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痕
傅聰,7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意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5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3名和“瑪祖卡”最優(yōu)獎。1959年開始,為了藝術(shù)背井離鄉(xiāng),此后在五大洲學習、巡演,只身馳騁于國際音樂舞臺,最終名揚海內(nèi)外。他雖然不是專業(yè)音樂學院畢業(yè)的學生,但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這一切,都得益于他對音樂的那份執(zhí)著和率真的性情。
為藝術(shù)“父子反目”
為了讓傅聰能夠獲得更多的音樂營養(yǎng),1951年夏,傅雷讓傅聰再次拜蘇聯(lián)籍鋼琴家勃隆斯丹夫人為師。
在老師的指引下,漸漸地,傅聰對音樂的理解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然而傅雷對音樂也有自己的堅持,為此,父子倆發(fā)生了“戰(zhàn)爭”。
那是1953年正月的一天,父子倆在一起談論音樂,當聊到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時,兩人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傅雷覺得,當時國外音樂界一般都認同第9首《“克勒策”奏鳴曲》最為重要??筛德斢凶约旱目捶?,他認為《第10小提琴奏鳴曲》最重要。就這樣,為了藝術(shù),父子倆吵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肯服輸。父親勃然大怒,倔強的傅聰毅然離家出走。傅聰?shù)哪赣H找不到兒子,十分著急,連夜四處尋找,終于在友人陳伯庚的家中找到了傅聰,可傅聰卻不肯隨母親回家。有意思的是,第二天一早,母親再次來見傅聰,并捎來他父親的話:“你不在家里住,可以,生活費我也可以給你。不過,你在伯伯家,照樣要練琴,一點都不能放松!”
不同于一般孩子,熱愛音樂的傅聰,盡管這時沒有父親的監(jiān)督,依舊沒有放松練琴,一邊彈琴一邊唱自己想出來的曲子。
雖然最終父子言歸于好,但這種為了藝術(shù)的“反目成仇”,隨著傅聰?shù)某砷L,仍然會發(fā)生。這是因為父子倆都抱著對藝術(shù)認真的態(tài)度,才會上演這一幕“沖動的懲罰”。
讓對手落淚
1953年,第4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在羅馬尼亞舉行。經(jīng)過國內(nèi)層層選拔,并沒有上過專業(yè)音樂學院的傅聰以優(yōu)異的成績,作為唯一的中國選手參加了此次鋼琴比賽,斬獲了三等獎。當時他演奏的是斯克里亞賓的《前奏曲》,他通過用情至深的演奏,對樂曲的深度理解,將蘇聯(lián)選手感動得潸(shān)然淚下。
傅聰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他平日的刻苦訓練是分不開的。他彈琴時,常?!吧钕萜渲小?,忘記周圍的一切。每一次彈琴,他都當作是上臺演奏一樣地認真對待。有時,太過于認真,其實對健康損害很大,可他很難改掉這一“毛病”。為此,父母也常常無可奈何。
1955年3月,第5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華沙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74名選手齊聚波蘭首都。傅聰又是唯一的中國選手,也是音樂資歷最為淺薄的一位選手,經(jīng)過3輪的緊張角逐,他獲得第3名,還獲得“瑪祖卡”演奏最優(yōu)獎。
當時,世界震驚了,因為這是東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賽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傅聰也迅速成為那屆比賽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曾讓撒切爾夫人在琴邊守候
成名之后,傅聰依舊保持著一名普通琴師的習慣,每天堅持7、8個小時的練琴時間,從未更改過。
有一次,在傅聰回國演出期間,演出地的官員特別想見他,希望讓正在練琴的傅聰?shù)劫F賓休息室相見。
傅聰?shù)慕?jīng)紀人劉燕解釋道,當年,撒切爾夫人想見傅聰,都沒有打擾他練琴,而是尊重藝術(shù)家,靜靜地在琴房邊等了一個小時,直到傅聰練完琴,才上前表達自己對他的喜愛之情。當?shù)氐墓賳T聽聞,紛紛地打消了會面的念頭。
傅聰就是這么一位簡單到極致,率真到極致,對音樂無限尊重的藝術(shù)家。當他和鋼琴進行交流時,誰也不能打擾,當然,誰都會尊重他對琴的這種“深情”。
演出前緊張得像小孩
直至今天,80多歲的傅聰依舊保持著每天練琴的良好習慣,雷打不動,尤其是演出前的一兩天,更是高達10多個小時。
像他這樣享譽國際的著名藝術(shù)家,按說能輕松自如地應對演出活動,可他總是會在演出前十分緊張,有時候竟然像個孩子一樣。
其實,這種緊張,是傅聰對音樂的敬畏感,永遠把每一次演出當作第一次演出,對音樂極其認真,以至于神經(jīng)都會“緊繃”。從這一點上,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謙虛謹慎的人生態(tài)度和藝術(shù)態(tài)度。
除此之外,他的率真還表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認為近似格言的《傅雷家書》,他卻很少讀。他說:“《傅雷家書》在我心里頭,我何必一定要去看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