獲得者倫琴(他發(fā)現(xiàn)了X射線)把獎金捐贈給了一所大學,連獲獎感言都沒發(fā)表,就匆匆地鉆進了實驗室。
還有位科學家得獎之后自己竟然不知道,他就是2013年物理學獎獲得者希格斯教授,從鄰居的祝賀聲中才知道自己獲得了這個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