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金
吃過藥的人大概都知道,藥品的“外衣”經常都是五顏六色的,其實這樣做,并非只是為了吸引你的眼球,而是具有其特殊意義的。
1.可提高辨識度 一般情況下,抗菌類藥物或是消炎藥藥片選用的是黃色;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降壓藥等藥片會選用藍色或綠色;營養(yǎng)藥、補益藥選用紅色或咖啡(棕)色;驅蟲類藥物常用白色;而中成藥如清熱解毒劑,則選用淺綠色;止咳消喘常用白色;養(yǎng)血補益藥劑選用紅色。其實,只要記住了“外衣“的顏色表示哪一類藥物,在服藥時看清楚顏色,也是可避免錯服藥的。
2.具有心理安撫和提示作用 如西地碘含片染成淡紅色,是為了提醒患者不可隨意多用;外用消毒的高錳酸鉀片因具有強氧化作用而染成黑紫色,以警惕患者不得內服;某些供兒童服用的制劑,有淺黃、桔黃、玫瑰紅等顏色,目的是為了取悅于患者,能產生一定的心理效應,以減少兒童對服藥的畏懼感。
3.具有警示、提醒作用 若是藥品“衣服”顏色變了,那可要小心點嘍。如維生素C正常的顏色應是白色,但是如果長時間未用,并暴露于空氣中的話,會被氧化成黃色,失去藥效,不可再服用。
藥品顏色的確是五彩繽紛,主要是因為著色劑的幫忙,不過大家可不要擔心,這個著色劑與食品的著色劑是不同的,它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必須經過國家批準、審核通過才行。主要遵循三個標準:1.安全,可服用,對人體無害,不會致癌。2.穩(wěn)定,不易變色,耐光耐熱耐氧化等。3.可調色,各種顏色能混合使用,能調出任何一種色彩。目前國家批準的著色劑只有七種:亮藍、赤蘚紅、誘惑紅、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和日落黃。藥品外觀著色,并無統(tǒng)一規(guī)定,帶有一定的商業(yè)色彩,僅代表產品的個性化特征。因此,大家可以放心使用每一片藥,不必為它的顏色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