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回顧
去年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tài)”,轉型過程中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在此背景下,前11月,全國水路完成貨運量56.84億噸,同比增長4.3%,增速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完成貨物周轉量84114億噸公里,同比增長0.1%,增速同比下降15.9個百分點。港口方面,前11月,全國沿海規(guī)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04.98億噸,同比增長2.0%,增速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其中沿海規(guī)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2.00億噸,同比增長1.1%,增速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
去年沿海散貨運力增長進一步放緩,但運力過剩程度依然嚴重。運輸市場行情低位震蕩,運價在2014年低位的基礎上繼續(xù)下行,運輸、港口企業(yè)甚至上游煤炭、鋼鐵企業(yè)均面臨較大的生產經營壓力。上海航運交易所發(fā)布的去年中國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平均為852.55點,同比下跌13.9%(見圖1)。
煤炭
據統計,去年全國主要電力集團煤炭日均耗煤量58.04萬噸,較2014年62.61萬噸下降7.3%;日均存煤量高達1277.93萬噸,存煤可用天數高達22.6天,沿海煤炭運輸需求慘淡格局可見一斑。
內貿發(fā)運量下降。近幾年中國煤炭發(fā)運量增速逐步放緩,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降至2014年的2.2%。去年煤炭供需兩弱,運輸需求雪上加霜,鐵路運量、港口發(fā)運量均出現較大幅度負增長。前11月,全國鐵路煤炭發(fā)送量累計18.2億噸,同比減少2.8億噸,下降13.5%。全年全國主要港口內貿煤炭發(fā)運量為6.38億噸,同比下跌5.5%,增速同比下降7.7個百分點,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內貿煤炭發(fā)運量累計完成6.11億噸,同比下跌6.2%。
從各港口發(fā)運情況來看,天津港憑借汽運帶來的煤炭價格優(yōu)勢,受到市場青睞,貨運量明顯增多,內貿煤炭發(fā)運量增長22%;而貿易商等市場資源的流失使得市場貨占比較高的曹妃甸及黃驊港內貿煤發(fā)運量大幅度下跌,同比分別下跌35.6%、14.5%。
華東、華南等傳統沿海主要煤炭消費地區(qū)同樣受到經濟、環(huán)保、新能源等因素影響,需求持續(xù)低迷,港口內貿煤接卸量明顯下滑。前11月,主要內貿煤炭接卸港中,上海港、寧波港和廣州港內貿煤炭進港量分別為5720.79萬、4763.9萬和3807.73萬噸,同比分別下跌10.9%、8.0%和0.1%。
運價屢創(chuàng)新低。去年煤炭需求出現負增長,使得運力供求過剩程度更甚。面對高庫存、低日耗、煤價單邊下行的情況,電廠及貿易商觀望情緒濃厚,采購積極性降至“冰點”,運輸市場較往年更為冷清,行情的“寒冬期”仍在延續(xù),沿海煤炭運價徘徊于歷史低位。
去年沿海煤炭運輸市場低位震蕩,運力增長勢頭的遏制仍無法扭轉市場格局,供求矛盾持續(xù)激化。運價水平明顯低于往年,上漲幅度、持續(xù)時間等特征也被明顯縮減,運價更是在三季度及四季度初持續(xù)探底,并屢創(chuàng)新低。10月15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fā)布的中國沿海煤炭運價指數為394.46點的歷史最低水平。沿海煤炭運價指數全年平均為510.08點,同比大幅下跌18.2%,其中秦皇島至廣州(5萬~6萬DWT)和秦皇島至上海(4萬~5萬DWT)兩條航線的市場平均運價分別為26.6元/噸和20.2元/噸,同比分別下跌22.1%和19.7%(見圖2)。
具體走勢來看,去年電廠去庫存壓力較大,需求低迷持續(xù)主導市場。全年大部分時間,運輸市場行情慘淡,傳統旺季幾乎無刺激效應,多數電廠機組半負荷運行,市場貨一票難求,船東無奈拋錨停船、轉運外貿航線或者低價攬貨,經營壓力空前。市場僅在5月以及12月前后經歷了兩波短暫的上漲行情。5月份,迫于銷售和高庫存壓力,神華集團“迎峰度夏”多次下調價格并推出優(yōu)惠政策,且當時正逢電廠庫存年內低位,下游電廠及貿易商紛紛抄底煤價,采購規(guī)模有所加大。而11月中旬開始的上漲行情則倚靠天氣因素,大風、大霧天氣給沿海煤炭運輸市場帶來一絲“暖意”,北方港口持續(xù)封航,下游拉運計劃受阻,大量船舶壓港。隨著天氣因素減弱,集中裝船又帶來資源緊缺的新問題,大型煤企年度談判之際控制產量,壓港現象遲遲得不到改善,船舶周轉恢復緩慢,市場運力供給短缺給運價注入上漲動力,行情經歷了近一個月的上漲。
鐵礦石
進口礦接卸量下降。近兩年國外大型礦山依靠成本優(yōu)勢搶占市場份額,擠壓中國礦山生存空間,中國進口礦石依存度不斷提高。但在總體需求不旺的情況下,進口礦增長勢頭受阻,全年同比出現下滑。
去年,中國主要港口外貿鐵礦石接卸量總計8.79億噸,同比下降1.0%;沿海港口外貿進口鐵礦石8.77億噸,同比下降0.3%。各地區(qū)鐵礦石進口情況有所分化,在港口擴能改造等因素支撐下,京津冀地區(qū)鐵礦石進口情況良好,且分流了山東部分港口的進口資源,營口港、唐山港和天津港外貿進口礦接卸量同比分別增長12.8%、6.3%和11.2%;青島港、日照港和連云港港外貿進口礦接卸量明顯萎縮,同比分別下滑7.3%、12.2%和9.8%;華東地區(qū)進口礦石接卸量相對平穩(wěn),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外貿進口礦接卸量同比分別增長3.8%、下滑2.4%。
二程礦運輸量萎縮。鐵礦石內貿發(fā)運需求未能延續(xù)之前的高增長態(tài)勢,增速明顯受到遏制。主要港口鐵礦石內貿出港量罕見地出現負增長,日照港、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和南通港內貿鐵礦石出港量分別為708萬、3284萬、9847萬和2363萬噸,同比分別下降27.3%、6.5%、5.7%和6.3%。受2014年庫存飽和影響,青島港及連云港港積極消化庫存,貿易礦增長明顯,前11月,兩港內貿鐵礦石出港量分別完成2430萬和155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4.2%和40.2%。
運價低位徘徊年末翹尾。去年,沿海金屬礦石運輸市場延續(xù)低位震蕩態(tài)勢,散貨運力供給過剩程度持續(xù)加劇,金屬礦石運價難有反彈動力。伴隨煤炭運輸需求的持續(xù)低迷,轉運短線礦石的船舶持續(xù)增多,市場競爭程度較往年更甚。
與煤炭貨種運價走勢相近,全年沿海金屬礦石運輸市場絕大部分時間均現震蕩下行行情,運價持續(xù)探底并不斷刷新最低水平。11月13日,金屬礦石貨種運價指數為619.60點的歷史新低。市場同樣僅在5月以及12月前后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其中,5月份受益于內貿煤炭階段性補庫,消耗部分運力,金屬礦石運價觸底反彈,但力度有限;12月份因天氣因素以及煤炭資源緊缺使市場運力周轉明顯受阻,金屬礦石運輸市場走出一波“翹尾”行情。去年中國沿海(散貨)金屬礦石貨種運價指數平均為728.86點,同比下跌18.6%,其中青島/日照—張家港(2萬~3萬DWT)和北侖—鎮(zhèn)江(3萬~4萬DWT)航線運價全年平均分別為20.3元/噸和16.3元/噸,同比分別下跌17.3%和22.9%(見圖3)。
石油
去年中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6.1%,增幅同比回落2.2個百分點,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yè)增長9.5%,高于同期工業(yè)增加值3.4個百分點,增幅同比上漲0.9個百分點。主營煉廠開工月均80%左右,去年原油加工量完成52199萬噸,同比增長3.8%,增幅同比下跌1.5個百分點。
受益于海洋油田新項目的投產,去年中國原油產量穩(wěn)步增長,共完成產量21474萬噸,同比增長1.7%,增幅同比增加1.1個百分點,略低于2004—2014年的1.9%的年均增幅。
外貿進口原油繼續(xù)增長,去年進口量為33550萬噸,同比增長8.8%,增速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分月份進口量波動平緩,除4月份和7月份原油單月進口量突破3000萬噸大關外,其余月份均在2600萬噸水平。前11月,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49542萬噸,同比增長5.7%,增幅同比下跌4.4個百分點,市場成品油庫存充足。去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原油表觀消費量增幅均小于前10年9.7%、5.7%的年均增幅。
受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煉廠加緊原油儲備影響,原油進口量穩(wěn)步增長影響,前10月外貿進港量同比增長10.3%,進口原油中轉量同比增幅明顯,帶動港口原油吞吐量大幅回升;沿海原油運輸市場行情平穩(wěn),成品油運輸行情小幅波動。
主要港口吞吐量回暖。去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的增長帶動外貿進港量上升,沿海進口原油主要卸港進港量同比明顯上升,同時港口進口原油中轉量增多,主要港口吞吐量同比總體回升,特別是北方港口回暖態(tài)勢明顯。
北方港口原油吞吐量全面回升,大連港、營口港和唐山港回升勢頭強勁,同比分別增長30.1%、27.6%和22.1%,增幅同比分別增加17.3、23.9和16.3個百分點;秦皇島港得益于海洋油和大慶油良好的生產形勢,轉跌為升,同比增長3.1%,增速同比增加9個百分點;天津、青島、日照港保持了平穩(wěn)增長勢頭。
華東主要港口原油吞吐量總體回升。其中,隨著原油進口量的增長,寧波港積極提升儲罐空隙時間和能力,爭取貨源,提高中轉吞吐量,前11月寧波舟山港原油吞吐量同比增長2.5%,增幅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南京港積極組織海進江貨源,原油進港量回升明顯,前11月原油吞吐量增長27.0%,增幅同比上升26.9個百分點;上海港外高橋及金山石化成品油出口增長,推動原油需求加大,加上2014年基數較低,吞吐量同比增長96.4%。
華南港口原油吞吐量總體上漲。湛江港積極爭取腹地煉廠及中聯油新貨源,滿足茂名石化罐容需求,原油吞吐量增幅為11.3%,同比回升16.4個百分點;廣州港吞吐量繼續(xù)大幅萎縮,隨著進江管道運輸投產運行以及長江中下游港口航道疏浚,大船直達安慶、南京等碼頭,原先經廣州港中轉進江的原油及海洋油日益萎縮,廣州港原油吞吐量一降再降,前11月該港原油吞吐量跌幅達91.6%,原油貨種接卸已基本退出廣州港運輸市場。
二程中轉量增加。前11月,外貿進口原油中轉量同比繼續(xù)增長。分地區(qū)看,北方進口原油中轉量同比回升明顯,特別是大連港,內貿出港量同比上升近30%,其他港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主要原因一是跨區(qū)域腹地煉廠乘低價備油,進口原油增多,二是管道運輸受限,導致二程中轉量持續(xù)上升;華東地區(qū)區(qū)域內水運中轉量提升較快,寧波舟山港中轉增量主要在計劃外貨源;通過南京港中轉至武漢石化、安慶石化的進口原油增量明顯,中轉量上升;華南地區(qū)湛江港中轉量上升。
總體上,隨著沿海原油卸港及管道布局的不斷完善,直達運輸和管道運輸大量分流水路中轉運量。去年,內貿原油出港量同比增長6.0%,較外貿進港量增幅低4.3個百分點。
運價升跌不一。大慶油田去年計劃原油產量為3850萬噸,減產150萬噸。秦皇島港努力做好油品貨源的組織和開發(fā)工作,前11月大慶油完成情況較好,下水量上升,至大連港航線運量同比增長15%左右。去年海洋油田新項目投產較多,產量回升,帶動沿海海洋油發(fā)運量增加。
上半年,沿海原油運輸量上升,但受國際油價一路下跌影響,國內水路運價聯動下降,4月起原油運輸價格下調。下半年,沿海原油運輸行情基本平穩(wěn)。年底,上海航運交易所發(fā)布的沿海原油貨種運價指數報收1541.72點,較年初下跌3.5%。
年初以來,國內成品油調價頻繁(共19次)。國際原油價格繼續(xù)大幅下挫,用戶多以銷定產,終端需求低迷,沿海成品油運輸行情淡穩(wěn)。年底,上海航運交易所發(fā)布的成品油運價指數為1229.50點,較年初上漲1.2%。雖運價略有上漲,但由于原油價格一路下跌,加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清淡,需求不足長期存在。用戶多按需補貨,市場成交持續(xù)低位徘徊,貨源需求總體低迷。在市場貨源需求持續(xù)低走的形勢下,沿海成品油運輸行情表現出低位平穩(wěn)的特征。
2016年展望
當前中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tài)”,經濟增長從高速增長階段轉為中高速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重大創(chuàng)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中國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必然要求。今后一段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今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據中科院預測,今年GDP經濟下行壓力依舊較大,增速將繼續(xù)小幅回落。初步估計增速為6.7%左右,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降幅略有縮小。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xù)面臨較大壓力,散貨運輸需求仍然不容樂觀。
干散貨
煤炭。今年人民幣匯率面臨較大貶值壓力,這將對進口煤造成很大沖擊。同時,《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以及相關國家環(huán)保法對煤炭發(fā)電的限制也將具有低卡、高硫等屬性的進口煤“拒之門外”,預計今年進口煤將繼續(xù)大幅縮水,而其縮量也將帶動與之互補的內貿煤需求。
反觀內貿煤情況,根據上述相關要素分析,今年中國工業(yè)轉型升級步伐將繼續(xù)加快,工業(yè)生產用電乏力,非化石能源高速增長,清潔能源持續(xù)擠占火電份額等,都將使火電發(fā)電量持續(xù)減少,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降幅進一步擴大。沿海地區(qū)對煤炭的需求繼續(xù)減弱,進口煤縮量的支撐根本無法扭轉內貿煤需求持續(xù)低迷的大格局,北方港口煤炭發(fā)運量繼續(xù)呈現下降趨勢。
鐵礦石。今年沿海鐵礦石運輸市場需求同樣難有增長動力,鋼鐵庫存長期高位,價格不斷下探,行業(yè)普遍虧損。面對“內憂外患”的生產形勢,鋼鐵企業(yè)生產壓力不減。而中國經濟改革的要求及重點也已明確,鋼鐵企業(yè)去產能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預計今年全國粗鋼產量7.8億噸左右,生鐵產量6.8億噸左右,高爐開工率難以突破90%的水平。生產節(jié)奏的放緩將對進口礦石中轉需求形成較大的壓力。
當然礦石運輸市場也不乏相關利好,礦石價格仍缺乏上漲動能,低廉的價格將延續(xù)去年帶來的一系列正面效應。一方面,低位的價格將適當減少鋼廠的成本壓力,保證生產節(jié)奏;另一方面,鋼廠仍將會更多地使用價格低廉質優(yōu)的進口礦石,對進口礦石依存度不斷提高,進而帶動二程礦運輸需求,從而一定程度上支撐沿海金屬礦石運輸市場行情。
綜上分析,今年煤炭、礦石上下游行業(yè)均面臨較大阻力,且隨著轉型不斷深入,運輸需求也將延續(xù)低迷態(tài)勢,全年運輸量將在去年基礎上持續(xù)下滑。
運力。近兩年,市場自我調節(jié)機制逐漸產生效應,航運企業(yè)已清楚意識到運力過剩帶來的危機,企業(yè)主動調整運力結構,在國家相關鼓勵拆船的政策下,運力同比連續(xù)兩年處于下行通道。去年上半年,萬噸以上省際沿海干散貨船(不含集裝箱船、重大件船等普通貨船,下同)共計1668艘、5295.17萬DWT,較2014年年底減少21艘、40.65萬DWT,載重噸降幅為0.76%。今年,運輸需求低迷態(tài)勢難改,航運企業(yè)經營依舊面臨較大困難,大環(huán)境的調整將繼續(xù)逼迫船東優(yōu)化運力結構,淘汰老舊及高耗能船舶,預計今年運力將繼續(xù)呈現縮減態(tài)勢。
同時,中國新建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內外貿兼營船舶明顯增加,在國際國內市場之間擇優(yōu)選取,獲得一定的生存空間。伴隨運力規(guī)模的增長及市場份額的提高,兼營船舶“雙刃劍”的作用越發(fā)凸顯。沿海市場低迷之際,轉運外貿航線將一定程度分擔國內航運市場的部分壓力,緩解航線上的供求矛盾。不過當國內市場上漲并好于國際市場時,兼營船舶也是抑制價格反彈的重要因素。
今年沿海散貨運價低位震蕩、甚至仍有可能低于去年水平,運力雖將得到持續(xù)優(yōu)化,不過需求的萎縮依舊使其無法得到根本消化。在運價極度低迷的態(tài)勢下,燃油價格成本的變化是影響運價的主要因素,此外突發(fā)性因素的發(fā)生也會對低迷的市場運價產生較大影響。沿海運輸市場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供求關系實質性改善仍需時日。
石油
今年在堅持穩(wěn)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下、在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態(tài)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yè)將保持平穩(wěn),產品產量小幅增長。
需求。從貨源供應來看,由于國際油價維持低位區(qū)間內震蕩,為中國增加戰(zhàn)略石油儲備、發(fā)展海外投資提供了較好的機會。中國將加大對原油的儲備力度,同時,采購量也將繼續(xù)提高,外貿進口原油將繼續(xù)保持較好態(tài)勢。
從需求來看,去年中國在下調成品油價格的同時,又上調成品油燃油稅(為促進節(jié)能和減少污染排放),抵消了部分油價下跌的影響,所以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加上結構調整、環(huán)保因素,是導致中國石油產業(yè)及石油市場疲弱的最根本原因。今年,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對石油消費的拉動作用仍將減弱,石油需求將繼續(xù)保持低速增長。市場在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去庫存的過程中仍會呈現供略大于求的狀態(tài)。
水運。外貿原油進港量保持上升,今年國民經濟發(fā)展將帶動原油消費量小幅增長??紤]中國產需缺口及石油儲備等,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仍將保持在60%的較高水平,港口外貿原油接卸量上升。在此帶動下,港口原油吞吐量總體繼續(xù)增長,亮點主要在北方港口和華東港口。
進口原油中轉量反彈,海洋油一程運輸量繼續(xù)回升。隨著原油進口量的增加及腹地煉廠趁價格低位加緊儲備,為安全性起見,水運二程中轉有望繼續(xù)反彈;隨著海洋油田新項目的投產,海洋油產量回暖,海洋油發(fā)運較去年繼續(xù)回升。
成品油運輸需求淡穩(wěn)。隨著煉廠新產能的投產,預計原油加工量將繼續(xù)回升,成品油貨源充沛,需求總體疲軟,運輸需求階段性回升。
(執(zhí)筆:上海航運交易所信息部 ?周杰 龔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