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心悅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在我們故鄉(xiāng),家家戶戶都會品嘗獨有家鄉(xiāng)溫柔味道的五芳齋粽子。所以在我的記憶中,它是一個美好而溫暖的名字。端午節(jié),相傳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而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部分地區(qū)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故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習俗也像其他地方一樣,用艾草、菖蒲、蒜頭連梗子扎成一束掛在門上或窗上,蒜頭及布制香袋掛在床柱上,就是辟邪的意思。小孩子調(diào)皮,總喜歡把蒜頭等從一束中抽出來,剝剝外面的皮也是好的,但往往會被家中的大人們斥責放回去。小時聽長輩們說以前家家門上還要貼“鐘馗像”或“端午符”,但近年來我們那也少有人貼了。午時,人們會在村頭、房屋,甚至豬圈等處放熏煙,俗稱“做蚊煙”?!膀?qū)五毒”,即驅(qū)蛇、蝎、蜈蚣、壁虎、蟾蜍。還有“食五黃”,即食黃鱔、黃魚、黃泥蛋、黃瓜、黃酒。黃泥蛋這名字聽起來很有趣,其實就是高郵的咸鴨蛋,這鴨蛋是很有名氣的,曾出現(xiàn)在汪曾祺的文章中。你輕輕敲去“空頭”,筷子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你再輕輕用筷子撥開潔白柔軟的蛋白,就能看到通紅的蛋黃,一層層的,流著油,讓人垂涎欲滴。有的人家還會讓大人給小孩抹雄黃酒,一般在鼻梁筋或額骨上點一點,也有寫個“王”字的,用以解毒辟邪。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涂小兒領(lǐng)及鼻耳間,以避毒物?!毙『兪遣辉谝膺@些枝枝節(jié)節(jié)的,被大人們拉著,乖乖抹了雄黃酒后,便又跑到外面去撒野了。
我們家鄉(xiāng)還有“劃龍舟”的習俗。一到龍舟賽時,人們就聚集在江邊,數(shù)十條彩色的龍舟也整齊地碼在岸邊了。只聽一聲令下,擂鼓聲起,吶喊聲震天響,仿佛要掀起整條江。有一位文人寫道:“競渡何年頓改觀,水濱罷市鼓鉦歡。浪飛蘭槳銀為瀉,日暉朱旗火幾攢?!泵鑼懙木褪琴慅堉鄣膱雒妗H巳褐胁粫r爆發(fā)出掌聲和喝彩聲。幼童們急切地想看到比賽場景,便央求大人要“騎高高”,坐在大人肩上看,好不得意快活,一派熱鬧喜慶的場景。
說到劃龍舟,就不得不提我們家鄉(xiāng)嘉興的粽子了。相傳漁夫們在打撈屈原真身時,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就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于是,經(jīng)歷時間厚重的汁水,便凝成了獨特的琥珀——粽子。
嘉興粽子的種類繁多,除鮮肉粽以外,還有豬油細沙粽、蜜棗粽、八寶粽、排骨粽、蛋黃粽等,在全國獨享“粽子大王”的稱號。嘉興粽子味道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美、咸甜適中,讓人愛不釋口。與其他地區(qū)的粽子不同的是,它是立體長方枕頭形且四角交叉,讓人賞心悅目。有趣的是,家鄉(xiāng)的南湖菱美名遠揚,它和別處的菱的不同之處也在于角。一般來說菱都有角,故稱“菱角”,然而嘉興的南湖菱卻是圓角的,其皮色翠綠,兩端圓滑,大概是應了家鄉(xiāng)小家碧玉的氣質(zhì)。
我的家鄉(xiāng)是著名的江南水鄉(xiāng),粉墻黛瓦,桃花柳絮,而粽子也不免沾染上了這份溫婉。把箬葉疊出一個角,在其中填上淋過醬油的上等白糯,擺上精制的方形腿肉或是蛋黃等餡料,再填上白糯,一共折好四個角,纏上彩絲以區(qū)別不同的口味。把粽子在開水中燒煮,等到水咕嚕咕嚕地悶聲歌唱,你便揭開鍋,水汽升騰,伴隨而來的清香讓你的整個魂兒都精神抖擻。你輕輕撈上一個粽子,待你緩緩解開細繩抖開粽葉,便又聞到一股不同的氣味,是更淡的箬葉的香。你再取上一雙筷子,從中間夾開,便可看見內(nèi)里的餡了,或是有著橫紋的透著焦香的肉,或是甜膩的蜜棗,或是流著油的蛋黃……你先別著急,用筷子夾切邊緣,要同時夾到餡料和糯米才最好,用嘴吹幾口氣,然后輕輕放入口中,糯米和箬葉混著餡料的香味便在舌尖蔓延開來,讓整個口腔都回味無窮。
裊裊的炊煙在鄉(xiāng)間的上空升騰,向晚的細風中仿佛摻雜著流水的聲音,瓦房泥墻前的青青田埂上粉蝶翩躚,木窗外晚風輕拂樹影婆娑……再配上粽子的清香,這幅畫面上獨有的江南氣息讓任何人都招架不住。
端午節(jié)的早晨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兒時的我對端午節(jié)比較深刻的印象就是吃粽子。清晨起床,顧不上疊好被子,把腳塞進鞋子中,便火急火燎地往樓下灶頭跑。在灶旁守著的奶奶便會樂呵呵地揭開鍋,替我撈上粽子解開繩。我便急不可耐地把粽子捧在手中,先咬去頭上的兩個尖尖角,猛吹幾口氣再往下咬,熱氣縈繞在齒間,有種癢癢的感覺。大人們在旁邊叫“不要急,當心燙”,而我是不會在意的,非要讓它燙著舌頭才肯停一下,齜牙咧嘴地吹氣。吃完粽子后,還要把粽葉上的糯米也咬得干干凈凈,那上面的糯米帶著葉的清香,會在口中轉(zhuǎn)悠好久。吃干凈了,再把粽葉扔到要燒的柴草堆中,樂此不疲地反復搓洗指尖上殘留的糯米粒,而香味卻一直黏在指甲上不會散去。
鄰里間也會互相贈送粽子,這家裹肉粽,那家裹蜜棗粽,還有一家裹蛋黃粽,鄰里間互相上門拜訪一下,一陣歡聲笑語過后,桌上便多了各式各樣的粽子。這樣的粽子吃在嘴里也格外香甜,透亮的糯米黏合著鄰里間的關(guān)懷。
這大概就是文化習俗得以綿延的源泉吧,能從一家人的和和美美延伸到千萬家人的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