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在線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不同的、互補的機構(gòu)功能支持,有利于他們突破有限的課堂時間,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互動。此外,混合學習模式更加支持個性化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更加積極、自主的學生。
【關鍵詞】微課 輔助作用
2015年地平線報告指出:基礎教育技術(shù)的六大趨勢之一就是:越來越多的使用混合式學習,在線學習也越來越受歡迎;混合式學習是指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學習時間、空間、途徑方面有更多體驗。借鑒線上學習和面授課程的成功經(jīng)驗,混合式學習正在中小學課堂興起,大量研究也證實了這種趨勢的有利影響。
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學校認為,在線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不同的、互補的機構(gòu)功能支持,有利于他們突破有限的課堂時間,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互動。此外,混合學習模式更加支持個性化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更加積極、自主的學生。
布魯姆認為,影響學生學業(yè)成績有五大變量。其中,他認為時間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在課堂中用于主動學習的時間是一種較易改變的教學變量。在課堂上每個學生所擁有的可用時間是相同的,但用于主動學習的時間卻往往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兩個學生坐在同一教室里學習,一個學生用了一節(jié)課的90%的時間主動學習,而另一個學生只用了30%的時間主動學習,那么,這兩個學生同一節(jié)課的學習質(zhì)量肯定有較大的差異。班級之間、學生之間學習上的差異,往往是由于學生們所擁有的“主動學習時間”的差異造成的。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微課,自我調(diào)整學習的速度和次數(shù),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和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
我校在高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分了文理科班級。由于學生歷史基礎知識及能力上存在差異,個別學生學習歷史有困難,為了彌補學生知識點的不足,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能力,學生可以通過課后觀看微課,彌補自己知識的欠缺。我在日常教學中,嘗試使用微課輔助教學的時候,感受頗多。
一、通過微課的使用,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有利于課堂實效性的實現(xiàn)。
我在講授《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一課的時候,提前做好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相關知識點的微課。為了對比使用效果,在2班上課之前,讓學生利用晚課時間統(tǒng)一觀看視頻,上課直接利用微課的知識點做題;在1班上課之前,沒有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而是在課堂上依據(jù)教材進行講解。
通過對兩個班級的對比發(fā)現(xiàn),在2班上課,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由于學生提前觀看視頻的內(nèi)容,提高了課堂效率;相比之下,由于1班沒有提前觀看視頻,在課堂上,我大約花了將近10分鐘的時間講解該知識點,由于學生的基礎不一樣,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有的學生掌握的就不好,在隨后做的練習題中就可以看出來差距。
二、使用微課教學有助于歷史基礎薄弱的學生準確掌握知識點,提高歷史成績。
在高一年級期末考試中,正好有一道題考查的知識點就是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通過必由學提供的試卷分析,我們一起來進行總結(jié)。2班與1班相比較,對于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知識點的掌握程度,2班好于1班。
三、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對微課的認識與認可程度
在學生觀看視頻后,我組織學生填寫調(diào)查問卷,下發(fā)40份問卷,收取40份問卷。
從表1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微課對學習是有幫助的,但是對課程學習幫助一般;從表2可見,大多數(shù)敘述認為微課適合新課學習以及突破重點和難點,說明它很適合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使用。
從表3可見,歷史是高考學科,學生更加注重的是學習內(nèi)容,通過微課可以準確掌握知識點,并且有擴展,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時,不能是教材內(nèi)容簡單的重復,要有擴展和拔高。
四、在微課制作和使用中,我有很大的觸動
1.在制作腳本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制作的微課不僅要講清楚知識點,而且必須要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喜歡看你的微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被你吸引,而不是迫于任務的完成。這對教師來說這是個挑戰(zhàn),也可以說是一次提高。比如甲午中日戰(zhàn)爭背景,教材中沒有介紹多少,通過教材的幾句話,學生難以理解的,為什么日本式蓄謀已久的。因此教師必須閱讀大量的歷史文獻,找出真正原因,學生不自覺的被視頻吸引,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才是真正的效果。
2.微課比較適合歷史學科中低階層次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難以滿足高階層次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使用微課資源,能夠知道和理解教學內(nèi)容,僅僅符合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中認知領域的知道、理解和運用前三個層次,并沒有涉及后三個高階層次,即分析、綜合和評價。過分注重低階層次思維的培養(yǎng),忽視高階層次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地平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