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
在我這樣的年齡,妄談面對人生際遇時要淡定、坦然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同時也是空洞無物的。蘇軾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政治上的打擊后,內(nèi)心在塵世喧囂中終是沉淀了下來,吟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p>
詩評家們因這句話沸騰了。這是多么妙的一句詩啊,這是多么高遠、令人難以企及的人生境界??!這告訴我們,面對人生的打擊,我們要淡定要坦然……
一場雨來了,詩評家們慌忙逃散,他們都很忙,這位要去趕一個會議,他怕遲到,那位要回家撰寫一篇評論,他需要稿費,他怕挨餓,還有……
這個社會,人人都很忙,人人都很慌;人人都有所懼怕,人人都有所向往。所以有人說蘇大學士這種境界恐怕只有到詩歌里去尋覓了,因為它已不再適合當今的世界,我深以為然并已深深沉迷。
因為我們同古人的差距已不僅僅是幾百幾千年的問題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思想方式的逐漸轉變已使得我們與古人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了,不僅僅是兩個時代。
就如我,曾經(jīng)的我,一度固執(zhí)地認為莊子是一個精神病,他說的話幾乎沒有一句是符合現(xiàn)實的?!俺颂斓刂?,御六氣之變”,這完全是神話故事,人是物質(zhì)的,一個理科生,一個擁有被無數(shù)先進科學知識武裝的大腦的理科生,根本不允許出現(xiàn)如此荒誕不經(jīng),不符合科學規(guī)律的理論。
正如我所說的,我執(zhí)迷了,然而也不僅僅是我。整個社會都執(zhí)迷了,詩歌是用來出詩歌鑒賞題的,讀詩是為了做詩歌鑒賞題的,會有那個笨蛋在下雨天不打傘,站在那看著天下雨,又看著天放晴嗎?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看確實沒什么不同,因為都要打傘,晴天遮陽傘,雨天打雨傘。
曾經(jīng)與同學交流理想,竟發(fā)現(xiàn)大家的理想驚人的相似:都是前半生拼命賺錢,后半生或買一個農(nóng)場或買一座孤島,逍遙自在,揮金如土地度過下輩子??涩F(xiàn)實生活是前半生拼命賺錢養(yǎng)家,養(yǎng)父母,供孩子,這樣拼啊拼,以至到了后半生快結束了,才發(fā)現(xiàn)拼過頭了,可是卻無法放手。
是我過于淺薄或者年幼無知罷!我恐怕無法理解這種超脫的境界了,我想尋找,可我竟發(fā)現(xiàn),到哪兒去尋找呢……
【點評】文章立意新穎,繞開了一般人提出的“人生際遇需要淡定”的觀點,從“妄談淡定是不切實際”的角度立意,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具體論證觀點時,小作者聯(lián)系社會和自身實際,觀點鮮明,針對性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