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眾所周知,“詩仙”李白喜好喝酒,幾乎到了“無酒不成詩”的地步,他在《月下獨酌》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蹦呐率且蝗艘辉乱挥埃材荛_懷暢飲,喝出個詩情畫意來??梢哉f,李白的一生與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據(jù)郭沫若生前統(tǒng)計,在李白流傳下來的1500多首詩作中,有170余首寫到飲酒。既然李白如此好飲,那么他到底能喝多少酒呢?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痹谔瞥?,一斗等于10升,那么一斗酒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6千克,即6公斤。不知道杜甫在這里指的是一次性喝6公斤酒,還是一天喝6公斤,如果李白一次能喝6公斤,那他的酒量確實不錯,而且消化系統(tǒng)也一定十分強大,不然6公斤酒下肚,肚皮肯定會漲得比鼓還大;如果是一天喝6公斤,那李白的酒量只能算一般,因為唐朝還沒有高醇度的烈酒,一般為沒有加工過的米酒,酒精含量只有15%~25%,跟我們今天喝的醪糟水差不了多少,不善飲酒的人也能喝上兩三碗,不然照李白的那種喝法,不喝死才怪。
李白在自己的詩作《襄陽歌》中也提到了自己的酒量:“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 一日須傾三百杯。”鸚鵡杯是唐朝盛行的一種酒器,據(jù)《嶺表錄異》和《藝文類聚》記載,這種用鸚鵡螺制成的酒杯,一杯可裝2升左右的酒,而300杯就是600升相當(dāng)于360公斤。按三餐加一個夜宵來算,一次要喝90公斤酒,如果李白沒有吹牛的話,那他絕對稱得上是海量。很顯然,這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只是為了表達暢飲的樂趣。
當(dāng)然,就算李白一次能喝斗酒,他在當(dāng)時也排不上第一,“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比觋柾趵睢龊韧?斗酒后才去拜見天子,并且路上聞到酒香還口水直流;而布衣焦遂更厲害,喝了5斗酒跟沒事似的,還能談天說地,“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笨磥?,唐朝的酒壇子還真不少。
其實,李白并非千杯不醉,相反,他經(jīng)常喝得酩酊大醉,翻江倒海。與其說李白喜歡喝酒,不如說他是借此排解心中的苦悶,李白的失意與痛苦,豈是我輩能夠體會!換作他人,恐怕早就抑郁而死了,所幸有酒,所幸還能一醉解千愁。
(摘自《中外文摘》)(責(zé)編 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