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明
唐代詩人杜牧曾說:“凡為文以意為主?!币黄恼沦|量的優(yōu)劣,其決定因素在于立意。立意,即我們在作文前要想清楚寫什么和為什么這樣寫,由此確定自己想要通過所寫的內(nèi)容表達什么觀點,表明什么態(tài)度,達到什么目的。
立意的基本要求是“明確”“集中”,立意的高要求是“新穎”“高遠”“深刻”,后者是拉開作文檔次的一個關鍵,也是考生思想之光的展現(xiàn)。沒有思想的文章就像沒有內(nèi)涵的美人一樣,徒有其表,華而不實。思想是文章的靈魂,體現(xiàn)的是作者思想的深度。要讓文章的靈魂發(fā)出更耀眼的光芒,我們必須學會巧妙地使用一些立意的方法。
一、 大題小做
有的作文題目,是一個大的話題,內(nèi)容寬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選取其中的一個方面或選擇其中的一個點來寫,把這個話題延伸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上,可以借物說理,也可以借事說理,這就是立意方法上所謂的“以小見大”。但要注意,“小”是為大題目、寬題找一個小巧的突破口,從小處著手,只有以小材料反映大主題,寫出來的文章才會具體而不抽象,充實而不空洞,真實而不虛假。
例如2015年江蘇卷高考作文題“智慧”。生活中何處不體現(xiàn)“智慧”?該題十分寬泛,如果不把“智慧”具體到某一兩種內(nèi)涵,如果不把擁有“智慧”的主人限定到具體的某一個或某一類對象身上,那么此作文題考生基本無法寫作。具體寫一人一事的智慧并不難,難的是,要把這種智慧寫得深刻和發(fā)人深省。文章怎樣才算深刻呢?能將人、事、理從單一的個性,上升到社會層面的共性,能啟發(fā)人們思考現(xiàn)實或突出潛在的問題,能為現(xiàn)實社會人們普遍焦慮的問題找到一點解決的辦法,文章便算得上深刻了。
2015年江蘇卷的一篇高分作文為《維也納的智慧》,此文用“一個城市的智慧”來破題,寫它從一個“小小的歐洲城邦”發(fā)展為“歐洲工業(yè)的心臟”,維也納發(fā)展的歷程展示出的智慧的內(nèi)涵在于靈動不呆板,包容不封閉,創(chuàng)新不守舊,圓融不固化。作者這樣寫道:
幸而,維也納抓住了讓城市變?yōu)橛篮愕恼嬲腔邸?/p>
當世界博覽會向它招手時,維也納客氣地拒絕了。它如同一位隱者,讓世人一睹它的真容后又退回了深山。有人說,維也納就如同一個圓。
它的工業(yè)、它的喧囂都一直在圓的邊緣,從未再往前踏進一步。而圓的中間,是飄揚著優(yōu)美音樂的小酒館,是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大學,是音樂會和劇院每天座無虛席的位子……無論維也納的石油和金子碰撞發(fā)出了多么大的聲響,你依舊能聽到城市中心斯蒂芬大教堂日暮時的鐘聲,依舊能看到弗洛伊德坐在沙發(fā)上向你微笑……
或許,正是因為維也納抓住了智慧的本質,才沒有變得像工業(yè)革命后的英國一樣骯臟,它的維也納森林也永遠生機勃勃。
考生借事說理,用維也納歷史發(fā)展中的智慧為當代城市發(fā)展指出了一條明路。
二、 小題大做
這里的小題是相對大題、寬題而言的。通常,出題者會直接給出某一具體時事材料的作文題,考生分析這類作文題必須掌握的方法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由個別到一般。不同的考生透過相同的現(xiàn)象看到的本質有深淺之別,思考的問題也有大小之別,那么作文的立意自然會有高下之分。想要讓自己由材料思考到的問題具有常人不易達到的深度,考生就要有由此及彼的類比聯(lián)想能力,即由此現(xiàn)象想到更多的類似現(xiàn)象的能力。要注意的是,“此”和“彼”的相似度不能過高,最好是能涉及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群。
如:
2014年5月7日晚,央視報道了泰州興化市注水豬肉事件。報道稱,興化市一家屠宰場每晚給近兩百頭活豬注水,且豬肉被檢驗的過程造假。據(jù)知情人爆料,一頭豬注三斤水,能多賣二十幾元錢,屠宰場一晚能殺近兩百頭豬,一天就可以多賺幾千元錢。注水豬肉批發(fā)價為每斤7元6角左右,而合格豬肉的批發(fā)價在8元6角左右。商家拿注水肉到市場上,按照合格肉來賣,從中獲取暴利。
考生看到這樣的題目,一般都是批判這種弄虛作假以牟取暴利的缺德行為,再舉類似的黑心商販的例子,將作文立意定在誠信問題上。
這則材料中,商家行為的本質是弄虛作假,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考生作文談的是完全一樣的社會現(xiàn)象,則毫無新意。
網(wǎng)上有一篇評論將此材料的立意上升到“注水政績”問題,將主題深化了許多。評論者由給豬肉注水聯(lián)想到“注水政績”,由商界聯(lián)想到政界,政界中弄虛作假的虛浮作風用“注水”一詞便巧妙地加以概括了。在這里,“注水政績”已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種腐敗的行為,這種行為一旦泛濫,其危害會遠遠大于注水豬肉問題帶來的后果。可以說,這篇雜文的作者的思想之光穿透了眼下社會最大的“毒瘤”。
由此及彼的類比,是將小問題引向大問題的好方法。一篇文章能將看似不同類的問題類比聯(lián)想到一起,并能讓人產(chǎn)生認同感,就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三、 虛實轉化
我們在高考寫作時,經(jīng)常會遇到抽象或空洞的作文題目,如“奉獻”“追求”“詩意的人生”等。這些題目如何才能寫得深刻呢?古人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這就告訴我們,給抽象的文題找一個對應的具體事件、實物,把隱藏的道理說得看得見、摸得著,把概念類的思想、情感、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如此就能把文章寫得深刻。
如2015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
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
雖然堅硬和柔軟是可視化的形象,但題目指出是“人的心中”,這就是要考生談人如何處理心中的不同情感、觀念等。若談的對象本就是抽象的,還要繼續(xù)談“堅硬”和“柔軟”的關系,更容易陷入空泛的說教論理中,也難以將“堅硬”和“柔軟”的關系說清楚。
有一位考生選擇了和“堅硬”“柔軟”特征十分契合的蝸牛這個具體的物象,他在文中寫道:“一個人的心,就像是蝸牛,有著厚重而堅硬的殼以及柔軟而靈活的身體。而一切的堅硬都是為了保護柔軟,一切的柔軟都在引導著堅硬?!弊髡咴谖闹羞M一步強調(diào),堅硬的殼需要磨礪才能保護柔軟的內(nèi)心,有了柔軟情感的引導,內(nèi)心才能擁有原則和骨氣這些堅硬的東西?!皥杂病焙汀叭彳洝笔窍嗷ヒ来?、相輔相成的關系,該考生通過這樣一個巧妙的比喻,將“堅硬”和“柔軟”的關系闡釋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可謂妙極。
有的作文題目本身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景物或情境,面對這樣的作文題目,考生就必須由實入虛。寫實是引子,先按照客觀事物的實際面貌,抓住其特征,進行具體描寫,再運用隱喻、象征等手法,調(diào)動自己的聯(lián)想、想象,水到渠成地揭示實物的寓意。
如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題:
游客們來到山腳下,這里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游客問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嗎?有人答沒有,有人答有。于是有人留在山腳賞景,有人繼續(xù)爬山。來到山腰,這里古木參天,林靜山幽。問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嗎?有人答沒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于是有人在山腰流連,有人繼續(xù)攀登。來到山頂,只見云海茫茫,群山隱約。
這則材料提供的是“登山”這個具體情境,登山中的不同人的具體表現(xiàn)讓我們思考到的是人生追求路上的一些問題。一位考生是這樣寫的:
每一座雄偉的高山都是一道風景線,每當海拔上升一千米氣溫就會下降六攝氏度,即使山腳是炎熱的熱帶,山頂也會寒氣逼人,所以山頂?shù)臈l件自然會異常艱苦,但只有登上山頂?shù)娜瞬拍茴I略到那種無與倫比的美麗。人生就像一座座大山,當你越過一片丘陵,去登上另一座高山時,你就會收獲站在山頂時的成就與喜悅。
考生由眼前的足印聯(lián)想到成長的足跡,由水聯(lián)想到上善若水的品格,由落葉聯(lián)想到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或“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這些都是使用了化實為虛的立意方法。
四、 相關比較
有時我們會碰到一些常見的話題材料,這樣的題目很好入手,但難以把文章寫得充實,寫得深刻。為了打開思路,展示自己對這個問題豐富而深入的理解,我們可以給題目中的主題詞找找近義詞或反義詞。如寫“成熟”,我們可以找到它的反義詞“天真”。寫“自卑”,我們可以找到它的反義詞“自負”“自大”。但要讓作文升華,我們就必須將相反的兩個事物的共性找出來。
什么是成熟呢?通常人們會認為,成熟意味著你遠離天真,你已經(jīng)通曉人情世故,你變得胸有成竹,說話得體,處事圓滑,善于玩弄手段……換言之,成熟意味著你已經(jīng)掌握了這個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并且學會了怎樣察言觀色,你總是能夠為自己贏得最大利益。
但我并不認為那些表現(xiàn)意味著成熟,恰恰相反,那只是意味著自作聰明,而自作聰明正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察言觀色,說話得體,處事圓滑,善于玩弄手段……這些公關技巧的確可以幫助你在社會交際中搶占優(yōu)勢,但古往今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人還少嗎?
真正的成熟意味著你在歷盡世道艱難之后能恍然大悟,在恍然大悟之后返璞歸真;意味著你理解了生命;意味著你找到了快樂;意味著你將用愛來替代那些自作聰明的公關技巧。
成熟與天真是同樣的意思,唯一的差別在于,成熟是對天真的回歸。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不敢大膽地肯定自己,缺乏自信,總認為自己的缺點太多、太嚴重。與自卑相反,自負是一種高度的自我肯定,它的特點是唯我獨尊,甚至發(fā)展到天下無我不能的程度。自卑與自負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但是究其產(chǎn)生的根源,卻有一致之處——由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造成的。自負的人認可的自己是幻想中完美的自己,可見,他也不能接受現(xiàn)實中的“真我”,這不也是一種自卑的表現(xiàn)嗎?
如果作文題中的主題詞不容易找到形異實同的詞語,那么我們也可試著找找近義詞,在相似的兩者中比較出不同。請看周國平的散文《論孤獨》中的句子:
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僻是兩回事。
孤僻屬于弱者,孤獨屬于強者。兩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為懼怕受到傷害,后者是因為精神上的超群卓絕。
無聊、寂寞、孤獨是三種不同的心境。
無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與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孤獨是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理解。
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
庸人無聊,天才孤獨,人人都有寂寞的時光。
無聊是喜劇性的,孤獨是悲劇性的,寂寞是中性的。
無聊屬于生物性的人,寂寞屬于社會性的人,孤獨屬于形而上的人。
在同中求異或在異中求同,都是深入認識事物的絕佳立意辦法。在這種比較中,我們往往能將常見話題寫出新意。
五、 化一為三
在考場上寫記敘文,老師們平時往往要求考生集中寫一件事,因為這樣更能突出具有感染力的細節(jié),這是使記敘文具有可讀性的基本要求??墒怯袝r你只寫一件事或一個情境,就容易和其他同學的思路“撞車”,導致作文難以出彩,所以我們不妨試試“化一為三”的方法。這里的“三”泛指多件事(多個情境),當然,因為作文有限的篇幅,一般來說最好是選擇三件事(三個情境)。考生拿到作文題后,順著最先想到的一件事(一個情境),再找到相似的多件事(多個情境),按標題線索用時空拼接的方式將多件事(多個情境)串聯(lián)起來,讓作文表現(xiàn)出更深廣的內(nèi)容。
例如2002年高考作文題 “心靈的選擇”,寫這道作文題時,當時很多考生都選擇寫記敘文,記敘某一次艱難的選擇經(jīng)歷,并著力刻畫人物內(nèi)心激烈的矛盾斗爭,最終表現(xiàn)人們靈魂的升華。而現(xiàn)在的考生看到這道題目,很快能想到的比較深刻的話題是面對摔倒的老人扶不扶,面對不知真假的乞丐要不要給錢等。如果大家都是寫這樣的一次選擇經(jīng)歷,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就千人一面,乏善可陳了。有一位同學在作文里寫了三次選擇:在上學路上總是能碰到乞丐,小學時我會選擇給予幫助,初中時我會選擇繞路而行,高中時我已經(jīng)可以做到視而不見。文章結尾的一句“究竟是社會變了,還是人心變了”,發(fā)人深省。這位同學將其他同學會寫的一次選擇經(jīng)歷化為了三次,寫了三個片斷,表現(xiàn)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面對同一件事時態(tài)度的變化,啟發(fā)人們思考這變化背后的原因。這樣的文章讓人拍案叫絕。
“千古文章意為高?!绷⒁?,是確立文章的靈魂,是文章成敗的關鍵。沒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膚淺而沒有靈性的。詞句如衣飾,立意乃精魄。過好立意關,當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