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詞林韻釋》版本考述及創(chuàng)作時代新論

2016-05-14 15:12倪博洋
新世紀圖書館 2016年8期
關鍵詞:版本

摘 要 《詞林韻釋》的成書時代是學界富有爭議的問題之一,詞學界與語言學界各執(zhí)一詞,需要重新梳理。從《詞林韻釋》版本流傳情況來看,其最早刊本為馬氏小玲瓏山館藏刊本,后為陳皋、厲鶚手抄,其后阮元得陳皋抄本付梓,秦恩復又據阮本開雕,之后諸書都從秦本來,徐乃昌、葉恭綽所見“宋本”為偽書,《詞林韻釋》找不到確切的宋本來源。從內容上看,《詞林韻釋》韻目順序與明代《瓊林雅韻》相同,其音系是在《中原》基礎上的發(fā)展,結合趙蔭棠列出的證據可斷定其書成于明代中后期。

關鍵詞 《詞林韻釋》成書年代 版本 版本源流

分類號 G256.2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8.016

The Edition and the Time of Creation about the Ci Lin Yun Shi

Ni Boyang

Abstract The time of creation about the Ci Lin Yun Shi(詞林韻釋) is one of the academic controversy, the vocabulary field and the linguistic field need to sort out each sticks to its argument. The earliest edition was Xiao Ling Long Shan Guan(小玲瓏山館) Edition of Ma Yueguan, and was copied by Chen Gao and Li E. After that, Ruan Yuan published Chen Gaos manuscripts, and Qin Enfu published Ruans edition, the later books all came from the Qins edition. The Song edition found by Xu Naichang, Ye Gongchuo is a fake book. Ci Lin Yun Shi(詞林韻釋) could not find the exact source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ent, Ci Lin Yun Shi(詞林韻釋) can be concluded that it was finished in the late period of Ming Dynasty.

Keywords Ci Lin Yun Shi(詞林韻釋). Time of creation. Edition. Edition history.

《詞林韻釋》以下簡稱《韻釋》之真?zhèn)问窃~學史上的著名懸案之一,其著作年代與內容性質均為人所懷疑討論。詞學界幾乎均認為《詞林韻釋》為宋元作品,無論是老輩名家饒宗頤、詞壇中堅王兆鵬、還是學界新秀江合友、周煥卿等博士,三代學者在這一觀點上的認知是一致的。而語言學界自趙蔭棠以來均認為是明中期作品,甚至能具體到作者與成書年代。觀點不同的兩派分別用其解決各自領域的問題,這種現(xiàn)象自然就值得我們重視。書成何代,既牽連到書中所記載的音系時代問題,還關涉到其在詞學史上的價值。王兆鵬先生指出:“今傳最早的詞韻專書,當為《詞林要韻》”[1]并說明或為曲韻,這是客觀的意見。而潘景鄭則記載吳梅徑信其為宋書而至“所作詞曲,皆以此為準”,潘氏自己也“舍戈韻而以此為準”[2]??梢娖湟延绊懙街麑W者的治學與創(chuàng)作。故而《詞林韻釋》的創(chuàng)作時代尚有綜合考量兩家觀點進而審慎研究的必要。

1 《詞林韻釋》版本考述

諸家對《詞林韻釋》成書時代的分歧最早來自于厲鶚與阮元對此問題的懷疑,而版本流傳在成書時間考訂上占了重要一環(huán),若能理清,不無裨益。幾部重要的詞籍敘錄著作如《詞學史料學》《唐宋詞書錄》等作了詳盡的版本羅列工作,而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細致地梳理版本源流。

最早提及該書的是清人厲鶚,其自稱“紹興二年刊菉斐軒《詞林要韻》一冊”[3]。其后阮元得一本,版本特征是:“此書不分卷”;“目錄標題新增詞林要韻,書中標題則曰詞林韻釋”;“書縫有菉斐軒三字”;“影宋抄錄”[4]。與厲鶚描述類似,當是同一版本。秦恩復《詞學叢書》據此校刻刊行。此為常見之本,收入《四部備要》。

以上是《詞林韻釋》面世不久之狀。而各家之后又著錄徐乃昌《隨庵叢書》收有一“影宋本”,其書牌記曰:“光緒癸卯南陵徐氏水檀欒室景摹宋本鐵木”,后為《續(xù)修四庫全書》收入。此書諸家均載為“景宋本”,如江合友《明清詞譜史》[5]335,蔣哲存、楊萬里:《唐宋詞書錄》[6]619所述,這似乎是《韻釋》書成于宋的鐵證。后來各圖書館均從其說,如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庫”電子檢索頁面即明確稱“是書據宋菉斐軒本影刻”①。而若徐本真依宋本翻刻,則其與阮本當是兩個版本系統(tǒng),且價值更大。但我們對其內容考察后發(fā)現(xiàn)實則徐本所據底本為一偽書。證據有三,一是書上印有毛晉藏書印“子晉”“汲古閣”兩方,經與毛印對比鑒定當為假,見圖1。

若底本真是宋本,則書商珍之寶之還來不及,又如何會鈐上假印呢?此等作偽顯為售取高價。二是是本目錄上韻目“十八南三”訛為“南山”,“山”“三”字形頗歧,當為音近致訛。但中古時代山字收-n尾,三字收-m尾,《中原音韻》時代還不混淆,只有明代之后-m、-n二尾合并,才會產生同音訛誤的問題。《宛委別藏》本即不誤②。三是刪掉書前的“校正詩韻”,此條理由詳見下文。事實上此書之淵源仍為秦恩復《詞學叢書》本,秦書“三”即訛為“山”,無毛晉藏書印,有“校正詩韻”全文。書商當據秦本以寫體重刊,偽造毛印并刪掉“校正詩韻”以?;笫廊?。另外《粵雅堂叢書》于清咸豐四年(1854)亦從秦本翻刻,并將一卷分成兩卷。這是秦本流傳情況。

伍崇曜在《粵雅堂叢書》后序中記載了另一版本的關鍵信息:“余重刻是書成,適兒輩購得原塹本……鈐有叢書樓小印,殆經馬秋玉征君藏庋者,征君亦居揚州,阮太傅家藏本或即此冊歟?復有劉氏廷美、陸氏子傳兩名印。廷美名玨,明宣德間人。子傳名師道,明嘉靖間人。復有‘荷屋曾觀小印,則吳中丞也。復有‘蓑笠翁印,豈李漁耶?”[7]可惜因為此本為“重刻是書成”后所得,沒有取資???。

伍氏判斷此書為阮元所藏,當辯證看待。第一,國家圖書館藏有另一馬氏小玲瓏山館抄本《詞林韻釋》,題“新增詞林要韻,小玲瓏山館抄菉斐軒宋本,南沙翁氏重”字樣。此本有翁同書跋,并考證該書乃陳皋與厲鶚客小玲瓏山館時抄,當可信。而阮元所見者正為“影宋抄本”,或即此本。第二,馬曰琯與厲鶚交好,厲鶚之學頗得小玲瓏山館藏書之助。故其所寓目者亦應為此書。第三,但伍氏所見者為刻本,與阮籍記載不同,或應是馬氏抄本的底本,即厲鶚記載的“紹興二年刊本”,自然不是阮元藏抄本??傊槭蠎撚涊d了此書最早本子的情況③。

由此我們可簡單梳理出一條版本發(fā)展鏈:馬氏藏書為陳皋、厲鶚寓目,書名始傳,其后阮元得陳皋抄本付梓,秦恩復又據阮本開雕,偶有誤字,其后諸書都從秦本來,至有造假者,其誤字與秦本相同。阮本、秦本、伍本均有翔實的書序記載其授受源流。

另《清吟閣書目》記載“《詞林韻釋》,舊抄本,鮑校,倪米樓,何夢華題。二本?!本唧w信息不詳。江合友《明清詞譜史》[5]辨證中國國家圖書館藏顧復初刻《菉斐軒詞韻》偽作之狀,頗翔實。其書與《詞林韻釋》內容歧異甚大,此不具論。

2 《詞林韻釋》成書年代的版本獻疑

具體到《詞林韻釋》內容,則阮元、秦恩復等人在序里已疑其為曲韻,戈載、陳廷焯、馮煦從之;而另一派如前文所引吳、潘等人深信其為詞韻,這樣《詞林韻釋》就在體裁和內容上需要再次考證真?zhèn)巍R粋€有趣的現(xiàn)象是,該書不僅在詞學界“大名鼎鼎”,在語言學界也是研究漢語語音史的重要工具。但是語言學家自趙蔭棠以來均視其為明代中后期之物,詞學界雖對此探討不一,卻幾乎無把時代推到如此之晚者。雙方幾皆沒有深入研究過對方意見,這就需要把文獻和語言的方法結合起來考量。

從文獻角度來看,我們對各版本的追溯只能查到小玲瓏山館藏本,而找不到一個明確的宋本。徐本雖稱“影宋”而所據實為偽書。近代葉恭綽則明言得到一個“紹興二年刊”的本子。葉氏《菉斐軒所刊詞林要韻跋》云:“菉斐軒所刊《詞林要韻》,不分卷,連同所刊詩韻,共裝六冊,碧綾紅線,裝飾甚華。民國二十三年得于滬肆。……唯秦所據之阮云臺藏本是否即是此本,則無由辨識。蓋書中絕無阮氏、秦氏題記也。此書之真價,自以其是否宋刊為斷。今考書中中縫悉寫‘紹興二年刊,與厲大鴻所稱同,而藏印則有‘子固私記一章,‘仇遠一章。子固當是彝齋,與山村約略同時,其生皆及南宋之末。此二印既不似偽作,則秦氏謂此書為元、明之季所謬托,已可證其非是。(此外,尚有‘梅花草堂一印,當為明之張大復;‘學海二字印,則不知何人。)”[8]這是影響力很大的一篇文章,如饒先生《詞集考》即信從其言,并稱趙蔭棠的意見是“彼未見葉跋,其所推斷,有待復核”并據葉說斷其“為詞韻之祖,且為元本”[9]。

葉氏的論證邏輯饒有趣味,其并沒有舉出詞韻內容的內證與版本流傳的外證,僅僅以“‘子固私記一章,‘仇遠一章”推翻秦恩復判斷。對于印章落款,葉氏固為書畫名家,但智者千慮,或有一疏。且葉氏本身的態(tài)度也較客觀,稱“不似偽作”,含有不敢確定的成分。有趣的是,前文我們提到過的伍崇曜記載的刊本,恰恰也有印章:“叢書樓小印”“荷屋曾觀”小印、“劉氏廷美、陸氏子傳兩名印”“蓑笠翁”印,此五印與葉本四印無一重合,各家序跋也未提及,這就說明葉氏所見別為一書。前文我們梳理過《詞林韻釋》的發(fā)展鏈,各家刊刻底本頭緒清晰,并無此本混雜在內,且葉氏懷疑的此本是否為阮元藏本的說法也可據阮元序自稱所見為抄本得以否定。則此本若為元代真槧,須直到1934年才“始見天日”。再考葉氏所提諸印,幾乎均為詩詞名家,但仇遠、張大復等人集中幾無一語道著,其人用韻更不相符。此本從元初經各代文人所秘而到民國問世間絕無記載,這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疑慮。而所謂“蓋書中絕無阮氏、秦氏題記也”正說明也不是阮、秦曾寓目者。又今存仇遠諸印,無單題二字“仇遠”者,其多為“南陽仇氏”“山村居士”之類別號,且以圖卷題跋之印為主[10-11]?!懊坊ú萏谩币徽陆翊嬲咚埔嗖灰姀埓髲陀?,而均為重名,如近人朱屺瞻即有陰陽文兩方[12]。從上文考述的徐本情況來看,書商既能在徐乃昌所據底本上偽鈐毛晉印,當然也能再印上元人仇遠、明人張大復之流。故而葉本是否真為宋本,其印是否為真印,還有待商榷。至于“碧綾紅線”的外觀則也像是書商有意改裝以鬻高價,詩曲韻書在宋元不能登大雅之堂,該書何至于“裝飾甚華”?反觀伍序提及之本子,其印章既然沒有早于明代者,自然也不能提供比明代更早的證據。故而其書創(chuàng)作時代如何,還須從其他方面考察。

3 《詞林韻釋》的體例與時代辨正

從該書內證來看,趙蔭棠在《中原音韻研究》一書做了較重要的論證,綜合趙氏及今人的研究,其理由有:1、此書“校正詩韻”的韻目同平水韻,平水韻成于金哀宗。此點葉恭綽先生也注意到,故斷其為元初之書。而前文述及的徐乃昌“影宋本”之所以沒有“校正詩韻”,正是因為書商為了作偽而故意彌合。2、詞林韻釋字下注解或抄《洪武正韻》。3、釋“怎”為“怎么”與元代語言環(huán)境不符。4、韻目與元代韻書《中原音韻》、《中州樂府音韻類編》不同,后兩者相同。今人寧忌浮先生也指出:“陳鐸的注文主要選自《洪武正韻》,或曰是《洪武正韻》注文的減縮?!盵13] 5、《詞林韻釋》的韻目是《中原音韻》(以下簡稱《中原》)及朱權《瓊林雅韻》(以下簡稱《瓊林》)的拼合,且排字的順序與《瓊林》多通。6、趙氏指出,作者當是明陳鐸成化十九年(1483)作,見《千頃堂書目》:“陳鐸《詞林要韻》一卷”[14]。

除了趙先生所言,《詞林韻釋》體例上還有其他可疑之處??荚崟?,凡為詞曲設者如《中原音韻》、《中州樂府音韻類編》均無反切釋義,記錄時音者如《蒙古字韻》并同①;只有兼具字書功能的《古今韻會舉要》及詩韻《韻府群玉》等有注音釋義。而反觀明代的詩曲韻書,許爾寧《韻略》、李攀龍《詩韻輯要》、張琳《詩韻捷徑》、徐爾鉉《詩韻考裁》、潘恩《詩韻輯略》、朱權《瓊林雅韻》、王文璧《中州音韻》、范善溱《中州全韻》均或加反切,或有釋義,或兼有之,甚至出現(xiàn)江東雪厓老人《詩韻釋義》、龔大器《古今詩韻釋義》之類專以釋義為目的的書。元人為求作曲省便,故略去釋義不寫,明人學問頗差,故須有簡單釋義,《詞林韻釋》與明代學風相似而與元不同。

從整體韻目看,趙蔭棠提出《韻釋》為《中原》《瓊林》之組合,試看:

可看出,《韻釋》韻目大量采用《中原》的名稱,部分如“簫韶”等采用“瓊林”名稱。另外,《韻釋》的韻目順序與《中原》《瓊林》完全相同,如果《韻釋》成書在先,那么著書一無依傍,全憑口語審音的周德清與精通音律,有多種曲律作品傳世的寧王朱權有必要在韻目用字及韻部順序上“借鑒”一部無名之書嗎?反而周德清的首創(chuàng)性與寧王的社會及學術地位會吸引其他小作家向其學習。而不僅三本書的韻目數量相同,就連每一韻部中的內容也大同小異。若說《詞林韻釋》是詞韻,則宋人自不必說,即元人亦深知詞曲有別。入聲是否派入三聲是詞曲之別的一個重大原則,在兼作詞曲的作家如白樸等人的作品中落實得很嚴格[15]?!董偭帧芳葲]有獨立的入聲韻,分部又與周德清的《中原》一致,當然不能稱其是詞韻,只能是曲韻。此書若為曲韻,則只能在《中原》之后,此點見下文。

另外一個旁證,以明代曲韻冒充宋代詞韻的現(xiàn)象并非孤例,《詞林正韻·發(fā)凡》有如下論述:“實則宋時已有中州韻之書,載《嘯余譜》中,不著撰人姓氏,而凡例謂為宋太祖時所編,毛馳黃亦從其說,是高安已有所本?!盵16]所謂“宋時已有中州韻之書”只是程明善在凡例里自重其書的障眼法,實際上此書正是明吳興人王文璧的《中州音韻》。

4 《詞林韻釋》的音系與時代辨正

我們說印章可以造假,文字可以承襲,但語音是難以“仿古”的。古人認識到“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17]還是明末陳第的事,之前作者難以在用韻及音系上造假,這是如王力、丁邦新等現(xiàn)當代學者的共識。上文我們已經理清《韻釋》的內容為曲韻,但還需要斷定其書與《中原》甚至《瓊林》的先后。盡管單從韻目就可看出拼貼之狀,但更精密的證據還來自整個音系的比較。對于《詞林韻釋》音系的總結,當代學界已多有探討。最新的成果是陳寧所著《明清曲韻書研究》[19],該書梳理了前人的觀點,并細致的討論了《韻釋》的音系,可以作為我們探討的起點。

先從聲調來看:《韻釋》的入聲字歸屬不定,其書“入聲作三聲”的小字有一批兩屬其他聲調,如“吉”“滴”“息”等,均屬于平聲與上聲兩類,更多例子參見林寶卿論文《古清音入聲字在<詞林韻釋>里的分化》[18]。這批字的特點是:1、在《中原音韻》中均屬于上聲。2、聲母均為清聲。這實質上反映了《中原音韻》中“入派三聲”(全濁聲母歸陽平、次濁聲母歸去聲,清聲母歸上聲)的格局已經紊亂?!俄嶀尅非『煤腿缃癖本┰捴星迓暷溉肼暁w屬無規(guī)律相對應,是《中原音韻》發(fā)展到北京話中的一個過渡階段,且明王文璧《中州音韻》尚沒有這種現(xiàn)象。如果《韻釋》為元初之書,就不能解釋為何《詞林韻釋》中淆亂的入聲字在以反映口語著稱的《中原》中依聲母規(guī)律性三分。因為入聲字一旦淆亂就失去了嚴格的語音變化條件。

從聲母來看,《韻釋》的音系特點是:

其一,如陳寧《明清曲韻書研究》所述,莊組字與章組字與《中原》和《瓊林》比,有了進一步分化的跡象,如“撐稱秤”一組字同音,《中原》對立,今北京話中同音。

其二是疑母進一步消失,《中原》中的“仰”ia與“養(yǎng)”ia對立,“傲”ɑu與“奧”ɑu對立,《韻釋》中均同音,這說明中古的疑母已消失,同樣和今天北京話的情況相同。

另外,《韻釋》的韻母尤其可證明其為晚出①:

其一是《中原》中東鐘韻精組一等和三等字在《韻釋》中合并了,如“叢”dzu與 “從”dzio、“農”nuo與“濃”juo等,這些字在現(xiàn)代北京話中也是合并的。若言《韻釋》成書于《中原》之前,那我們就得承認,《廣韻》中分立的這些字,在《韻釋》中合并成同音字,到了《中原》時期又因某種語音變化分立,最后發(fā)展到現(xiàn)代北京話則重新合并。但這種分合反復的情況是不可能的,因為語音的演變需要條件,完全同音的兩個字難以在后世有不同變化。而以王文璧《中州音韻》為參考系的話,則王書“農”與“濃”也是對立的,可見《韻釋》應為晚出。

其二是《中原》中齊微部的部分字在《韻釋》中轉入支時部,如“質”“只”等。支思韻的獨立也是《中原》不同于《廣韻》系韻書之處。支思和齊微的差異是,前者主元音是 ,后者主元音是i/ei。兩部分化在中古已經進行。支思部產生速度不同,音韻學家做過詳細的討論,簡單總結來說是精組字演變最快,其后依次是莊—章—知[20-22]。中原時期知組齊微部字尚沒有完全轉入支思部,則可見《韻釋》晚于中原。

其三是效攝一二等(廣韻的豪肴二韻)進一步合并,《中原》在“正語作詞起例”中稱“包有褒,飽有保,爆有抱?!北硎井敃r效攝一二等尚有差別,其在下列聲母后存在對立:

反觀《詞林韻釋》中雖然尚有不可靠的“包—褒”“哮—囂”的分立,但性質如何還不好下斷言。因為其他聲調的“?!迸c“飽”、“爆”與“抱”已經同韻了,而細音字則二等的“交”混有重紐三等的“嬌”,四等的“澆”等。很難說該現(xiàn)象是實際語音的記錄還是合并前人韻書的殘留。畢竟《詞林韻釋》的韻目是《中原》和《瓊林》的混合,對這兩部書應都有借鑒。另外陳書[19]認為[x]聲母字二三等對立鮮明,其實未必如此。拋去歸派無定的入聲不論,[x]聲母字的二等與三四等對立是哮詨烋囂等,這類對立又見于王文璧《中州音韻》。王書二等平聲的x-所對應的小韻是“哮嗃虓烋詨”,都是次常用字,切語為“希交切”;三等對應的即是“囂”小韻,切語恰恰也是“希交切”。兩組小韻實際上同音,說明《中州音韻》的分別是羨余的,人為分出來的。故《韻釋》中的對立恐也未必可靠①。較為審慎的作法是存疑以俟其他的證據。但和《中原》比,《韻釋》在其之后成書當無疑問。

其四是一些零散單字,《中原》不同音,《韻釋》同音,如密—蜜、楷—鎧、刪—珊等,這些字在今天北京話中也是同音,《韻釋》當在《中原》后。

以上我們對《韻釋》聲韻調與《中原》音系做了簡單的對比考察,經過上述討論,我們基本能夠確定《韻釋》是《中原》發(fā)展到今天北京音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絕無可能出現(xiàn)于《中原》之前。當然,我們僅將時代推到明代中后期,至于是否如趙蔭棠具體到作者和成書時間可以進一步商榷。

參考文獻:

[ 1 ]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M].2版.北京:中華書局,2009:19.

[ 2 ] 潘景鄭.寄漚剩稿[M].濟南:齊魯書社,1985:129.

[ 3 ] 厲鶚.樊榭山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 4 ] 阮元.宛委別藏[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

[ 5 ] 江合友.明清詞譜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6 ] 蔣哲存,楊萬里.唐宋詞書錄[M].長沙:岳麓書社,2007.

[ 7 ] 伍崇曜.詞林韻釋后序[M]//譚瑩.粵雅堂叢書.刻本,清同治年間.

[ 8 ] 葉恭綽.菉斐軒所刊《詞林要韻》跋[J].詞學季刊,第二卷第三號.

[ 9 ] 饒宗頤.詞集考[M].北京:中華書局,1992:415.

[10] 鐘銀蘭.中國鑒藏家印鑒大全[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26.

[11]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146.

[12] 于連成.近百年書畫名人印鑒[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1:432.

[13] 寧忌浮.漢語韻書史·明代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125.

[14] 黃虞稷.千頃堂書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5] 魯國堯.魯國堯自選集[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203.

[16] 戈載.詞林正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6.

[17] 陳第.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M].北京:中華書局,2008:7.

[18] 林寶卿.古清音入聲字在《詞林韻釋》里的分化[J].語言研究,1991(增刊).

[19] 陳寧.明清曲韻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0] 王力.龍蟲并雕齋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1] 麥耘.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麥耘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2] 倪博洋.心母止攝三等開口字中古腭化現(xiàn)象的非例外解釋[J].南開語言學刊,2015(2):63-71.

倪博洋 南開大學文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天津,300110。

(收稿日期:2016-03-01 編校:馬晴)

猜你喜歡
版本
傅察及其《忠肅集》成書版本與研究價值
《武林舊事》版本考略
《全宋文》所收陳師道《答張文潛書》??笔斑z
古籍版本鑒定
《體能訓練》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歷史溯源及其訓練學比較研究
毛鳳枝《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論
《辭賦標義》的編者、版本及其賦學觀
《經效產寶》考證
《文心雕龍》版本概述
論《羅氏會約醫(yī)鏡》的版本流傳與學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