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陽光是個寶,曬曬身體好”。不過,人們最容易得到的往往最不珍惜。一項調(diào)查顯示,國人曬太陽的時間遠遠不夠,只有不到三成人常曬太陽,很多人不知道曬太陽的最佳時間。那么,如何才能科學有效地曬太陽呢?
5大好處應牢記
陽光不僅是維生素D“活化劑”,也是天然“保健藥”之一。曬太陽會使人產(chǎn)生一系列生理變化,比如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zhì)吸收,預防骨質(zhì)疏松,殺死多種病毒、細菌等。其實,除了這些好處,陽光還有很多你沒注意到的功效。
預防近視。澳洲國立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缺乏陽光照射可能是導致近視的原因之一。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陽光可以刺激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可幫助避免眼軸變長,進而防止進入眼睛的光線在聚焦時出現(xiàn)焦點扭曲。因此,多曬太陽,多到戶外活動,能幫助“書呆子”降低近視風險。
血管更健康?!队t(yī)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含量低的人群罹患心臟病、心力衰竭和中風的風險更高。多項研究也證實,在紫外線比較缺乏的冬季,患心肌梗死的病人會明顯增多。適當曬太陽有助于維生素D變得更加活躍,從而使體內(nèi)炎癥減少,對血管健康更有利。
提升激素水平。最價廉的天然“偉哥”之一可能就是多曬太陽。奧地利格拉茨醫(y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體內(nèi)睪丸激素的水平,會隨著維生素D含量的波動而變化。每年入秋后,人體內(nèi)維生素D和睪丸激素的水平都會同步下降,并在來年3月降至最低。這與人們曬太陽少有一定關(guān)系。研究還稱,每天曬太陽1小時,體內(nèi)睪丸激素便可增加69%。
降低癌癥風險。美國圣迭戈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生活在較低緯度的女性和高緯度者相比,卵巢癌發(fā)病的危險較低,因為前者接受日光照射的時間長,攝入維生素D的含量高,比后者更利于防癌。
少得抑郁癥。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充足的日照下,人體腎上腺素、甲狀腺素以及性腺素分泌水平都會有所提升,這將有效改善情緒低落、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資深心理咨詢師劉寶鋒指出,不少人一到冬天和陰雨天氣就會失眠、胸悶、煩躁。日照時間的減少是引起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的原因之一。
抓住兩個最佳“曬點”
上午十點和下午四點曬太陽最好。衛(wèi)計委首席健康顧問洪昭光說,上午10點到11點曬太陽最好。因為這一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偏低,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又避免傷害皮膚,不過夏天陽光比較強,人們最好把曬太陽的時間提前一些;下午4~5點紫外線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促進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zhì),促進骨骼正常鈣化,也是不錯的“曬點”。每次曬太陽,控制在15~20分鐘即可。
夏季避開午后曬。夏季紫外線強烈,曬太陽一定要避開午后,時間可縮短至15分鐘以內(nèi),以身體舒適為原則,不可強求。秋冬季曬太陽要注意保暖。大風天應少曬,以免受寒。
4個要點不能忘
別隔著玻璃曬。研究表明,隔著玻璃紫外線透過率不足50%,隔著玻璃曬太陽的作用很可能會打折。
不要穿白衣服曬。白色衣服會將紫外線反射到臉上或裸露的胳膊上,讓皮膚受傷,尤其是在紫外線強烈的夏季。最好穿紅色衣服,因為紅色服裝的輻射長波能迅速“吃”掉殺傷力很強的短波紫外線。建議也別戴帽子,怕刺眼的話,可以戴墨鏡。
4類人不能久曬。體弱者、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應量力而行,不能曬太久。北京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醫(yī)師劉春陽提醒,小孩皮膚嬌嫩,也不宜久曬,建議在樹陰下曬,曬的時間以舒服為宜,如果戶外活動時間較長,可適度涂抹防曬霜。
曬完太陽多喝水。曬后應多喝水,多吃果蔬,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黑色素的生成。編輯/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