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延濤 符全 初江
摘 要:著重論述了水稻缽體育苗機械移栽技術方式方法、主要技術措施、創(chuàng)新點,對投入產出及效益進行了全面分析,闡述了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關鍵詞:缽苗;移栽;成本;效益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6.07.018
水稻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發(fā)展水稻生產機械化對于增強我國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yè)現(xiàn)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就我省目前看: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已經達到了頂峰,單位面積的產量再想提高是非常困難的事,然而要想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只有通過應用水稻缽體育苗機械移栽技術才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我們連續(xù)在2014年和2015年采用了江蘇常州亞美柯機械裝備公司生產的缽體秧盤、2BD-600(LSPE-60AM)型缽苗播種機和2ZB-6A(RXA-60T)高速乘坐式液壓轉向6輪驅動缽苗移栽機進行了試驗示范,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就其使用中,我們認為:增產效果顯著,在可靠性、經濟性、動力性、適應性、作業(yè)效率上具有非常好的推廣前景。該項技術因其節(jié)本增效顯著,深受廣大農民青睞。試驗示范取得圓滿成功,為探索農機與農藝相融合創(chuàng)出了新的途徑。
1 水稻缽體育苗機械移栽技術項目內容
水稻缽體育苗機械移栽技術是一項先進實用的農機與農藝相融合的機械化栽培技術,也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水稻機械化種植新技術。該項技術是采用大棚與專用的缽體育秧盤和2BD-600(LSPE-60AM)型水稻自動化缽盤育苗播種機進行播種育苗,秧苗達到移栽標準時,采用2ZB-6A(RXA-60T)型水稻缽苗移栽機進行大田移栽的技術。與常規(guī)的水稻育插秧技術相比具有省種、省肥、省水、省土的優(yōu)勢;無需緩苗,直接成活,免去了大約7~10天的緩苗時間;秧苗帶蘗下田,分蘗多,可增產10%~15%左右;突破了缽體育苗不能機械移栽的技術難題,真正實現(xiàn)了農機與農藝相融合。
該項移栽技術于2014年在方正縣農機推廣試驗示范基地試驗示范了30畝,在育苗、移栽、田間長勢、秋后測產等環(huán)節(jié)邀請了種糧大戶、科技示范戶、農機合作社以及相關專家與領導進行了現(xiàn)場演示與觀摩,取得了良好的推廣效果,2015年擴大推廣到400畝。
2 項目技術的創(chuàng)新點
一是水稻缽體育苗與普通盤育苗有所不同,缽盤規(guī)格是28 cm×58 cm,每個盤有448缽,橫向為14缽,縱向為32缽,缽口直徑16 mm,缽底直徑13 mm,缽深25 mm,缽的底部有自由開關的Y字形花瓣孔。二是缽盤育苗播種機全部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江蘇亞美柯先進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播種精確,配有壓實底土和壓實種子裝置。三是播種機通過調節(jié)裝置,實現(xiàn)精確定穴定量(每穴3~5粒)播種,最大播種量50~80g/盤,與平盤毯狀育苗用種量相比,平均節(jié)省種子60%,與平盤毯狀育苗相比節(jié)省用土量60%左右。四是移栽機插植部由三個部分組成:取秧:通過圓柱型14個頂桿將秧苗從缽的底部頂出放在輸送臺上;輸送:輸送臺接收到秧苗后,將通過14個秧夾將缽固定,隨著機器的前行,將秧苗連續(xù)的輸送給移栽部;插秧:由圓盤滑道與撥秧爪組成的移栽部,移栽部撥秧爪隨著圓盤的轉動將秧苗撥插在田里。五是秧苗移栽后直立程度好,移栽過程不傷根,等于把花從這盆移到那盆的過程,缽苗放在泥漿中沒有緩苗期,直接生長。六是突破了缽體育苗只能人工栽插而不能機械移栽的技術難題。
3 主要技術措施:
在育苗過程中,一定要用流木磙壓實置床,床面達到堅實平整,然后鋪上一層紗窗布(目的是防止秧苗根系扎到土里,帶土較多,移栽時造成頂秧不暢,造成漏插),整平后等待擺盤。播種時底土加裝到(用鎮(zhèn)壓磙壓實后)缽深的三分之二,播種量達到每缽3~5粒(要求種子出芽率達到95%以上),覆土調整到與缽盤持平,將多余的土刮凈,擺盤時應按照前進方向擺放,縱向擺2盤后,放上制做的踏板(厚度5~6 mm),邊擺邊移動??蓪⒈P上多余的土用手刮凈,播完一棚后,鋪上透氣膜,進行澆水,水要澆透。采用透氣膜進行澆水,無論多大壓力的水流都不會把土和種子沖出來。為了保證育苗質量,澆水后要用制做的踏板進行全面踩踏,確保秧盤的每一個小缽都能與置床充分接觸,當秧苗超過1芯1葉時,根系能夠從置床中吸收到水分,不會因吸不上水分而造成死苗。水澆透后,可撤掉透氣膜也可不撤透氣膜,在其上邊加蓋一層保溫膜,保證盤土的濕度,以利于出苗。封閉滅草,普通盤育苗多數(shù)在覆土后進行封閉滅草,而缽體育苗必須等到秧苗1葉1芯后進行滅草,用千金摻施細土,按使用說明施用。(注意:不可以在澆水之后進行封閉滅草,一定要在秧苗1葉1芯后進行封閉,以免受藥害)。苗期管理和普通育苗基本相同,主要是要監(jiān)測和控制好溫度和濕度,搞好通風練苗。由于缽比較小,容易落干,前期要每天檢查一次,適時澆水控溫,保證育苗質量,后期二天檢查一次。
4 項目效益分析
4.1 節(jié)本效益
經計算,節(jié)本效益總計為:節(jié)省種子費15.82~16.52元/畝+節(jié)省人工費28.32元/畝+節(jié)省肥料費1.5元/畝+節(jié)約用土費4.1元/畝=49.74元/畝。
4.2 增產效益
2014年9月28日和2015年9月18日,由方正縣統(tǒng)計局、農調隊、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種子管理站、農業(yè)局、農機局等多家單位組成項目測產小組,對該項目進行了實地測產,經過同一品種、同一地塊、同樣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是缽盤移栽與普通機插兩種技術的產量對比,得出應用缽體育苗機械移栽技術比普通平盤機插技術平均增產2014年15.8%;2015年為16.05%,按15%計算,每畝產量按580 kg計算,每畝可增產87 kg,按市場價格3.2元/kg計算,每畝增加效益278元。
據測算一臺設備總價格37.3萬元,按照最低效益計算257元/畝,耕種1452畝就可收回成本(96 hm2)。
5 結束語
我縣擁有水田面積100萬畝,如全部應用該項技術可增加產量8700萬kg,增效2.78億元,經濟效益巨大。我省水田面積為6100萬畝,如50%土地應用該項技術,則可增產糧食26.54億kg,增加效益84.91億元。該項技術大面積實施,還可以推動制盤業(yè)的發(fā)展,社會效益巨大。
近幾年水稻生產有了很大發(fā)展,我省水田面積已達6100萬畝。該項技術節(jié)土50%,減少了優(yōu)質良田、林帶的表土、山上的植被、草地、濕地采掘,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其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