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林
宋人有閔(mǐn)①其苗之不長(zhǎng)而揠(yà)②之者,芒芒然③歸,謂其人曰:“今日?、芤?!予助苗長矣!”其子趨⑤而往視之,苗則槁(gǎo)⑥矣。
——《孟子》
注釋
①閔:同“憫”,擔心。
②揠:拔。
③芒芒然:十分疲勞的樣子。
④?。浩冢Э?。
⑤趨:快步走。
⑥槁:草木枯萎。
故事大意
從前,宋國有個農(nóng)夫,他將秧苗栽在地里后,日夜盼望田里的禾苗快點長高。他覺得禾苗長得太慢了,于是花了一天的時間,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一些。晚上,他十分疲勞地回到家,對家里人說:“今天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的兒子跑到田里一看,發(fā)現(xiàn)禾苗都無精打采的,已經(jīng)開始枯萎了。
知識拓展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其中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著名篇目。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像這樣出自《孟子》的成語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填填吧!
專心( )志 知人( )世 自( )自棄
左右( )源 一毛不( ) 以身( )職
( )木求魚 易如( )掌 與人為( )
人物故事
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經(jīng)常和鄰居家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泣的樣子。孟子的母親看到了,皺起了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于是就帶著孟子搬到了集市。到了集市,孟子又模仿別人玩起了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再次搬了家。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jié)和知識。孟子的母親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心理、行為的影響。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高雅的品行舉止,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