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犁民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要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表現(xiàn)得鮮明突出,就必須分清寫作材料的主次,選取那些最能夠表現(xiàn)中心意思的材料詳細地寫。中心一旦確定,就要選取生動的事例來反映它,運用適當?shù)氖址▉肀憩F(xiàn)它,提煉精辟的語言來深化它,使它得到充分深刻的表現(xiàn)??偟膩碚f,寫人記事要做到中心突出。動筆之前,要深思熟慮,確定中心;動筆之前,要心中有數(shù),緊緊圍繞中心;文章寫成,要根據(jù)表現(xiàn)中心的需要認真推敲修改,凡是與中心思想無關的內(nèi)容,一概刪掉。
有些路,是作為人類的我們看不見的。
下過一場雨,地里的豇豆和四季豆便呼啦啦地長起來了。它們整齊地排列在田地里,像操場上的一隊隊學生,手掌向上張開著,喊聲震天動地。人知道,是該給豇豆、四季豆架條路的時候了。人找來竹竿和木棍,一根根插進地里。田地里頓時像部署了一支軍隊,刀槍林立。豇豆、四季豆威風凜凜地手執(zhí)竹竿木棍,像矛,又像戟。
沒過幾天,豇豆、四季豆便伸出嫩嫩的小手,順著竹竿木棍爬了上去。把一片田地點綴得琳瑯滿目。要不了多久,葉片下面便長滿了累累碩果,直壓得竹竿木棍彎下腰去。人到現(xiàn)在也不明白,豇豆、四季豆沒有眼睛,是如何知道旁邊的竹竿木棍,又怎樣找到竹竿木棍,并一圈一圈地爬上去的。人插竹竿木棍時,并沒有告訴豇豆、四季豆:這里有條路呀,你就順著爬上去吧。人只知道,豇豆、四季豆心中有條路,就算沒有那些竹竿木棍,豇豆、四季豆也會繞過田地,找一叢灌木荊棘爬上去。
人埋著頭往前走,走著走著撞到了一面頹墻上,才發(fā)現(xiàn)無路可走了。人一抬頭,一大片爬山虎從墻腳下爬上來,布滿了整整一大面墻壁,然后一甩頭,爬到了頹墻的另一面。
遺落在路邊的一顆刀豆種子,趁著一場雨水便破土發(fā)芽,長高了自己。牛過來啃一嘴,羊過來踩一腳。刀豆顧不了這些,無聲無息地鉆進路邊的一叢草里,偷偷地開花結(jié)果。它期待著一聲爆響,炸裂開自己,把種子灑向大地,找個機會讓自己被人發(fā)現(xiàn),沿著一條回家的路,重新回到一方木柜中,重新回到一片田地里。刀豆一年一年地長呀,一年一年地爆裂,在回家的路上走過了多少風雨。
人的路,看似明白顯著,四通八達,其實人的路,也幽暗荒蕪,狹窄短促。人認死理,注重目的,往往朝著一條路走下去,走著走著就走到了盡頭。人不像爬山虎,聽從陽光和內(nèi)心的呼喚,想走哪里就走哪里。所以,爬山虎的路千條萬條,即便是不見寸土的崖壁,即便是干渴如火的巖墻,它依然走得春風浩蕩,綠意恣肆。
有些路,人誠然是看不見的。其實,橫在人一生中的路,再崎嶇曲折都會仰躺在大地上,最陡峭的也不過是懸掛在懸崖峭壁上而已。
作者用“看不見的路”勾起我們對文章的好奇心。接著,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植物們的生長過程描繪得生動活潑,無論是“手掌向上”、有著“嫩嫩小手”的豇豆,還是爬山虎,都充滿了生機。最后將植物和人進行對比。借助植物生長的“路”,用輕快活潑的語言告訴大家:我們不該束縛自己的心靈,迫使自己痛苦地走在不斷追求利益的路上,應該像爬山虎、四季豆那樣聽從陽光和內(nèi)心的呼喚,自由地選擇前進的方向,活得自由率性,走得快意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