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貽芳
[摘要]
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當今教育領域一個重要的新議題,其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是學生自我人生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要求。雖然我國的核心素養(yǎng)框架還在醞釀過程中,但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素養(yǎng)指標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之一便是團隊合作能力。從多個方面對在班級管理中如何通過小組建設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進行了初步探討,并通過實例進行說明,最后提出對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團隊合作小組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80109
一、 引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核心素養(yǎng)”成為全球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國際組織以及許多國家或地區(qū)相繼構建學生核心素養(yǎng)框架。我國也于2014年3月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首次明確提出“研究制訂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相關要求。核心素養(yǎng)不僅要強調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素養(yǎng)、國際視野等內容,而且在指標選取上更要反映社會經濟與科技信息發(fā)展的最新要求。雖然各個國際組織、國家或地區(qū)在指標選取上不盡相同,但“團隊合作”絕對是其中的關鍵內容,這被國際上公認為學生應具備的一項核心素養(yǎng)。
“團隊合作”概念于1994年,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斯蒂芬·羅賓斯首次提出,即“為了實現(xiàn)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xié)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此后,團隊合作的理念風靡全球。在現(xiàn)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情況下,團隊配合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學會在團隊中與他人合作是一個關鍵的能力。但由于當代初中生多數(shù)為家里的獨生子或獨生女,在家里地位突出,很少想著去配合他人,與人合作意識淡薄,因此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他們個人終身發(fā)展做好準備。
二、 實踐策略
在學校生活中,一個班集體就是一個團隊,班級同學相互依賴、相互協(xié)作,為共同的
愿景而努力奮斗。但是,班級人數(shù)較多,直接調動每個學生積極性是很難有效達成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嘗試將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各小組自成一個團隊,再匹配有效的獎懲機制,共同激發(fā)各組成員從本小組利益出發(fā),相互協(xié)作,同時促進與其他小組良性競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最終使小組成長為一個優(yōu)質團隊。隨著團隊建設逐步開展,各個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也從中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
1. 利用小組建構確立小組共同愿景和目標
團隊如果沒有共同的愿景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工作就會索然無味。因此,在確定各小組成員時,需要將全班學生按照性別、學業(yè)表現(xiàn)、常規(guī)表現(xiàn)等方面盡可能進行平均分配,使各小組不輸在起跑線上。小組成員確定后,各小組通過充分討論,確定本小組的組名、組訓和組歌,這是小組構想共同愿景的過程。
但是,僅有精神層面的愿景是不夠的,小組作為一個團隊還需有可操作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小組成員的動力。這種目標包括長遠的目標及階段性的目標,例如學年目標、學期目標、一周目標等。小組完成這種階段目標能進一步提升成員的成就感,使小組長遠目標更加明確。同時,這種目標還需包括多個維度,才能從多個方面規(guī)避團隊發(fā)展的不利因素。維度可以包括學習成績、衛(wèi)生表現(xiàn)、紀律表現(xiàn)、體育表現(xiàn)、德行表現(xiàn)等。另外,這種目標可以是整體的,也可以是個人的。小組內部成員參差有別,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充分考慮每個成員的實際狀況,在制定個人目標基礎上確立小組目標。
2. 利用小組活動促進小組順暢溝通
溝通是團隊建立信任、營造良好人際氛圍、共同協(xié)作的基礎。小組溝通狀況需要在一次次歷練中得到完善。為此,班級大大小小的活動都可以拆解為小組任務,使每個小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升小組成員間的溝通能力。
在年級的一次“故宮”素質提升外出活動中,我班各個小組提前接到了他們的任務,每個小組負責實地講解故宮的一個重要景點,內容包括景點名稱由來、景點功能作用、景點建筑特征、景點匾額對聯(lián)等。接到任務后,各小組成員興致高昂地進行了組內分工,有的按照需要介紹內容的幾個方面進行分工,有的按照準備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分工。在實際活動時,各小組都能按照自己事先做好的分工秩序井然地給大家做景點介紹。通過這次活動,小組內成員的溝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 利用小組評分體系增強小組存在感
在一個單位或部門中,一個團隊運行的好壞是影響團隊的生存的。在班級中,也應該創(chuàng)
設環(huán)境讓每個小組都體會到存在感,小組評分體系的建立就有這么一種功效。首先需要通過民主評議的方式確定小組評分細則,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分,設定什么分值合適,評分后如何進行獎懲,這些都關系到小組的切身利益。開始運行后,各小組從互相競爭中逐漸加深自我的存在感,小組每個成員愈加努力地為小組用心用力,關心小組的得分、分析小組的問題、計劃小組的發(fā)展,團隊意識從而愈加強烈。
在我班期中家長會上,各個小組長向家長匯報了本小組前半學期的總分排名并分析其原因。匯報時,組長們既坦誠自然地肯定了組內每個成員的優(yōu)點和付出的努力,也實事求是地說明了每個成員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儼然是小組的“大家長”。他們真誠的態(tài)度、樸實的語言和細致的說明讓家長們感觸良多,小組的存在感不僅植根于學生心中,也走進家長的意識里。
4. 利用組長負責制提升小組領導力
團隊建設的重點是培養(yǎng)團隊的領導人,領導人關系到團隊行動實施和目標的完成。在班級小組中,組長的角色至關重要,組長應能以小組利益為重,以身作則,善于協(xié)調和激勵小組成員。因此,在組長的選擇上必須綜合權衡。組長一旦確定,就要承擔起本組“領導人”的責任,推動小組有效地運轉。
新一屆初一學生需要完成綜合社會實踐任務,由此我班實行了組長負責制。各小組長督促組員填寫活動感悟、上傳活動成果并檢查合格情況,然后向班主任匯報最終完成結果。原本龐雜的任務在組長負責制下完成得井然有序,在規(guī)定日期前全部合格完成。各位組長從中鍛煉了組織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領導角色也得到了小組成員的進一步認同和肯定。
5. 利用組內互補制增強小組協(xié)作意識
一個團隊就是一個家,家里的每位成員互相體貼、互相照顧。在班級小組建設中,筆者也想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這種溫暖,希望他們能主動地為同伴分憂解難。
根據年級規(guī)定,每天放學后所有學生都要把自己坐的椅子撂起倒扣在桌子上,以方便值日生清掃。有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時常忘記,而不倒扣椅子就要扣除小組分數(shù)。筆者每次看到沒有撂椅子的學生,總會搜尋他們小組是否還有學生沒有離開教室,如果有的話,就會提醒他幫助本組同學撂好椅子。很多時候,小組成員間會自覺自愿地互相幫助,筆者看到后很是欣慰,這種組內成員互相幫助的表現(xiàn)不正是一個團隊所需要的嗎?如有學生生病,筆者也會第一時間提醒小組其他成員幫助生病的學生把椅子放好、把學習材料收好或者把作業(yè)記好。
三、 實施效果
經過一學期的小組建設,筆者感覺學生小組的榮譽感和歸宿感日益增強,小組成員間
的關系也愈加和諧。遇到任務時,小組長能發(fā)動大家集思廣益,做好分工,順利完成;遇到問題時,小組成員少了互相指責,多了直面問題,共同分析,共同行動。
學期末,筆者在班級進行了一次關于小組的小型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學生認為自己愿意去與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協(xié)作;96%的學生對自己所在的小組表示滿意;97%的學生認為自己愿意配合組長完成各項工作;9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小組長有能力帶動小組成員一起努力;96%的學生認為小組成員有困難時自己會主動提供幫助;93%的學生認為自己與他人合作能力有明顯提高。這些數(shù)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組建設在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上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
四、 反思與建議
在開展小組建設后,學生深刻地領悟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
到團隊的榮譽和利益,因此會積極主動地追求自我的完善,為小組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同時,學生也愈加認識到團隊中每個成員的重要性,充分領悟到了團隊的意義所在。
在實施過程中,如果能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加強工作,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首先,盡可能保持團隊的穩(wěn)定性。班級小組一旦成立,頻繁更換組員甚至組長會讓學生對于團隊的概念大打折扣。小組出現(xiàn)問題,應盡可能在組內解決,這樣既保持了團隊的穩(wěn)定性,又從中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其次,盡可能使團隊與團隊之間建立在實力均衡的基礎上。雖然實際生活中,團隊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班級里,為加強小組的榮譽感和歸宿感,推動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有一個較為平等的基礎是必要的,否則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小組的發(fā)展??傊嗉壭〗M基礎上的團隊畢竟有別于實際生活中的團隊,在給學生充分創(chuàng)設團隊環(huán)境的同時,也需在適當時候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參考文獻]
[1]褚宏啟,張詠梅,田一.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及其培育[J].中小學管理,2015 (9).
[2][美]斯蒂芬·羅賓斯.管理學原理(第五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