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號同學
我生活在沿海城市,隔三差五會去海邊玩。
十三歲那年的夏天,在熟悉的海邊,我親眼目睹了一場自殺。那是一個與我差不多年紀的女孩……
看著那對悲傷欲絕的父母,一股寒氣從我的胃部往上冒,就像灌下一整瓶碳酸汽水,氣泡在喉嚨翻涌,直逼眼眶,硬生生逼出我兩行熱淚。
這件事給我留下很深的陰影,那段時間我甚至對海產生了仇恨。
后來寫《聽說》(《聽說我們不曾落淚》的簡稱),寫到夏昕時突然想起這個女孩,她與夏昕有著相似的家庭背景,起先想把她寫進夏昕的故事里,但我最終放棄了。
因為我想到了另一個女孩。
高中畢業(yè),與朋友去海南旅行,我們遇到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她在海邊兜售自己做的貝殼工藝品,很精美。女孩被曬得很黑,手上都是傷疤,見我們看,她局促地收回手,那是貝殼割出來的。我們買了很多工藝品,女孩談笑般和我們說她的身世——父母離婚,她跟著奶奶生活,白天上課,晚上就在家做工藝品,節(jié)假日拿出來賣。
“你不傷心難過嗎?”
“當然難過啊,但也要生活??!他們不要我,我更要過得好,賺很多的錢養(yǎng)奶奶!”
我起先想讓書中的夏昕在絕望中走向終結,但是想到這個堅強的女孩,我感到羞恥,推翻了強制給她的命運安排。夏昕后來命運的發(fā)展完全交由她自己,她是我們身邊的女孩,有血有肉,鮮活地存在著,她不是光鮮美好或偏執(zhí)脆弱的虛擬人。我希望她能在愛與傷害中成長,最終破繭成蝶。
大抵每個人的青春都有迷惘、傷痛、殘害和決絕,我也不例外。但青春的眼淚不是白流的,每一滴淚都教會我們成長,眼淚可以落,但希望不能丟。寫《聽說》,我挖出了記憶中最深刻悲痛的影像,將它們呈現(xiàn)在你們面前,不是想讓你們哭,不是想告訴你們世界有多殘忍、人生有多悲痛,更不是讓你們沉迷于愛恨糾葛中,我只是想告訴你們,青春不止傷與痛。我只是單純地想讓你們懂得成長,學會珍惜,學會堅強。
那些受過的傷、流過的淚,等到時過境遷,你會發(fā)現(xiàn),那都是青春饋贈與你的禮物。
(文章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