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
對于那幫一起參加救援的兄弟,虎行說:“他們希望永遠不要在災區(qū)見,但他們往往只能在災區(qū)見面。”
災難瞬間襲來,那些在地震的石塊中、在肆虐的洪災中,以及在臺風的蹂躪中掙扎等待救援的人,無時不渴望一雙有力的手把他們拉出來。民間救援隊無疑帶來了一線生命的希望。民間草根力量自發(fā)組織了一支支救人于危難的隊伍,他們自掏腰包購買裝備、征集物資,冒著生命危險第一時間奔赴災區(qū)現(xiàn)場……
乘著“綠舟”去救援
北京西三環(huán)邊的一幢看起來有些破舊的寫字樓偶爾會迎來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有著各自的工作,下班以后不回家卻迎著晚高峰從北京的四九城趕到這里。在寫字樓的頂層有一個不大、原來被用作活動室的房間,里邊還擺著兩個乒乓球臺。趕到這里的人匆匆脫下自己的西服或是T恤,換上各種專業(yè)的裝備,開始他們的訓練任務——“救援”。
這一系列的流程看起來似乎與電影里超人在樓梯間里脫下外衣露出斗篷并破窗而去的鏡頭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寫字樓里的這群人在辦公室里換裝只是日常的學習和訓練,為的是“時刻做好準備”——當北京周邊的郊野、山地、水庫有緊急救援任務或是國家發(fā)生重大災難的時候,挺身而出。
這群年輕人聚集在一個叫做“北京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的組織。這是一支民間救援隊,是中國社會正蓬勃興起的民間公益力量之一。
李興江,網名“過江龍”,是“北京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的五個發(fā)起人之一。他開始參與民間救援的時間則是從汶川地震前。
2014午4月8日,由李興江、孟志剛和另外三人李峰、董萍、王林共同發(fā)起的民間組織“北京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成立。
2014年的魯?shù)榈卣?,成為了“綠舟”面對的第一場救援的“硬仗”。
所有人下了飛機后一起購買了救災用的物資、裝備等向著此次受災比較嚴重的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包谷垴鄉(xiāng)紅石巖村趕去。
行至半路,救援隊還遇到山體滑坡使得半路阻斷的情況。于是李興江和另外一位隊員決定靠攀巖來爬過這一段將近千米的山體滑坡帶,先行到受災的紅巖村看情況。接著,其他隊員則繞過爬坡帶翻山前進。
所有隊員到了紅巖村以后發(fā)現(xiàn),村民們的房子都是用“夯土墻”堆砌而成的?!斑@種墻特別沉,厚度能有半米,但是一旦地震墻體非常容易倒。”隊員盂志剛說。
在紅巖村里救災的過程中,李興江和他的隊友們?yōu)楫數(shù)貐f(xié)調到了一千條被子、五百條毛毯、十五噸大米、六百桶食用油、藥品、日常生活用品等救災物資。
直到今天,這支“綠舟”隊員們的數(shù)量還在不斷增加。李興江說,不能否認我們在救災時會有成就感,但是我們做這些事情更多的時候都不會想我們會通過救災獲得什么榮譽和回報,可以說我們是救援“上癮了”。如今,當有人問起李興江就要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爸爸的工作時,小姑娘會驕傲地說,我爸爸是救人的人。
拋家舍業(yè)為救援
廣州藍天救援隊的737加入救援隊的時間不是很長,卻參加了不少的救援工作,他的專業(yè)和搜救工作有關,“之前從事了十多年的訓練搜救犬工作”,因此,順理成章地加入了藍天救援隊。737感到慶幸,“在隊里除了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技能長處,還可以更直接地親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參加過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魯?shù)榭h地震,海南臺風及潮南水災等的救援工作?!?37表示,災難的現(xiàn)場存在許多不確定危險因素,“第一次去你不知道危險的概念,但你會越來越清楚其中的危險性,在災區(qū)眼前經常有山或房屋塌下來,你就會感到害怕。”737笑著調侃道,遇到危險只能靠“人品”,一旦遇到山體崩塌基本上跑不了。有一次一塊大石砸中了他們乘坐的汽車,“幸虧沒事,我在想我的遺書還沒寫呢。”737笑著說,但是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從來沒因此而退縮過。
救援行動一般都有一個標準,即救援時間不可超過半個月。737稱這和人的體能沒有關系,“主要是高度集中的精神,在現(xiàn)場你的精神狀態(tài)會一直處于緊繃狀態(tài)。尤其是面對災民時,言行甚至舉止需要特別的謹慎?!边@會間接影響救援隊員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比如回來之后性格可能會暫時變得暴躁?!边@屬于正常的現(xiàn)象?!叭サ綖膮^(qū)你需要壓抑住自己原來的性格和脾氣,盡力滿足災民的需求,對他們進行救助?!?/p>
在接到云南魯?shù)榈木葹男畔⒑螅?37直接給單位打電話,辭掉了所在律師事務所的工作?!耙驗橐呀洸缓靡馑荚兕I那份工資了,干脆把工作辭了?!彼澜酉聛磉€要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云南地震救災。
盡管擁有不少的救援經歷,但737覺得,云南魯?shù)榭h的地震是讓他最受震撼的一次。雖然出發(fā)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現(xiàn)場的情況還是讓他十分震驚。到達現(xiàn)場后,他們會了解大概的受災情況,再嘗試了解災民的需求,并盡最大能力幫助他們。
有一次,在一個可能會受到余震影響的村莊,737和隊友們想把村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一開始村民并不愿意撤離.甚至不信任他們,“他們不想離開自己的家園,也想守著自己的財產?!焙髞砭仍牶痛迕裼H眼看到一塊巨石把公路壓塌了,他們趕緊向村民解釋這里的危險性,后來村民終于相信隊員了,還把自家的房屋打開讓救援隊尋找有用的物資,甚至把汽車鑰匙都給了他們,希望能夠幫到救援隊?!盀膮^(qū)老百姓完全信任我們?!倍@種信任則讓737覺得滿足而欣慰。
擁有專業(yè)技能和求生欲望使737在面臨災難的時候從沒放棄過,“我們比任何人都怕死,但也因為有怕死的心,才能更好地在那種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p>
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和隊友虎行說,最讓他感觸的一件事是雅安地震時,他和737等幾個隊友幫助一位七十多歲的孤寡老人搭帳篷,“老人突然就給我們下跪,怎么勸也不起來。我們眼淚都流下來了,真的無法承受?!被⑿姓f他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許也正是因為看到災民面對災難的如此恐慌無助,令虎行和737更加堅定地去完成災區(qū)的救援工作。對于那幫一起參加救援的兄弟,虎行說:“他們希望永遠不要在災區(qū)見,但他們往往只能在災區(qū)見面?!?/p>
李鐵摘自《青年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