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鳥安心地飛翔 讓瀕危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
—— 首次全國冬季水鳥同步調查和第一批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結果公布
文|本刊記者 耿國彪
Take Efficient Efforts To Protect Endangered Wildlife
監(jiān)測到環(huán)志大天鵝 張勇 攝
繼1995年全國開展第一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之后,國家林業(yè)局2011年啟動了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這次調查分為三大項:全國野生動物的常規(guī)調查、瀕危野生動物的專項調查和鳥類資源同步調查。調查展開后,國家林業(yè)局組織數十個專業(yè)部門和幾千名調查人員,對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不同的動物地理區(qū)域和特有瀕危野生動物的棲息情況、全國候鳥遷徙越冬情況,進行了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野生動物地理單元的大規(guī)模調查。
目前,首次全國冬季水鳥同步調查和第一批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已經完成。1月28日,國家林業(yè)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布了這兩項調查的結果。
遷徙鳥類是集群和飛翔活動范圍很廣的野生動物。只有開展鳥類同步調查,才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大面積范圍內鳥類數量和棲息地的變化情況。今年1月8日~17日,國家林業(yè)局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組織實施冬季水鳥同步調查,涉及31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行政區(qū)域(暫不包括臺灣、香港和澳門),共計846個調查區(qū)域和5255個觀測點。包括4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4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7個其他級別自然保護區(qū),3個國際重要濕地,9個國家重要濕地,48個省級重要濕地和76個各級濕地公園。
所謂同步調查,即參與人員在相同的4~10天內,使用相同的技術方法(本次調查采用了直接計數法),對我國水鳥冬季集群分布地進行調查。全國共有2700多名工作人員參與調查,不少民間愛鳥組織和志愿者也參與其中。
本次調查共記錄到各種鳥類381 種,其中雁鴨類49種,鶴類秧雞類32種,鸛鷺類14種,鸻鷸類53種,鷗類31種,其他水鳥40種,其他鳥類162種??倲盗繛?03萬只(2037375只),其中以雁鴨類最多,占總數量的59.26%。本次調查另記錄到不可識別的水鳥約13萬只(135150只)。
本次調查發(fā)現一些冬季分布新紀錄:如上海發(fā)現了暗綠背鸕鶿,海南發(fā)現了棕頸鴨,安徽發(fā)現了白眼潛鴨和赤嘴潛鴨。一批極度瀕危物種也被發(fā)現,如:在四川省內江市古宇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發(fā)現1只全球極危的青頭潛鴨。浙江省玉環(huán)漩門灣濕地一個觀測點記錄到110只琵鷺(黑臉琵鷺70只、白琵鷺40只),如此大規(guī)模的琵鷺種群記錄在浙江省被發(fā)現,實屬罕見。
調查還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原以為白雪皚皚的東北地區(qū)不會有什么水鳥停留。但調查發(fā)現,在內蒙古大興安嶺、黑龍江大興安嶺和黑龍江、吉林省部分地區(qū)也發(fā)現一些秋沙鴨、綠頭鴨、赤麻鴨、斑嘴鴨等鳥類個體,它們并沒有南遷,而是留在一些不冰凍的棲息地內。
“這種現象表明,局地環(huán)境的特殊性已經使得部分鳥類的居留型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眹伊謽I(yè)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說,“這次調查統(tǒng)計得出的數據,讓人振奮。報告中展現的數據是最保守的,實際上,調查區(qū)域的鳥類總數遠遠超過這些數字?!?/p>
據介紹,2011年國家林業(yè)局啟動了第一批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至2014年底前完成外業(yè)調查工作。本批次調查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等10個單位牽頭,80多個單位270多人參加。本批次調查共涉及14個物種,包括海南長臂猿、朱鹮、黑臉琵鷺、遺鷗、黑嘴鷗、黑琴雞、栗斑腹鹀、揚子鱷、四爪陸龜、莽山烙鐵頭蛇、六盤山蝮、秦嶺蝮、蛇島蝮、鱷蜥。
與水鳥調查不同,瀕危野生動物調查并沒有采用統(tǒng)一的調查方法。其中,海南長臂猿、朱鹮、黑臉琵鷺、遺鷗采用了直接計數法,揚子鱷采用夜晚光點計數法,其余9個物種類均采取了抽樣調查方法。
調查發(fā)現,我國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目前僅分布在海南省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現有長臂猿種群ABC三群,共25只,其中有獨猿3只,2015年新生幼崽1只。
瀕危鳥類朱鹮的野生種群數量為1549只,分布于陜西、河南和浙江三省的15個區(qū)縣,朱鹮繁殖個體在這15個區(qū)縣都已建立了固定巢穴,并且每年都在向周邊擴散;黑臉琵鷺在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越冬,數量為294只(不包括在港澳臺停留和越冬的數量);黑臉琵鷺的繁殖地點在大連王家島、石城島,數量為28只;栗斑腹鹀分布于內蒙古扎魯特旗、阿魯科爾沁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烏蘭浩特以及吉林省鎮(zhèn)賚縣,數量為5131~16091只。
我國特有淡水鱷揚子鱷在安徽分布于廣德縣、郎溪縣、南陵縣、涇縣和宣州區(qū),野生種群數量為144~177條;四爪陸龜分布于新疆霍城縣,本次調查中,樣線調查未發(fā)現任何活體或者痕跡,瀕危狀況相當嚴重。訪問調查表明,近5年當地居民共發(fā)現79只四爪陸龜。
我國特有的蛇類莽山烙鐵頭,僅見于湖南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宜章縣和廣東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內,數量為430~502條;六盤山蝮蛇僅見于甘肅莊浪、寧夏隆德及涇源3縣,數量為160800~241200條;秦嶺蝮蛇僅見于陜西西安市長安區(qū)、戶縣、寧陜、周至、佛坪、太白、鳳縣,數量為281000~385944條。
我國特有的鱷蜥僅見于廣東茂名市、韶關市曲江縣,廣西桂平市、金秀縣、昭平縣、賀州市八步區(qū),野生種群數量為1080~1248條。
本次專項調查結果與1995年開始的全國第一次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對比,四爪陸龜、莽山烙鐵頭蛇等2種的種群數量有所下降,栗斑腹鹀、揚子鱷、六盤山蝮、秦嶺蝮、蛇島蝮等5種的種群數量保持穩(wěn)定,海南長臂猿、朱鹮、黑臉琵鷺、遺鷗、黑嘴鷗、黑琴雞、瑤山鱷蜥等7種的種群數量均呈增長態(tài)勢。有的物種增長較多,如朱鹮由147只增加到1549只,增長了10.5倍。黑臉琵鷺的夏季繁殖種群數量由9只增加到28只,冬季越冬種群數量由120只增加到294只。
浙江玉環(huán)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內觀測到的飛翔中的琵鷺群
這些調研基本摸清了我國鳥類越冬情況和特有瀕危野生動物的資源狀況,為新一輪瀕危野生動物搶救性保護工程提供了科學依據。
專項調查分析了造成野生動物瀕危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威脅就是“棲息地被干擾破壞”。對14個物種的分析評估表明,34.69%的物種受到棲息地被干擾、破壞、被分割、退化等的較“強”程度的威脅。“棲息地破壞”這一因素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影響,明顯高于食源干擾、水源干擾、人為直接干擾和大型建設干擾等威脅因素。
嚴旬介紹,從保護管理措施效果看,14個物種均受到良好保護,其中海南長臂猿、揚子鱷、四爪陸龜、蛇島蝮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野生種群都被保護在自然保護區(qū)內。
棲息地如此重要,未來該如何加強自然保護區(qū)的建設呢?
日前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自然保護區(qū)建設和管理,對重要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物種資源實行強制性保護”。
“‘強制性保護’是個新提法?!眹姥f,“主要聚焦‘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野生動物保護,說明中央高度重視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和物種保護。我國有很多典型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瀕危物種,都分布在偏遠的老少邊窮地區(qū)。我們既要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又不能讓農民為了環(huán)保而返貧?!?/p>
飛翔的卷羽鵜鶘 王聿凡 攝
嚴旬介紹,經過近6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形成了布局合理、類型齊全、層次豐富的自然保護區(qū)體系,建立了完善的保護管理與執(zhí)法體系。自然保護區(qū)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最重要載體。全國有3500多萬公頃天然林和約2000萬公頃天然濕地和相當數量的荒漠植被被劃建為自然保護區(qū)。90.5%的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類、65%的高等植物群落,30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和13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得到保護。
截至2014年底,全國自然保護區(qū)數量為2729個,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占陸地國土面積14.84%,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數量為428個,總面積96.52萬平方公里。中國自然保護區(qū)面積居世界第2位,列美國之后。到2015年底,建立各類林業(yè)自然保護區(qū)2229處,總面積達12477.29萬公頃,林業(yè)自然保護區(qū)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區(qū)建設主體。已有1173個自然保護區(qū)建立了管理機構,其中所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47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建立了管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