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杰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歷史潮流中,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應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出發(f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激活學生善于自主學習的內驅動力,才能激活歷史課,真正提升歷史教學效能。
關鍵詞: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強調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xiàn)教師的“有效教”和學生的“有效學”。通過幾年摸索和積累,我認為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xiàn):
一、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1)設計啟發(fā)性問題,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個好的開頭,成功地導入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有個先聲奪人的力量,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提高教學效率。例如講解“九·一八”事變時,設計這樣的情境:“同學們都會唱《松花江上》這首歌吧,‘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占火藥庫,后占大本營。這首歌反映了當時什么歷史事件呢?”由此導入新課,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本課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尋找興奮點,促使學生學習興趣化
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與視角,尋找“興奮點”。教師一方面要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做好教學的準備工作,如廣泛搜集教學用的各種素材性課程資源,如生動的文學、歷史、科學故事,各種有趣的問題,發(fā)人深省的警句……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讓學生“愿學”“樂學”。
(3)運用歷史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講課生動,課堂氣氛活躍,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在歷史課上,講解生動的歷史故事恰好能做到這點。如講商朝歷史時結合《封神榜》的故事講,同學聽得津津有味,下課了同學們還意猶未盡。還可提供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自己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演講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4)比較分析法
對歷史人物或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大多簡單雷同,學生聽起來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將鄭和、哥倫布進行比較,無論在航行的時間、規(guī)模、次數上,鄭和都要超過哥倫布,但為什么哥倫布比鄭和的影響更大呢?鄭和的不計經濟效益的朝貢貿易違背了經濟規(guī)律,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哥倫布的遠航引起了價格革命和商業(yè)革命,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5)從人性角度講述歷史人物
歷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觀的因素往往可以改變它應該有的模樣。如對“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解釋,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壓力,但孫中山個人的因素在這里占幾分?事實上,當時孫中山雖然對袁世凱不放心,但他對袁世凱還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孫中山一生誠信、善良、淡泊名利以孫中山的個性和品格,為了“民主共和”的盡早實現(xiàn),在中華民國成立后僅兩個月就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務,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總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多種多樣,只要運用得恰當,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二、加強對歷史課程標準的運用、吃透課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歷史課程標準是歷史課堂教學的依據,也是教學評價的標尺。理解、掌握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容是進行教學的基礎??梢哉f研究透歷史課程標準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如:我們可以重點研讀課程標準的本體部分(即內容標準部分)的陳述,通過使用不同的行為動詞,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層面的內容作了不同水平的劃分,這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主要依據。從而做到有的放矢。為我們的有效教學打好基礎。
三、在授課過程中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我們可以通過演講等形式來點評歷史:可以通過教師播放的影視圖片來感受歷史;通過學生編演的歷史情景劇再現(xiàn)歷史:我們也可以通過參觀名勝古跡等實地參觀走進歷史。如講“西安事變”時,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國內外各派政治力量的態(tài)度是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剪輯電影《西安事變》的幾個片斷: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留蔣介石;宋美齡、端納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而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轟炸渭南、華縣;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去西安調停。進而提問學生:蔣介石該不該殺?為什么不能殺?當時有哪幾種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西安事變?yōu)楹文艿玫胶推浇鉀Q?學生聯(lián)系幾個片斷,經過思考,就弄清了國內外各派力量對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和目的,從而解決了難點問題。
四、以練帶講,以講促練,使講和練融為一體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它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利用講和練手段充分把學生推上主動者、創(chuàng)造者的地位,并在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和關節(jié)點問題上扮演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學生思維和行為發(fā)展方向,逐步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這是講練結合模式較高層次的體現(xiàn),運用得當,會事半功倍。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發(fā)現(xiàn)式或指導發(fā)現(xiàn)式,可以幫助和促進學生學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略,學會活用和有效地組織信息,并養(yǎng)成靈活而執(zhí)著地追求的態(tài)度,“自主而自動”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