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挺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一程,希望你活得烈馬青蔥,不為他人的目光所累?!?/p>
人在世間不得自由,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他人的目光所累。
因為大家覺得我是這樣的人,無形中我們就背負了這樣的壓力,刻意去變成這樣的人。
有個朋友,在朋友眼里是個特別有勇氣嘗試各種新事物的人。有天,他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想去蹦極,所有的朋友都鼓勵他,說,好適合你,你應(yīng)該去。
他其實內(nèi)心非常忐忑,但大家這么一慫恿,他就去了,結(jié)果被嚇了個半死,悔得腸子都青了。
就因為大家說他很勇敢,所以硬著頭皮去了。
這種被外在的評價裹挾的事情,在中國特別多。因為我們有個傳統(tǒng),叫好面子。
維持自己的固有美好形象,帶來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忽略甚至違背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感受。就像上文這個朋友,他的行動就背離了他的內(nèi)心,被外在推動去做一件事的感受,是勉強、不舒服、惶惑,甚至憤怒,而這憤怒既來自別人,也來自自己。雖然別人如是說,但自己還是有選擇余地,為什么就聽了別人的呢?
這種內(nèi)外不一的感受,讓人把好好的生活過得糾結(jié)起來。
再舉個例子,有個朋友,在大家眼里,是個特別瀟灑特別會玩的人。她去了英國后,認識了一個英國人閃婚了,變成了媽媽,還想維持自己瀟灑的形象,喜歡被稱為“辣媽”,也經(jīng)常通宵泡夜店,但作為一個媽媽,她泡夜店時心里還掛念著孩子,也不像以前那么享受了。她礙于面子,刻意維持著泡夜店的習(xí)慣。大家看出她的勉強和不樂意,漸漸地,也不喊她一起玩了。
這種刻意的做法,帶來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大家都會覺得這個人不真實,不可交往,當我們碰觸不到一個人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就會漸漸地遠離她。
有點端,有點假,原本想維持個美好形象,沒想到帶來的卻是負面評價。
為何我們?nèi)菀妆煌饨缃俪郑?/p>
即使我們大家都心知肚明被面子所累的痛苦,但為啥都樂此不疲呢?
因為這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的習(xí)俗和慣性,也是從小被教育出來的產(chǎn)物。
有次,我在發(fā)微信時,發(fā)現(xiàn)錯別字,就刪除了重新發(fā)。這時我媽媽在邊上語重心長地教育我:“你如果老是寫錯別字,老是刪了重新發(fā),別人會怎么看你?”我忍不住反唇相譏:“媽媽,我寫錯別字,刪除重發(fā),是我自己覺得難過,喜歡沒有錯別字的、干凈清爽的版面。別人怎么看我,我不在乎?!?/p>
但是,在父輩眼里,別人怎么看自己,是很重要的。這不僅代表著自己的價值感,更意味如何融入社會關(guān)系中去,一個被大家認可的公眾形象,一個有高價值感的人,是有利于在社會關(guān)系鏈中占據(jù)頂端的位置。
而且,在我們初期的教育中,個人的感受經(jīng)常是被否認的,孩子就不應(yīng)該大吵大鬧,孩子要學(xué)會把好東西讓給更小的朋友(著名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不許哭,哭就是孬種……諸如此類。
我們的感受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是怎么看我們。
所以,中國的孩子從小就學(xué)會了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吞。他們謙恭有禮,和他人保持高度一致,不敢獨立特行。做個乖乖的上進的孩子,才是我們的目標,既省心又有面子,父母們可以每晚都帶著微笑,安詳?shù)厝雺袅恕?/p>
為了融入社會和關(guān)系,我們必須違背自己的感受嗎?他們真的是一對生死冤家嗎?做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和融入關(guān)系,真的是非此即彼的關(guān)系嗎?為了面子,就必須否定自己?
有沒有可能,既可以做自己,又可以融入關(guān)系呢?
甚至,有沒有可能,是那種最能做自己的人,反而最能融入關(guān)系呢?
吊詭的事情發(fā)生了!
越是在意外界評價的人,往往外界對他的評價也不太高。那些獨立特行、尊重自我感受的人,往往在社會上闖出一片新天地來!
金星的案例,就不多說了,如此一個獨立特行、敢于把性別都顛倒過來的人,在綜藝節(jié)目上以鮮明的個性和系列的毒舌,收割了一茬茬各種年齡段的粉絲。
再舉個身邊的例子,青青從小就是個特別漂亮、特別引人注目的姑娘,乖巧聽話,大家也特別喜歡她,她也很享受大家對她的關(guān)注和夸獎,希望自己各方面都表現(xiàn)得棒棒的。小學(xué)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讓她上臺演講。那天,因為緊張,她說到一半時,卡殼了,大腦里一片空白,只聽到臺下的嗡嗡聲響成一片,那半分鐘,有如一個世紀般漫長!
還好老師過來給她解圍了,但是下臺后,她羞愧極了,沖回教室哭了起來。好長時間,她都沒有辦法和同學(xué)們有眼光接觸,雖然大家都來安慰她,告訴她忘詞沒有什么的。
但這件事情,深深地埋在她心里,成了一個陰影。她從此更是爭強好勝,不輕易露出破綻,“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她內(nèi)心最大的聲音。為此,她刻意隱瞞起那些可能讓她蒙羞的感受,對人也謙和有禮,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感受,甚至有點刻意迎合他人,在微信經(jīng)常給大家點贊、評論,維持一片歌舞升平。開始,大家都很喜歡這個美女,但交往時間一長,總覺得不太舒服。
她時不時冒出來刻意表現(xiàn)自己的舉動,比如寫個講座文案,把自己主持人的名字放在嘉賓前面,比如占據(jù)了太多開場白的時間……讓人覺得她有強壓他人一頭的意圖,覺得壓迫和競爭感。
但最主要的是她表現(xiàn)得太過完美,溫柔、有禮,從來聽不到她表露什么情緒,喜歡曬幸福(事實上,他們感情并不和諧,分居,然后離婚了),有點端,有點假,讓人覺得和她有點距離。
她刻意維持的完美形象,并沒有收獲到她期待的認可。
世事總是特別有趣,你在哪一方面執(zhí)著,就在哪一方面破你的執(zhí)著。
她30多歲時,卷入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婚外戀,不僅粉碎了她苦心經(jīng)營多年的幸?;橐?,而且還陷入了大家所不齒的小三漩渦里。
她很快離了婚,但她等待了很久很久,那個男人才真正離開他早已破裂的婚姻,和她在一起。
在這個過程中,青青反而快速地成長起來,她不再在乎別人的眼光,不再在乎自己的完美形象,而在意自己真正的內(nèi)心感受。
她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離婚,等待,和她心愛的男人修成正果。
她變得強大了,她不再討好別人,相反,她的朋友卻多了起來。
別人到底是誰?
類似的例子很多,一個不太在乎別人眼光、特立獨行的人,獲得的尊重反而更多。
讓我們再細細分析下別人。別人到底是誰?是街上的陌生人?是朋友?是同學(xué)?是七大姑八大姨?還是你的父母?
別人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那么重要?
你做什么決定,都得看他們的臉色?
當我們仔細去分析下時,會發(fā)現(xiàn)別人真的是個很虛擬的存在,真正對你有影響的別人,不會超過三個。而這個“別人”,只是從小父母給你大腦里輸入的一組概念和數(shù)據(jù)而已。
再反過來說,做自己和融入社會關(guān)系不僅不必非是個矛盾,反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力量。越做自己,越容易融入關(guān)系;關(guān)系越融洽,越可以享受做自己。
我們完全不需要被別人的眼光所挾持。
安于做自己,內(nèi)在是穩(wěn)定和充實的,他對自我的接納度很好,不會輕易被外界所改變,他活得放松且豐盛。這種能量自然而然能感染到別人。
想起佛法里提到的三種境界:
第一層是,心隨境轉(zhuǎn)。第二層是,境轉(zhuǎn)心不轉(zhuǎn)。第三層是,境隨心轉(zhuǎn)。
同時,我們尊重自己的感受,我們找回自己的心,有了自己的心,才能更好地感受別人的心。
在感受層面上疏通了,我們才能做回自己,我們尊重自己了,別人也才能尊重你,因為別人以你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你。
我喜歡武志紅的這段話:我們生命最深處的東西是合一的,但具體到我們每個生命中,這合一的生命能量最終表現(xiàn)出不同的形狀和色彩來。我們總渴望融入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中,但我們首先要沉下來去接納自己獨特的形狀和色彩。
最后,把這段話送給你:“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一程,希望你活得烈馬青蔥,不為他人的目光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