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革
摘要:目的 探究瑞格列奈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60);觀察組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聯(lián)合阿卡波糖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聯(lián)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將兩組患者的血糖達標率、糖化血紅蛋白的降低數值、整體療效及安全性的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中患者沒有發(fā)現低血糖和胃腸不適的情況,對照組中血糖低有1例(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其它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瑞格列奈聯(lián)合阿卡波糖相比瑞格列奈聯(lián)合二甲雙胍降低血糖效果好,血紅蛋白降低幅度高,能夠有效的控制血藥濃度,安全性高,考慮推廣使用。
關鍵詞:格列奈;阿卡波糖;二甲雙胍;糖尿?。坏脱?/p>
糖尿病分屬慢性代謝類疾病,中老年患者較多見,但近年來隨著飲食和生活水平的改變,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1]。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占患病人數90%以上,主要病理表現為胰島受體敏感性下降或胰島素分泌不足,若治療不及時或處理不當,會引發(fā)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2]。目前治療2型糖尿病基礎用藥為二甲雙胍,但單一用藥有時效果欠佳,故聯(lián)合用藥方案較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本文由此出發(fā),探究瑞格列奈聯(lián)合阿卡波糖及瑞格列奈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衛(wèi)生組織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值在7.2~9.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lc)為(8.1±0.5)%,發(fā)病時間均在1~2年內;無合并影響代謝和營養(yǎng)吸收的其他疾病。排除標準:肝功能異常者;心臟病、嚴重慢性胃腸道疾病及慢性缺氧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肝臟損害,血肌酐>130 umol/L。6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均在42~64歲,平均年齡(51.8±5.1)歲。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其中對照組給予瑞格列奈片(商品名:諾和龍)聯(lián)合二甲雙胍片(商品名:格華止)治療,均為3次/d,瑞格列奈初始劑量:1 mg/次,后期根據血糖指標逐步調整,最大劑量不超過4 mg,二甲雙胍片500 mg/次;觀察組給予瑞格列奈聯(lián)合阿卡波糖片(商品名:拜糖平),瑞格列奈劑量與對照組一致,阿卡波糖片,3次/d,50 mg/次,治療3個月后觀察療效。
1.3療效評價指標 治療3個月后,使用羅氏公司出產的血糖檢測儀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檢測,分別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血糖達標率、糖化血紅蛋白降低值、整體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
臨床療效評價:差:患者血糖指標未見改變或有所加重;良:6.39 mmol/L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對本組所收集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完成計量資料的對比,單位以均值±標準差(x±s)來表示,采用χ2檢驗,完成計數資料的對比,當P<0.05時,則提示在差異方面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血糖達標率、相關指標及療效對比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用藥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血紅蛋白下降多于對照組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yōu)18例,良9例,治療有效率90.0%,對照組優(yōu)12例,良12例,治療有效率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糖達標人數27例(90.0%),相比對照組血糖達標24例(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中患者沒有發(fā)現低血糖和胃腸不適的情況,而對照組中血糖低的有1例(3.3%),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觀察,兩組人群胃腸道檢查均無明顯異常。 3 討論 瑞格列奈屬于非磺酰脲類的促胰島素分泌劑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胰島β細胞ATP依賴性鉀離子通道,促進其去極化,誘發(fā)胰島素分泌來發(fā)揮作用,但由于降糖效果過于明顯,患者容易出現低血糖胃腸道反應,造成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且由于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易導致胰島功能加速衰退;雙胍類藥物是歐洲糖尿病指南中指出適用于非肥胖型糖尿病患的一線用藥,其主要作用機制為增強胰島素與其受體的結合能力,提高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周圍細胞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與利用,降低肝臟的糖異生,預防胰島素抵抗的出現[3],且由于不直接作用胰島B細胞,故不影響胰島功能,價值藥物價格便宜,副作用少,常與非磺脲類如瑞格列奈聯(lián)用,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由于雙胍類藥物受限于非肥胖病患,臨床目前常用ɑ-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來改善雙胍類治療欠佳患者,由于其本身可競爭性抑制葡萄糖淀粉酶、麥芽糖酶等酶活性,延緩蔗糖類及淀粉等物質吸收,服藥后對2hPG降低明顯,安全性也較高[4],也常與非磺脲類合用。 本文結果顯示,瑞格列奈聯(lián)合阿卡波糖組降低血糖達標情況、血糖指標改善及整體療效評價上明顯優(yōu)于瑞格列奈加二甲雙胍片組,且兩組均未見明顯血糖降低、腸道反應,提示瑞格列奈聯(lián)合阿卡波糖相比瑞格列奈聯(lián)合二甲雙胍降低血糖效果好,血紅蛋白降低幅度高,能夠有效的控制血藥濃度,安全性高,考慮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廖錫安.糖尿病患者長期合理膳食和行為干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21)72-73. [2]吳玉峰.格列吡嗪控釋片和速釋片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的臨床對比觀察[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7,21(2):135-135. [3]劉雙英,魏俊妮.瑞格列奈對2型糖尿病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539-540. [4]王正雨.我院門診口服降糖藥的用藥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3,35(2):293-295.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