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筆記中的小概率事件(外一篇)

2016-05-16 23:37:54陸春祥
四川文學(xué)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定陶晉文公

陸春祥,筆名陸布衣、陸天等。中國作協(xié)會員,國家一級作家,浙江省作協(xié)主席團委員,浙江省散文學(xué)會會長,杭州市作協(xié)副主席,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監(jiān)事會主席,浙江傳媒學(xué)院、浙江理工大學(xué)等客座教授。已出雜文隨筆集《新世說》、《病了的字母》、《新子不語》、《焰段》、《字字錦》等著作十余種。作品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xué)獎、浙江省優(yōu)秀文學(xué)作品獎、上海市優(yōu)秀文學(xué)作品獎、中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銀獎等。

歷史上有些細事碎事,看起來很不起眼,卻在筆記中有活靈描寫,深深地烙在歷史的年輪上,有些甚至影響著歷史的進程。

一、烤肉上有頭發(fā)

明朝謝肇淛在《五雜俎》卷十一《物部三》有如下記載:晉文公時,宰人上炙而發(fā)繞之,召而讓焉,以辯獲免。漢光武時,陳正為大官令,因進御膳,黃門以發(fā)置炙中,帝怒,將斬正,后乃赦之。宋時有侍御史上章,彈御膳中有發(fā),曰:“是何穆若之容,忽睹鬈如之狀?!碑?dāng)時以為笑柄。

都是給皇帝的食物中發(fā)現(xiàn)頭發(fā),看當(dāng)權(quán)者怎樣處置。

晉文公發(fā)現(xiàn)吃的烤肉上沾有頭發(fā)后,不大高興。雖然,他是經(jīng)歷過大磨大難的人,但是,現(xiàn)在國家穩(wěn)定,百姓安居,我這個國家首領(lǐng)的待遇自然也要跟上去??救庵?,有頭發(fā),明顯是不講衛(wèi)生嘛。不講衛(wèi)生是小事,不重視我卻是大事,如果重視了,給我吃的東西,一定會檢查了又檢查的,我又不奢侈,難道吃點肉還要沾著頭發(fā)?

晉文公于是大喝一聲:將那個做烤肉的廚師給我抓上來!

晉文公黑著個臉對做烤肉的師傅說:你一定要給我說清楚,這烤肉上怎么會有頭發(fā)的?

那烤肉大廚嚇出一身冷汗。不過,他還算利齒,從容:

我親愛的國君啊,這烤肉上的頭發(fā),一定是端上來時,隨風(fēng)飄過沾上的。首先,我們的肉非常新鮮,早上剛剛殺的豬,豬毛也是刮得干干凈凈,我們選取肉的質(zhì)量是一頭豬中最好的,這樣處理過的肉,是不可能帶毛的,即便有,也在烤的時候早就融進了肉的油里面。

所以,我敢斷定,這個發(fā)是外來的。外來有兩種可能,一是空氣中飄過來的,一是別有用心的人弄上去的,要么是故意害我,要么是想倒倒國君您的胃口。

我親愛的國君啊,我這樣說,并不是推卸責(zé)任,而是說,我們做事是非常認真負責(zé)的,一國之君,就是我們尊敬的父母啊,我們不會故意弄些頭發(fā)到您吃的肉上面。如果是,那就是大不敬,大不孝?。?/p>

還有,根據(jù)我的知識,我知道,這個肉上的發(fā)雖然有些倒胃口,但是它對人的身體也沒有什么壞處,發(fā)來自我們的身體,源自父母,發(fā)本身也是極有營養(yǎng)的物質(zhì),您就是吃了,也絕對不會有事的。

晉文公一聽,還蠻有道理嘛,算了算了,不計較了,再問下去,烤肉就冷掉了,味道就會不好,吃吃吃。

哎,小子,要不你也來一塊嘗嘗?!

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版本,只是謝作家為了敘事簡便而已。此烤肉中有頭發(fā)的完整故事,應(yīng)該是《韓非子》里的《宰臣上炙》。原文如下:

文公之時,宰臣上炙而發(fā)繞之。文公召宰人而譙之曰:“女欲寡人之哽邪?奚為以發(fā)繞炙?”宰人頓首再拜請曰:“臣有死罪三:援礪砥刀,利猶干將也,切肉斷而發(fā)不斷,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貫臠而不見發(fā),臣之罪二也;奉熾爐,炭火盡赤紅,炙熟而發(fā)不燒,臣之三罪也。堂下得無微有疾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誅之。

這里,故事情節(jié)已經(jīng)相當(dāng)完整了。

晉文公的憤怒已經(jīng)顯見:他媽的,什么破廚師啊,你想噎死老子嗎,烤肉上繞著頭發(fā),讓我怎么吃?。?/p>

大廚知道是死罪,國君在發(fā)怒呢,正面解釋不清楚,不妨從反面回答:大王啊,我的確有死罪,我的罪行有三條:一條是,我將刀磨了又磨,猶如干將的劍那樣鋒利的刀,切肉的時候,居然連頭發(fā)也切不斷:二條是,我用削好的木棍穿肉,一串串地穿,卻看不見這么長的頭發(fā);三條是,我用熾熱的爐子,通紅的炭火,肉烤熟了,頭發(fā)卻沒有燒掉。我不想說,這堂屋里的人,有嫉恨我的,陷害我的,那樣說了,會顯得我是小肚雞腸呢!

文公細聽大廚的“三條罪”,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嗯,你講得有道理,這三條罪里面,只要有一個環(huán)節(jié),頭發(fā)就不可能存在。一定是有人陷害你!

一一審查,果然,有人陷害大廚。

頭發(fā)事小,陷害人的事,在本朝絕對不能容忍,絕對不能壞了風(fēng)氣,殺無赦!

這個大廚是聰明的,他知道他的產(chǎn)品中,不可能繞著頭發(fā),才可能沉著巧辯。

這樣的場景還在繼續(xù)。

漢朝,光武帝吃的烤肉中也發(fā)現(xiàn)了頭發(fā)。這回記載得更清楚,大官令陳正要對此事件負全部責(zé)任。

這陳正想來也是得罪那些太監(jiān)了,太監(jiān)們也許不知道晉文公吃烤肉有繞發(fā)的故事,他們還想用這樣簡單的方法來害陳正。當(dāng)然,事情開始的時候,一定是朝著有利于太監(jiān)們的方向發(fā)展的,太監(jiān)們會把責(zé)任推給陳正:這個陳,平時工作就有些吊兒郎當(dāng),隨隨便便,馬馬虎虎,還不講衛(wèi)生,一年也不洗一次澡,手指甲長得不曉得打理,上一次就發(fā)現(xiàn),他端碗的時候,指甲長長地伸進碗里。這一次,果然—。

光武帝最不能容忍細節(jié)上馬虎的人了,小不注意就成大錯!斬!陳正,你還有什么話說?

陳正辯解,哆哆嗦嗦,結(jié)結(jié)巴巴,和晉文公的大廚比,那辯解的語言藝術(shù),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不過,光武帝最后沒有追究陳正的責(zé)任,可能是他想起了晉文公的故事,也可能是他認為陳正不可能做這樣愚蠢的事情,更可能他暗想,有人要壞事,但是查無實據(jù),先養(yǎng)著吧,總有一天狐貍尾巴會露出來的。

至于宋朝那個侍御史,簡直就是個傻瓜。估計他是分管皇帝日常衛(wèi)生工作的,因此,把傳言當(dāng)真事,即便事真,皇帝自己都不追究,你瞎起勁干什么?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是,他對御膳中出現(xiàn)的頭發(fā)的描寫:應(yīng)該是非常漂亮的那種,有點卷卷的樣子。

真是扯,漂亮的頭發(fā),那不是說皇帝身邊的那些美女嗎?

二、鞋帶散了

明朝謝肇淛在《五雜俎》卷十二《物部四》有這樣的記載:漢中山王來朝,成帝賜食,及起而襪系解,成帝以為不能也,于是定陶王得立。然文王伐崇,至鳳凰之墟而襪系解;武王伐紂,行至商山而襪系解;晉文公與楚戰(zhàn),至黃鳳之陵而履系解。古之圣王霸主皆有然者,何獨中山王耶?

我們先來看漢成帝不立中山王的事情。

字面上看,極其簡單,中山王因為一個細節(jié)不注意,吃飯起來后,鞋帶松了,成帝就此認定,一個鞋帶都系不好的人,怎么能夠?qū)掖笕谓桓队谒??顯然不行的。

而事實上,鞋帶松了,只是導(dǎo)火索,在此前后有一系列的因素。如果有一百個原因促使成帝不立中山王的話,鞋帶松了只是其中之一,不過,有可能是關(guān)鍵的因素。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這樣記載了事件的詳細經(jīng)過:

孝哀皇帝,元帝庶孫,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三歲嗣立為王,長好文辭法律。元延四年入朝,盡從傅、相、中尉。時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來朝,獨從傅。上怪之,以問定陶王,對曰:“令,諸侯王朝,得從其國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國二千石,故盡從之?!鄙狭钫b《詩》,通習(xí),能說。他日問中山王:“獨從傅在何法令?”不能對。令誦《尚書》,又廢。及賜食于前,后飽;起下,襪系解。成帝由此以為不能,而賢定陶王,數(shù)稱其材。

定陶王基本素質(zhì)確實比較好,但他能勝出,主要有兩條:

一是,他入朝見皇帝時,帶了他的全班人馬:傅、相、中尉?;实蹎査耗銥槭裁磶н@么多人來呢?定陶王的回答是:按朝廷規(guī)定,各侯王來朝,其封國爵在二千石的官吏應(yīng)一同前來,傅、 相、 中尉都是二千石,所以都應(yīng)同來。我這是謹遵您的規(guī)定呢!

二是,皇帝考考他的文才,要他背誦《詩經(jīng)》,定陶王說:詩經(jīng)三百零五首,皇上您隨便報個標題吧?;噬辖舆B考了他好幾首,而且還要求他說出詩的意思,定陶王都準確無誤,并且還很有新意,很合成帝的心意。

另外,早就有人在皇帝的耳朵邊嘀咕,定陶王怎么聰明怎么賢能,大家都在推薦定陶王。

再來看中山王的表現(xiàn)。他恰恰和定陶王成了明顯的對比:

皇帝問了定陶王,同樣的問題再問中山王:你為什么只帶了老師過來呢?這有什么根據(jù)嗎?中山王根本就沒想這么多,他就隨便帶了個老師過來。當(dāng)然回答不出了,也沒有合適的理由可以狡辯。

皇帝考了定陶王,同樣的問題再考中山王:考考你的學(xué)問,你就給我背《尚書》吧。中山王背著背著,不知怎么的,平時也還算是熟悉的,但一緊張,中間斷了好幾次,真的想不起來了,該死!

關(guān)鍵細節(jié)來了。

皇帝請諸王吃飯。大家吃得都比較快,只有中山王吃得慢騰騰,皇帝耐著性子等他吃好,看他從桌子上下來,鞋帶又松散了。唉,真要命,這樣的孩子,怎么能繼承大任呢?罷罷罷,還是定陶王做太子吧!

中山王就這樣稀里湖涂地丟掉了王位。

而謝作家,明顯地為中山王抱不平:歷史上有那么多的圣賢鞋帶都松散過了呢?這有什么要緊的嗎?

周文王討伐崇國,到鳳凰墟這個地方,鞋帶散了。鞋帶散了就散了嘛,彎下腰系緊不就行了?難道還有什么寓意不成?

武王伐紂,行至商山,系襪子的帶子也松了。其實,在《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還有如下幾句:五人在前,莫肯系。皆曰:“臣所以事君,非為系襪?!蔽渫蹼m然厲害,但也是絕對遵守法律的,因為那五個走在武王前面的人,都不肯幫他系鞋帶,他們的理由是:我們跟隨您是為了伐紂,不是為您系襪子的。別浪費時間了,您自己趕緊系好了!

晉文公在伐楚的過程中,鞋帶散了。仍然是自己系好了。這里的情節(jié)還蠻有意思的:

晉文公與楚戰(zhàn),至黃鳳之陵,履系解,因自結(jié)之。左右曰:不可以使人乎?公曰:吾聞:上,君之所與居,皆其所畏也;中,君之所與居,皆其所愛也;下,君之所與居,皆其所侮也,寡人雖不肖,先君之人皆在,是以難之也。

這里,晉文公因為沒什么人可以依靠,鞋帶散了,馬上自己就系好了。左右的人不理解???您為什么不讓我們這些人系一下呢?晉文公的理由是:上等的人,國君與他們相處,都是國君所敬畏的;中等的人,國君與他們相處,都是國君所喜愛的;下等的人,國君與他們相處,都是國君侮辱的。我雖然能力不怎么樣,但先父大臣都在身邊,因此我不能使喚他們?。?/p>

文王、武王、晉文公都清楚得很,非常時期,哪有這么多的講究,不能在所有場合都講等級的。如果不能變化,那就是找死!

回到前面。其實,很多人對漢成帝是有看法的,你自己也不怎么樣,怎么要求這么嚴呢?根本就是偏心嘛!

事實上,公元前7年2月,漢成帝夜宿未央宮,和趙美女一夜歡樂,第二天起來,彎腰系襪帶時,忽然中風(fēng)倒在床,動彈不得,就此死了。在位26年,終年46歲。

難道是巧合?漢成帝的鞋帶散了,卻害了性命!

三、鞋子丟了

丟鞋子的事,也是經(jīng)常會發(fā)生的。

唐朝李冗的筆記《獨異志》卷上,講了個丟鞋子的故事,挽救了一支部隊:

楚昭王與吳戰(zhàn),敗走四十步,忽遺其履,取之。左右曰:“楚國雖貧,而無一履哉?”王曰:“吾悲與其俱出,而得與其俱返?!庇谑菄鵁o相棄者。

楚吳兩國,戰(zhàn)事一直不斷,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總之,這一回,楚昭王打敗了,這應(yīng)該是一場規(guī)模不小的戰(zhàn)爭,否則,楚王不會親自帶隊。打敗了,總要撤退,不管是戰(zhàn)略性還是被動的,訓(xùn)練有素的,撤退的時候也會有序,誰先誰后,都有預(yù)案,王,肯定要首先保護好,他肯定跑在撤退的前列。

跑了四十步(這么精確,可見從容,還有人計步),哎,一只鞋子(或是兩只鞋子)丟了,因為跑得慌張,完全有可能,腳上鞋子掉了也不會發(fā)覺的,這場戰(zhàn)爭如果在冬天,那更不會發(fā)覺,腳里面穿著厚厚的襪子呢。

不行,鞋子一定要找回來的。

作出這個決定,幾乎是一瞬間,楚王毫不猶豫。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臨危不亂,這些都是君王必備的。還有,古人打仗,很多時候是講規(guī)矩的,先下戰(zhàn)書,約定時間地點,兩隊排列,將領(lǐng)出戰(zhàn),贏了就是贏了,贏的不會追擊,輸?shù)囊部梢耘艿脧娜荨3跛愣?,還有時間跑回去撿丟掉的鞋子。

對楚王這樣的行為,很多人不理解:我們楚國雖然不富裕,不見得買不起一雙鞋子吧?這種危急時刻,我們必須快速撤退才是!

楚王當(dāng)然清楚將士們的心理,但他還有更重要的撿鞋子理由:這次戰(zhàn)爭,我們失利了,主要原因應(yīng)該歸咎于我,我真的很傷心啊,這雙鞋子和我一起來出征,我一定要帶著它一起回到楚國,鞋子在,我們的精神也在。

難怪,楚王想得還是長遠的,他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敗也要敗得有精神,不能潰不成軍,更不能自己踐踏自己,我們一定要讓剩余部隊安全返回。眾人從楚王撿鞋子的行動中,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大家相互幫助,順利撤回。

撿回一只(或一雙)鞋子,得到了眾多的人心。

楚昭王于是成就了楚國的中興之主,連孔丘先生也表揚他:楚昭王知大道也!呵,楚昭王是懂得治國大道理的君王!

宋朝蘇東坡的《東坡志林》,講了兩個著名人物,也都和丟鞋子有關(guān)。

南朝宋人劉凝之,性喜山水,也算是個知名人物了。有一天,鄰居指著他腳上的鞋說,哎,你這雙和我丟失的一模一樣,是我的吧?劉說,那你拿去好了,當(dāng)即脫下鞋子給了鄰居。此后不久,鄰居找到了自己的鞋,送鞋來還,劉不愿再接受。

巧合的是,同樣是南朝宋的另一名士沈麟士,也碰到了同樣的事情。麟士笑著說:是你的鞋嗎?好吧,你拿去吧。鄰居找到了丟失的鞋,送鞋來還,麟士說:不是你的鞋?那還給我吧,于是笑著接受了。

或許是南朝宋那個時候,鞋的式樣太過于單一,就如我們上世紀的解放鞋,清一式草綠色,只有大小的區(qū)別,沒有式樣的區(qū)別,如果一群人,腳差不多大小,又混亂地堆放在一起,那是很容易認錯的。

不過,這里顯然不能就鞋論鞋。我們會馬上想到他們?yōu)槿颂幨赖膽B(tài)度。劉和沈的兩位鄰居顯然都做錯了事,因為他們把不是自己的鞋認成了自已的,如果把不是自己的東西硬說成自己的,我們是可以追究法律責(zé)任的,比如,你硬說我的一萬塊錢是你的,不都是錢嗎?上面還有我錢的幾個特征,有我錢的特征,那還不是我的嗎?所以,兩位鄰居無疑是錯了,只是,這樣的錯事,性質(zhì)可大可小,大了,很容易引起訴訟,你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了?!小到如劉和沈的態(tài)度,你說是你的,那就是你的!

問題的關(guān)鍵肯定不在鄰居這里,而在劉和沈發(fā)現(xiàn)了鄰居們錯誤之后的態(tài)度。

劉的態(tài)度是,既然不是你的,那仍然是我的,我的鞋你憑什么要去穿呢?你穿過了,使用過了,我就不再要了,一雙鞋不值什么錢,我也不缺這個錢,我就是想讓你記著,以后不要隨隨便便把別人的東西說成自己的,那樣會很麻煩的。而沈恰恰相反,既然不是你的,那仍然是我的,我的鞋你穿過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雙鞋嗎?鞋不就是讓腳穿的嗎?你的腳和我的腳也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你還我鞋,那我就繼續(xù)穿,洗都不用洗呢,不臟,一點都不臟!

這樣的態(tài)度我們還可以上升到另外一個高度。不愿意再接受鞋,那就是不容許別人犯錯,別人犯錯了,也不給別人改正錯誤的機會;快樂地接受鞋,就是寬容別人,允許別人改正錯誤。

東坡這個時候表態(tài)了:此事雖小,然而,處世當(dāng)如麟士,不當(dāng)如凝之也。

兩雙鞋的事情,攤開了說,肯定不是什么大事情,我們一般的人都會學(xué)麟士的方法,認為凝之的處世方法不好。然而,現(xiàn)實中,凝之多而又多,麟士少而又少。

四、官帽掛了

明朝何良俊,他的筆記《四友齋叢說》卷十六,說了張莊懿的兩件小事,也讓人深思。

第一件:官帽被掛落。

張是英宗朝的進士,27歲時,就選為某道的御史,并派到山東檢查工作。

剛到臨清時,因為一酒家的酒標掛得太低,將他戴的紗帽掛落。官帽跌落,人們都認為不是好事,左右隨從也嚇得不輕,但張進士不以為意,仍舊取紗帽戴了,直接離開。

第二天,酒店老板戴著手銬,被知州押著,送到張這里治罪。張對老板講:這條路,官人們經(jīng)常要走,以后,你酒店的旗幟要掛得高些。他也不和知州講一句話,直接將酒店老板放回。

第二件:拐棍被奪走。

張做公安部長時,有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到一醉漢。這漢子一向酒醉就無賴,旁邊有人慫恿他:你如果將旁邊老爹的藤棍奪下,這才有真本事。醉漢就沖上去,將張部長手中的拐棍奪走。張也不問,直接回家。

第二天,醉漢酒醒后,問老婆:我昨天醉酒回家,沒有發(fā)生什么事情吧。他老婆答:你帶了一根藤棍回來。醉漢將藤棍取來一看:喲,這是根文官用的棍子哎,出門去一問,大家都說,這是張大部長的專用棍。

第三天凌晨,醉漢頭上頂著張部長的藤棍,跪在長安街上,請張部長治罪。過了會兒,張部長上班經(jīng)過,他只是讓工作人員,將藤棍取回,一句話也不問。

張御史官帽掛落的場景,我們可以復(fù)原一下。

前面有數(shù)兵引道,舉著肅靜之類的牌子,張騎在馬上,隨行高級別的官員也騎在馬上,一行官家人,前呼后擁,御史嘛,級別不低,職責(zé)明確,當(dāng)?shù)毓賳T都要防著點,說不定什么尾巴就被揪著了,說不定前面突然閃出一個攔轎喊冤的,這都不是什么好事,影響官員進步。

左看看,右看看,這街道還是相當(dāng)繁榮的嘛,這個地方不錯!篤,篤,篤,馬按部就班走著,突然,張御史的帽子被酒家的旗標掛落,呀,什么情況?眾官員都著急了,立即檢查,原來,是這家酒店的旗標掛得太低了,且又伸出街面許多,一行人毫無防備,張御史也沒防備,就這樣,兩秒鐘的工夫,御史的官帽被掛落在地。

城管局長!城管局長!唉,那時還沒有城管局長,只見知州急急上前,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

眾人心里也急,這不是什么好兆頭,剛剛進山東地面,這個官帽就被打落,官帽跌地,人人忌諱??!

此時,張御史腦子里,也迅速閃回出一些鏡頭:

十年寒窗,蒙學(xué),中舉,中第,做官,多少苦頭吃過啊,這才剛剛開頭呢,山東難道是我的劫數(shù)?

歷史上也有官員紗帽掛落嗎?有,沒有,沒有,有。有,什么結(jié)果?沒有,最好了。腦子有點亂。

我得罪的那些人,難道有不該得罪的?難道有冤假錯案?報應(yīng)嗎?

腦子里在跑飛馬,但張御史是明白人,他的情緒迅速穩(wěn)定下來,安慰眾人:沒事,沒事!

接過遞上來的紗帽,他輕輕用指彈了彈,直接戴上,考察繼續(xù)進行。

對于第二天知州的行為,他也是理解的,地方官嘛,總是要追查責(zé)任,給上級官員一個交代。

他也仔細想過,如果治酒店老板的罪,會是什么結(jié)果。

理由當(dāng)然可以尋找。酒店的廣告牌有專門的管理規(guī)定,好酒需要吆喝,但必不得影響和妨礙市容,這家酒店的旗標,顯然為了自身的形象,不符合管理規(guī)定,按照城市管理規(guī)定,完全可以處罰。罰點錢,弄個行政拘留,一點也不為過,主要是給其他酒家一個教訓(xùn),旗標必須掛得規(guī)范,不影響市容,更不能妨礙官員執(zhí)行公務(wù)。

但,如果治罪酒店老板,負面效應(yīng)還是很大。

你們走路為什么不抬頭看路?這么大根旗標,你們就是熟視無睹,也許,平時給官員們讓路讓得太多了,警車開道,全街封閉,你們才無所顧忌。

還有,官帽掉在地上,和你的官運有什么聯(lián)系嗎?你的帽子捏在皇帝手上,取決于你自己平時的作為。你們硬要聯(lián)系,且聯(lián)系得那么緊密,似乎,你以后官做不上去,官做不好,一切都可以怪我這根旗標了。

毫無道理啊。

我御史,心胸廣,紗帽掉地上,撿起來就是了。知州啊,你是小題大作,你的心意我領(lǐng)了,但人不必處罰,交代他一句,掛高點,下回不要再把別人的官帽掛掉了,我沒事,純屬意外事件,老板,你回去吧。

至于藤棍,被那醉漢奪走,幾乎就是一曲完整的搞笑啞劇。

劇情不再重復(fù)。

居高位的張部長,已經(jīng)見過諸多人和事,什么事情,什么樣的人,他都波瀾不驚。這廝是醉漢,能和醉漢計較嗎?

酒醉是什么感覺?你有我有大家有。

酒醉時說的話,完全可以不作數(shù),說要給你一個大合同,說答應(yīng)給你升職,說我們是鐵桿兄弟,第二天,酒醒了,完全記不得。你沒醉?你還記得?哎呀,酒話你都相信??!

很多官員都說這樣的醉話,更不要說那醉漢了,他是常耍無賴,街坊鄰里,都知道他的。

酒醉做的事,一樣也記不得,道理和說話一樣。大腦處于高度興奮和混亂之中,平常不敢做的事,酒一喝下去,就敢了,你沒見那李玉和嗎,提著個紅燈,挺胸甩頭,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小鬼子,咱不怕你!

不能和醉漢計較,更因為,他是受人唆使,旁人的話,張部長聽得真真切切,他正好路過,就當(dāng)醉漢和他開個玩笑吧。我又沒有老到七老八十,離了藤棍走不了路,那棍子,只不過是朝廷發(fā)下來,是身份的象征而已。

至于后來,對醉漢的自我覺悟,張部長不去責(zé)罰,也沒有表揚,按理,做了不好的事,能悔悟,也就是好人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錯呢。

要是換了別的大官,藤棍被當(dāng)眾奪下,那是對官員的漠視,不,蔑視,是可能殺頭的。

說一個人的好,心胸寬,不需要更多的表彰話語,只要兩個細節(jié),足夠!

南宋:活躍在杭州的騙子

南宋作家陳世崇,他的筆記《隨隱漫錄》,記敘了許多南宋社會的八卦,卷五,就寫了一群活躍在杭州城的南宋騙子,形形色色,栩栩如生。

錢塘游手數(shù)萬,以騙局為業(yè)。

天哪,這是一座怎樣發(fā)達的城市啊,一下子竟可以容納這么多的騙子。據(jù)馬可波羅游記載,南宋杭州城,這座世界大型城市里,已經(jīng)有一百多萬人口了,人口眾多,商業(yè)發(fā)達,賺錢的機遇自然多多。

初愿納交,或稱契家,言鄉(xiāng)里族屬吻合,稍稔,邀至其家,妻妾羅侍,寶玩充案,屋宇華麗。好飲者,與之沉酗,同席或王府或朝士,親屬或太學(xué)生,狎戲喧呼,或詐失錢物,誣之倍償。好游者,與之放恣衢陌,或入豪家,與有勢者共騙之。好呼盧者,使之旁觀,以金玉質(zhì)鏹,遂易瓦礫,訪之,則封門矣?;蛟p敗以誘之,少則合謀,傾其囊,或竊彼物為證,索鏹其家,變化如神。(扮大款行騙法)

這是概括描寫,將騙子的慣用方法,綜合分類披露??偲饋碚f,扮大款行騙是他們常用的方法。

騙子們往往用這樣的套路:

在某個場合突然碰上,一般都是小型或大型的高層次聚會,或者都是重要的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參加的聚會,雙方交換過名片后,騙子就開始套近乎,說是通好之家,說是本鄉(xiāng)本土,說是家族親近。稍微熟悉一點后,騙子就盛情邀請到他的家里(誰知道是不是他家),啊啊,房屋裝修如此豪華,家具擺設(shè)如此高檔,收藏柜上還放著各式各樣的珍貴玩品,騙子還喚來大小老婆,輪流侍候,殷勤得很。

釣魚的對象,如果喜歡喝酒,那么就和他一起喝,大杯大杯地喝,就是那種要喝醉喝死過去的喝法,酒一下去,什么話都會說了,什么話都敢說了,當(dāng)然,喝酒還要有陪伴,這陪的人還要有身份地位,太學(xué)博士生,高級知識分子,官員貴族,反正都是有身份的(也是可以裝的嘛,在一個行騙發(fā)達的社會,騙子的人才資源一定不缺少),猜大拳行酒令,熱鬧非常。

突然,有人高喊:我多少多少現(xiàn)金不見了,我某某貴重東西不見了,眾人于是一起指證,那個被騙進的,雖然心里清楚,但見對方人多勢眾,不吃眼前虧,還是掏盡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不夠,那就寫欠條,乖乖簽字畫押,哈哈,一大筆錢財?shù)绞至恕?/p>

釣魚的對象,如果喜歡游玩,那么,就請他一起瘋狂地玩,然后,再入有錢人家,一起合作騙他。

釣魚的對象,如果喜歡玩呼盧博彩,就讓他在邊上觀看,用金玉當(dāng)銅錢抵押,游戲玩完,偷偷地換成瓦片小石塊。等到發(fā)覺,再去尋訪,那賭博的地方,早已屋空人散了?;蛘吲c人合作,裝作賭輸,一步步引誘對方下注,直到對方將錢輸光為止,或者將對方的東西偷來,再佯裝尋找到,跑到對方家里討要報酬。

說完騙子的常用手法,陳作家開始一一舉例了,這些例子,可都是他親自采訪來的呢,或者都來自于官方權(quán)威報紙披露。

第一個扮大款騙人的案例:

如凈慈寺前,瞽嫗揣骨,聽聲知貴賤,忽有虞候一人,荷轎八人,訪嫗曰:“某府娘子令請登轎?!敝燎搴臃粡埣荫獠伹?,少駐虞候,謂鋪中曰:“娘子親買疋帛數(shù)十端?!庇莺螂S一卒荷歸取鏹,七卒列坐鋪前候,久不至,二卒促之,又不至,二卒繼之,少焉,棄轎皆遁矣。

南山路上的凈慈寺前面,這個路段,靠近西湖,是個熱鬧的地方。

受害者是個會算命的瞎眼老婦。這老婦,眼雖瞎,卻學(xué)得一手聽的好本事,她能聽出人的貴賤。

有一天,一高官的秘書(虞候)來了,帶著一行人,抬著大轎,找到老婦說:某府娘子,請您老人家去給她算命呢。老婦人一聽,呵,八抬大轎,是個有錢人家,還秘書來請,一定是個官宦人家。

起轎!走吧!瞎老婦樂呵呵地上路了。

轎到清河坊,張家疋帛鋪前,帶隊的秘書示意停轎,他對鋪子里的掌柜講:老板,我們娘子要買上等的錦帛,拿幾十端布來。錦帛量好,秘書和一個轎夫?qū)|西先帶回,說回去拿錢。七個轎夫,齊齊地坐在布店門口等,過了好久,錢還沒有送來,兩個轎夫站起來商量:我們?nèi)ゴ叽僖幌拢銈兟揉?。又過了好久,又有兩個轎夫站起來,開始發(fā)牢騷了:怎么回事嘛,人呢?不會出什么意外吧,我們再去催促一下。

就這樣,最后,轎夫?qū)⑥I丟棄在布店門口,全跑了??蓱z那瞎老婦,還坐在轎中傻呼呼地等著去給貴人看相呢。(這個環(huán)節(jié),有點疑問,老婦為什么不起疑心?在明清的筆記里,這個老婦被描寫成傻呆婦,這就合情合理了)。

第二個扮大款騙人的案例:

有富者揖一丐曰:“幼別尊叔二十年,何以在此?”引歸,沐浴更衣,以叔事之,丐者亦因以為然,久之,同買疋帛數(shù)十端,曰:“叔留此,我歸請償其直?!钡晡逃犉洳粊?,挾丐者物色之,至其所,則其人往矣。

上當(dāng)者是一乞丐,他應(yīng)該是心里有些數(shù)的,可以說是故意上鉤。

某天,那乞丐在杭州城某處乞討,一富人突然朝他作揖:叔叔啊,您為什么在這里流浪呢?您可能不認識我了吧,我是您的侄子啊,一別二十年了,您一定認不出我了。

乞丐高興壞了,哪里鉆出來的小子,一定認錯人了,管不了那么多了,將錯就錯吧,反正混得這么差。富人將乞丐帶回家(誰知道是不是家呢),理發(fā)洗澡,一番梳洗清理后,富人將乞丐當(dāng)叔叔對待,好吃好喝供著他,乞丐樂得享受。

過了一些時間,叔侄倆一起去一家布店,要買數(shù)十端的布,呵呵,同上面一樣,又是數(shù)十端,看來,在南宋的臨安城,這數(shù)十端布還是很值錢的,不然,費那心干啥呢。

老套路又出現(xiàn)了:沒帶現(xiàn)金,我將老叔留在你店里,一個大活人,又跑不掉的,你們放心好了。時間過去很久了,侄兒還沒送錢來,店老板就帶著乞丐找回去,找啊找,走啊走,終于到侄兒家里,一看,家里空無一人,人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第三個騙人的案例:

有華衣冠者,買疋帛令仆荷歸,授鑰開篋取鏹,坐鋪候久,晚不來,店翁隨歸,入明慶寺如廁,易僧帽裹僧衣以逃。

這個穿著很體面的家伙,帶著仆人,先到布店里買了很多的上等好布,讓仆人帶著東西先送回家,當(dāng)著老板的面給仆人鑰匙,讓他開箱將錢送來。

體面人就在店里坐著等,等啊等,仆人還沒來,體面人抱歉地對店主講:老板,要不,您隨我一起去家拿錢?老板還能說什么呢,只好跟著體面人去他家拿錢。經(jīng)過明慶寺,體面人嘟囔著:老板,煩等我下,內(nèi)急,進去上個廁所,一會就出來。老板還能說什么呢,人有三急,只有等了。

那體面人,進去后,立即易裝,戴著和尚帽子,穿著和尚衣服,一個真的假和尚,雙手合十,嘴里念著阿彌陀佛,在老板面前,明目張膽地離去。

第四個案例:

戴生貨藥,觀者如堵,有青囊腰纏者,雖企足引領(lǐng),而兩手捧護甚至,白衫者拾地芥銜刺其頸,方引手抓,則腰纏失矣。

這其實是偷了,用干擾法設(shè)計,有點超出了騙術(shù)范圍。

那姓戴的賣藥,許是藥比較好,看的人里外三圈圍著,有點像《水滸傳》中打虎將李忠在渭州賣藥,武藝二三流,但耍起來還是有兩下子的。

觀眾甲,腰里別著個青布袋,也伸著個頭看,可是,他的動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腳尖踮起來,頭頸伸得老長,但兩手卻緊緊地護著腰里的布袋,這不明顯露馬腳了嘛,一定有比較值錢的東西,否則干嘛這樣捂著?

觀眾乙,那穿著白衣服的,見此情景,地上隨手撿個小草桿,往觀眾甲頭頸里刺一下,觀眾甲以為是什么小蟲蟲呢,順手去抓,兩手放空,一瞬間,腰里的布袋沒有了。

第五個案例:

殿步軍多貸鏹出戍,令母氏妻代領(lǐng)衣賜,出庫即貨以償債。

這基本上是一種連環(huán)借貸行騙。

大宋王朝的殿前軍,待遇還是相當(dāng)不錯的。

軍人們通常的一種做法是,先借出一筆錢,而每月(每季?每年?)的衣賜(綾、絹、綿、羅),就讓母親或者妻子代領(lǐng)。這些衣賜領(lǐng)出后,隨即賣掉還債。

呵呵,部隊里吃喝都不用花錢,這樣連環(huán)騙借,可以養(yǎng)活一家老小。政策肯定不允許,否則,作家不會將其列入騙術(shù)之一類。

第六個案例:

有少年高價買老嫗絹,引令坐茶肆內(nèi),曰:“候吾母交易?!鄙傺?,復(fù)高價買一嫗絹,引坐茶肆外,指曰:“內(nèi)吾母也,錢在母處?!比∑浣佊秩?,附耳謂內(nèi)嫗曰:“外吾母也,錢在母處?!庇秩∑浣伋鲩T,莫知所之。

這混帳少年,實在是個行騙高手。

先是高價買第一個老太太的絹,在價格上,他很大方,沒有好價錢,人家難動心,老太太很高興,今天碰到一個大方人了,在茶館里等一下就等一下嘛,小伙子對她說:等一下,我母親會來付錢的。

做完第一件事,過了一會,小伙又買了第二個老太太的絹,手法一樣,價格也有吸引力,第二個老太太也很高興,今天碰到一個大方人,在茶館外等一下就等一下嘛。小伙子對她說:里面那個坐著的是我母親,錢在她那兒,將絹抱進,對第一個老太太說:外面那個老太是我母親,錢在她那兒,就將絹抱出。

小伙子抱著一堆絹,一會兒就不見蹤影了,兩個老太太還在茶館內(nèi)外傻等,都認為對方會給自己錢的。

陳作家敘述完這一段,在結(jié)尾處發(fā)了感嘆:

嗚呼,盜賊奸宄,皋陶明刑則治,晉用士會,盜奔于秦,治之之法在上不在下。

我們的社會,騙子無法無天,犯法作亂的人盛行,主要是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zhí)法不嚴。而這一切的一切,歸根結(jié)底都在于,各級領(lǐng)導(dǎo)干部沒有搞好法治建設(shè),一句話,根子在上頭!

快一千年過去了,騙子仍然眾多,智商高,花樣多,版本不斷升級,令人防不勝防。

猜你喜歡
定陶晉文公
定陶區(qū)設(shè)施番茄高效栽培技術(shù)要點
吉林蔬菜(2024年4期)2024-12-01 00:00:00
晉文公伐原
晉文公伐原
晉文公伐原
晉文公伐原
家教世界(2023年10期)2023-05-10 04:33:02
晉文公伐原
家教世界(2023年7期)2023-03-22 12:11:22
晉文公伐原
家教世界(2023年4期)2023-03-04 07:31:28
10kV用戶分界開關(guān)在定陶電網(wǎng)的應(yīng)用分析
電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46
別了,定陶
山東定陶靈圣湖漢墓墓主身份研究
大同县| 尼玛县| 岢岚县| 嘉兴市| 慈溪市| 鄂托克旗| 泾川县| 皋兰县| 南雄市| 肇东市| 那坡县| 遂川县| 永仁县| 任丘市| 蒙城县| 鹤山市| 雅江县| 中超| 海门市| 石狮市| 淮南市| 固镇县| 石首市| 永修县| 永嘉县| 城市| 罗平县| 公安县| 锡林郭勒盟| 垦利县| 靖州| 屏山县| 曲沃县| 重庆市| 开平市| 张家口市| 岑巩县| 平定县| 定南县| 建阳市| 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