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徐
如今提到朋友圈三個字,你腦海中閃現(xiàn)的,是否有裝、曬、微商、求贊、拉票這些詞語?那些亂七八糟乏善可陳的內(nèi)容,是否讓你感到無聊無趣,甚至無恥無營養(yǎng)無意義?
據(jù)說已有人陸續(xù)撤離早已變味的朋友圈,將刷屏點贊的精力歸還于家人和書籍,更有人痛定思痛刪除以往內(nèi)容,決定向烏煙瘴氣的朋友圈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其實,大可不必就此憤然離開,只要找到正確打開方式,朋友圈還是值得依戀的。
正確打開方式一:記錄
一直以來,我們似乎忽略了朋友圈除用來曬和裝外,還有另一個實用性功能——記錄。
不管是關于生活感悟的只言片語,還是某個時刻的臭美自拍,抑或種種讓你覺得有那么些意思的雞毛蒜皮,在朋友圈公之于眾的同時,它也成為你個人的生活記錄,一直留存下去。
有時候,別人以為你在曬在裝,換個角度看,其實就是記錄。別人覺得沒意思,但你認為有意義。只要你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勇敢抱著“大不了被屏蔽被拉黑”的態(tài)度,那么就可以旁若無人地進行各種“曬”,一意孤行地開展各種“裝”。
你盡可以將朋友圈開辟為自留地、后花園,不為刷存在感,不在乎點贊數(shù),只為一心一意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感動,或愉悅,或驚喜,或溫馨。人生中的種種小確幸、小驚喜、小憂傷,都可以在朋友圈這一畝三分地里及時記錄下來,等到若干年后,在冬日暖陽下,在享天倫之樂的飯桌上,和家人一起翻閱朋友圈,追憶似水年華。
總之,我有我記錄的權利,你有你屏蔽的自由。
正確打開方式二:展示
再小的個體,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從這種意義上說,朋友圈是你個人品牌文化的一部分。
將你的微信名字、頭像和簽名重新審視一番,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風格,是否與自己的品牌定位一致,朋友圈分享的內(nèi)容更是不可隨意,而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定位和風格有所甄別和篩選。
換言之,你發(fā)表和分享的內(nèi)容,無形中代表了你的三觀、你的偏好、你對待人生與社會的態(tài)度。如果你有品牌意識,想將自己的名字和人生打造為個性化品牌,應該用心策劃自己的朋友圈,保留一些真實的、自我的、正能量的內(nèi)容,讓別人愿意為你的朋友圈停下刷屏的手。
正確打開方式三:分享
有一位朋友,從去年起每天早上在朋友圈發(fā)一條消息,權可稱為“每日一星”——當天是哪位名人生日,他就以慶生名義發(fā)一段此人的生平事跡,配上幾張相關圖片,圖文并茂,涵蓋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商賈政客、明星藝人等各個領域有所成就的名人。到目前為止,一天未落,大概他自己也已形成習慣。
還有一位朋友冒出一個新創(chuàng)想——飯后識字,有助于消食。每天晚飯后,在朋友圈分享一條生僻字的講解,還配有對應圖片,寓教于樂,增長知識,有孩子的家長更是可以和小孩一起學習。
對朋友而言,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分享知識,心有馨香。對別人來說,這樣的朋友圈無疑是有料有營養(yǎng)的朋友圈。
對于朋友圈,你不妨可以將它作為記錄時光的自留地來打理,也可以作為自己三觀的品牌展示區(qū)來維護,更可以作為贈人玫瑰增長知識的分享平臺。總之,要有料有趣有營養(yǎng),避免無聊無趣無意思。
另外,少一些求點贊拉投票,少一些五花八門的吆喝賣弄,更要少一些你轉(zhuǎn)發(fā)就能怎么著不轉(zhuǎn)發(fā)就會怎么的的道德綁架類內(nèi)容,相信朋友圈仍是一個美好的存在。
生活的智慧在于,你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真正的生活中打造自己,提升自己的技能,完善自己的德行;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和朋友在線下交流,一起喝杯咖啡、聽場演唱會或是一起去跑步,而不是整天窩在微信里刷朋友圈和發(fā)朋友圈。
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愿意為朋友花費你的時間,才是你能夠打造一個有質(zhì)量的朋友圈的終極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