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偉
摘要: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認識自然、社會、人自身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在中學教育階段,學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學生學習寫文章。作文課往往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作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適應實際需要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活動。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作文教學過程是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過程。本文作者就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學方法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86-01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應該著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以下,我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經驗,將探索出的一些教學方法與大家一起探討,以期更好地做好作文教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1.積極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在新課標教學中規(guī)定:"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為此我們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其實,在進行教學、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進行隨機觀察訓練,也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有價值的信息,教師應有意識地利用這些機會,進行隨機觀察和寫作訓練。曾有一位教師是這樣進行隨機觀察訓練的:一天上午的第一節(jié)課,鈴聲響過,他推開門走進教室,師生互致問候之后,學生坐好,他準備上課。這時,他看到學生精神集中,等待老師講課。但他卻沒有講課,而是提出一個問題:誰看到老師是怎樣走進教室,走上講臺,準備上課的?這個問題,出乎學生的意料,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于是學生便認真的回憶,有的還互相看看,好象要從對方的目光中尋找答案,很快學生們便一個個高高的把手舉起。其中一位學生是這樣說的:"清脆的上課鈴聲響過之后,馬老師輕輕地推開教室的門,回轉身,又輕輕地把門關上,手拿藍色備課夾,面帶微笑,健步走上講臺。我們全體起立,齊聲向老師問好。老師向我們鞠躬,親切地答禮:'同學們好!'這時,他掃視了我們一眼……"這位教師靈活機動地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2.怎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在何時給予學生作文指導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肯定不會像美術、音樂課堂那么生動有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枯燥乏味來形容。如何讓學生在這樣一種令人疲憊的環(huán)境中提起興趣,認真聽老師講有關注意事項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也豐富起來,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比較枯燥的專業(yè)知識,通過比較可愛、靈活的PPT形式顯示出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圖片思維,當學生記住一個圖片中的某些特征之后,相應的他也會記住其中的一些關鍵知識點。這樣既提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在比較舒適的環(huán)境中,高效率的學到了教師所要教授的知識,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免去了板書的痛苦,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多媒體設備可以給學生形成一種比較直觀的印象,讓學生在抽象虛無的對象面前,建立起有形的視覺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征,從而更好地進行作文構思。
有很多初中生,他們不是對作文本身反感,也不是他們不想寫作文,而是他們對寫作存在恐懼感,沒有任何寫作應該具備的靈感和思路,更別說讓他們具備寫作技巧了。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拿到一個作文題目,他們無法就作文題目展開想象,因此就會出現(xiàn)沒法下手的現(xiàn)象,所以他們覺得作文很難寫,當這種情況出現(xiàn)時,教師應該及時鼓勵學生,同時適當降低作文題目難度,給學生足夠的自信,讓學生對作文寫作不再厭倦。
3.培養(yǎng)學生注重素材積累的習慣
學生在平常生活中要學會觀察,觀察過后,可以將事件進行記錄,同時可以將自己的觀后感記錄下來,每天堅持記一點,積少成多,積累的素材多了,就不會出現(xiàn)拿到作文題目無從下手的尷尬情況。肚子里面存的貨多了,當需要調動素材的時候就會容易許多,素材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關鍵是要學生能夠堅持下去,平常的積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思路,寫多了就會形成寫作特有的思路。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長久的積累下去,學生的綜合素質、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能有所提升。堅持久了,久而久之習慣也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僅寫作技能得到了提高,精神狀態(tài)也得到了滿足。
4.要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筆
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教師常常歸納出各種文體的寫作模式,要求學生通過大量模仿練習加以強化。這種教學方法實際上是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強化"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目的是通過強化訓練發(fā)展學生能力。但這種方法只適合初步接受各種文體寫作訓練的學生,如果不能隨著學生認知水平地提高,適時消解仿寫模式,就很容易局限寫作思路,制約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所以應展開多種形式的小練筆,如:周記、隨筆、作文競賽等,使學生能隨時把積累的素材轉化為文字,實現(xiàn)從積累到應用的轉變。因為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留給他們寫作的空間,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更適合周記練筆形式。寫日記,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閱讀,起不到指點作用,周記練筆則消除了這個弊端。隨筆就更靈活了,可以直接在喜歡的文章上點評、標注瞬間的感悟。比如隨教材發(fā)放的自讀教材,名家名篇,在布置閱讀任務的同時,讓學生把體會感悟隨時批注,這樣就及時地把閱讀與積累、寫作結合起來。
5.賞識學生的勞動成果
語文教師擁有豐富的閱讀積累,可謂閱盡妙文無數(shù)。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閱歷很有限。教師喜歡用范文佳作的水平來衡量學生作文,把評改的著力點放在挑毛病上,批評錯誤似乎成了作文評改的目的。因此,我們用挑剔的眼光來審視學生作文,認為學生抒寫的思想感情不夠成熟,不夠深刻;判定學生所寫的真實生活幼稚、不深刻。這樣一來,學生常常懷疑自己運用語言、確立中心的能力,不知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文章有深度。長此以往,學生產生了怕寫作的心理。
其實,鼓勵的作用遠遠超過批評的作用。作文評改時,我們當然應該指出問題所在,幫助他們找出原因,但最主要的任務是發(fā)現(xiàn)文中的閃光點,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每一篇作文都是學生的心血,每一個學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得到別人的肯定。恰如其分富有個性的評語不必很長,只需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吻合,短短的字句照樣會撥動學生的心弦。批改學生作文時,要指出學生作文中的亮點,也許教師點亮的這一星火花,會照亮學生寫作的前路,使其思維的星空群星閃耀。黃山雖美,不能盡顯自然造化,山丘雖小,也可稍示溝壑之妙。既然我們眼前不是高山,又何必苛責風光不盡絕美呢?賞識與寬容往往會像大自然般充滿魔力,造化出萬千美景。
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和直面社會的勇氣,活動后寫實踐報告對學生來講新鮮而有趣。借助報告總結經驗,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是學生樂于接納的練筆形式。靈活運用多種形式練筆,獨辟蹊徑更有一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