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疼子
石碏①諫衛(wèi)莊公曰:“臣聞愛②子,教之以義方③,弗④納于邪。驕奢淫逸⑤,所自邪也;四者之來⑥,寵祿過也?!弊怨胖獝圩硬蝗缃淌耿咧劣谖H鑱y亡者可勝數(shù)哉!夫愛之當(dāng)教之成人。愛之而使陷于危辱亂亡,烏在其能愛子也?人之愛其子者多曰:“兒幼,未有知耳,俟其長而教之?!笔仟q養(yǎng)惡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顧不多哉?又如開籠放鳥而捕之,解韁放馬而逐之,曷若勿縱勿解之為易也。(選自北宋·司馬光《家范》)
[注釋]
①石碏: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②愛:疼愛。③義方: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④弗:不能。⑤驕奢淫逸:驕橫、奢侈、荒淫、放蕩。⑥來:產(chǎn)生。⑦使:致使。
[導(dǎo)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夙愿,也是父母疼愛子女的另一種表達(dá)方式。那么,如何將這一愿望變?yōu)楝F(xiàn)實呢?這個故事就說明了父母疼愛子女貴在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走上正道,成為有用的人,否則就會走上邪路,還強(qiáng)調(diào)教育子女必須從他們幼年時就抓起,否則,就會貽誤時機(jī),勞而無功。文章運(yùn)用了比喻的說理方法,形象而深入淺出地闡明道理,在閱讀中一定要細(xì)細(xì)品味。
[譯文]
石碏向衛(wèi)莊公進(jìn)諫說:“我聽說疼愛孩子,要教給合宜的道理和正直的態(tài)度,不能教給他不正確的東西。驕橫、奢侈、荒淫、放蕩,就是不正確的;它們產(chǎn)生的原因,是家長過分寵愛造成的。”自古以來就知道疼愛孩子而不教育孩子,致使他在危亂受辱時沉淪的,可以數(shù)一數(shù)!所以疼愛他應(yīng)當(dāng)教育他長大成人。疼愛他而致使他在危亂受辱時沉淪,怎么能夠算是疼愛孩子呢?我們疼愛自己的孩子時大多是說:“孩子小,不懂事罷了,等到長大了的時候再教育他們?!边@好像是從小就培養(yǎng)的不成器樹木的萌芽,說等到它長粗了才砍伐它,這時用力反而不多嗎?又像是打開鳥籠子把鳥放出去再去捕捉它一樣,像解開馬的韁繩放開馬而后去追趕它一樣,還不如不打開籠子、不解開韁繩做起來容易啊。
[讀后思考]
1.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
①教之以義方( )
②烏在其能愛子也( )
③俟其長而教之( )
④曷若勿縱勿解之為易也( )
2.請解釋下列句中“之”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A.教之以義方( )
B.四者之來( )
C.是猶養(yǎng)惡木之萌芽( )
D.開籠放鳥而捕之( )
3.與“其用力顧不多哉”中的“顧”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顧野有麥場 B.元方入門而不顧
C.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D.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4.請給文中劃線的句子加上標(biāo)點(diǎn)。
自 古 知 愛 子 不 如 教 使 至 于 危 辱 亂 亡 者 可 勝 數(shù) 哉!
5.翻譯下面這個句子。
①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②驕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6.“愛之而使陷于危辱亂亡,烏在其能愛子也?”你同意作者的說法嗎?為什么?
7.“俟其長而教之”,作者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為什么?
8.本文雖然是從父母的角度著筆的,但從子女的角度讀本文,也能獲益良多,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1.①方:正直。 ②烏:哪,怎么。 ③俟:等到。 ④曷:何不。
2.A代詞,指自己的孩子。B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無實義,不譯出。C助詞,的。D代詞,指鳥。
3. C(難道,反而。A回頭看;B理睬;D看望,拜訪)
4.自古知愛子不如教,使至于危辱亂亡者,可勝數(shù)哉!
5.①我聽說疼愛孩子,要教給合宜的道理和正直的態(tài)度,不能教給他不正確的東西。②驕橫、奢侈、荒淫、放蕩,就是不正確的;它們產(chǎn)生的原因,是家長過分寵愛造成的。
6.同意,真正的愛是負(fù)責(zé),真正的愛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得到歷練,勇敢地去搏擊人生……
7.不同意,作者以三個比喻來證明,孩子長大了,缺點(diǎn)已經(jīng)成積習(xí),若想糾正必將付出極高的代價。
8.抓住成長契機(jī),主動尋找受教育機(jī)會,生命之樹適時修枝剪葉,讓人生沒有遺憾(意近即可)。
王勃展才
王勃①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③子婿孟學(xué)士者為之,已宿構(gòu)④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⑤?!惫唬骸耙嗍抢舷壬U?!”又報云:“星分翼軫,比接衡廬⑥?!惫勚烈鞑徽Z。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⑦?!惫侨虎喽鹪唬骸按苏嫣觳?,當(dāng)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選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注釋]
①王勃,字子安,唐初著名文學(xué)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杰”。②不之信:不信之。③意屬:示意囑咐。④宿構(gòu):早已寫好。⑤“南昌”二句:意思是說,南昌是漢代豫章郡的治所,如今是洪州的首府。⑥“星分”二句:洪州(古代屬楚)是天上翼、軫兩個星宿的分野,它的地域連著衡山和廬山。比接,連接。⑦“落霞”二句:天邊的幾片晚霞和湖邊的孤鶩相并而飛,秋水和藍(lán)天交相輝映,渾然一色。⑧矍然:驚異地注視的樣子。
[導(dǎo)讀]
本文著重表現(xiàn)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展現(xiàn)出的才能。文章巧用側(cè)面描寫,著重描寫閻公的情緒反應(yīng)。短文通過語言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閻公從大怒、不屑到沉默、贊嘆的情緒變化,逐層推進(jìn),襯托出王勃的出眾才能。文章啟示我們:謙虛是一種美德,但必要時該毛遂自薦還是要毛遂自薦,因為機(jī)遇不是永遠(yuǎn)在你身邊。當(dāng)然機(jī)遇也是降臨給有準(zhǔn)備的人。王勃不是一時氣盛,實在是文才盈懷,否則何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天才之句。
[譯文]
王勃寫了一篇《滕王閣序》,當(dāng)時年齡不過十四歲。都督閻伯嶼不相信他(才華),王勃雖然也坐在宴席間,但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婿在賓客面前顯示才華,早就囑咐他構(gòu)思一篇序文。到了閻伯嶼謙恭地拿著紙筆,一個一個地請客人寫序文,而客人都謝辭了。輪到最后一個客人,是小小年紀(jì)的王勃,料想也不敢來接紙筆,但仍然把紙筆送了過去,頗顯都督的“風(fēng)度”。王勃卻毫不客氣地接過了紙筆。閻伯嶼非常生氣,然后滿臉慍色地離開了宴會廳,私下則叫屬官觀察動靜,隨時通報情況。當(dāng)?shù)谝淮螆蟆澳喜士?,洪都新府”時,閻伯嶼說,這是“老生常談”;二次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未作聲;三次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伯嶼倏地站了起來:“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傳世了?!庇谑邱R上隆重宴請他,歡飲直至散場。
[讀后思考]
1.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
①勃不辭讓( )
②專令人伺其下筆( )
③當(dāng)垂不朽矣( )
④遂亟請宴所( )
2. 與“拂衣而起”中的“而”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極歡而罷 B.公矍然而起曰
C.聚室而謀曰
D.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xué)士者為之
3.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意為_________。
A.都督閻公不之信
B.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xué)士者為之
C.及以紙筆巡讓賓客
D.專令人伺其下筆
4.請用“/”給文中畫線句斷句。
公 大 怒 拂 衣 而 起 專 令 人 伺 其 下 筆。
5. 翻譯下面這個句子。
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②此真天才,當(dāng)垂不朽矣。
6.文中表現(xiàn)閻公態(tài)度變化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寫閻公對王勃態(tài)度的變化有何作用?
8.讀過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請簡要談?wù)劇?/p>
[參考答案]
1.①讓:謙讓。 ②伺:窺伺,觀察。 ③垂:流傳。④亟:立即,馬上。
2.C(表承接。AB表修飾;D表轉(zhuǎn)折)
3.B,“屬”同“囑”,囑咐。
4.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
5.①天邊的晚霞和湖邊的孤鶩相并而飛,秋水和藍(lán)天交相輝映,渾然一色。 ②真是天才,這樣優(yōu)秀的詩句,是會永遠(yuǎn)流傳后世的。
6.大怒、沉吟不語、矍然而起。
7.烘托少年王勃的才華非凡。
8.示例一:在關(guān)鍵時刻要善于抓住機(jī)會,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示例二:后生可畏,不能只以年紀(jì)、相貌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