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羅伯特·舒曼(1810~1856):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1834年創(chuàng)辦《新音樂報》 ,刊發(fā)了大量評論文章,成為當時德國音樂藝術生活中革新與進步藝術傾向的“喉舌”。代表作有鋼琴曲《蝴蝶》《狂歡節(jié)》《童年情景》等,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和生活》《詩人之戀》 ,藝術歌曲《月夜》《奉獻》《核桃樹》等。
拐腿的“大狗熊”
莫舍勒斯的音樂會始終激勵著舒曼,他更加勤奮地練琴,進步非常快。
1820年9月,爸爸又把他送到茨維考中學讀書。茨維考中學是一所藝術氛圍非常濃郁的學校,學校里經(jīng)常開展一些文藝活動。這對舒曼來說可謂“如魚得水”,學校師生也都喜歡這個會彈鋼琴的同學。
舒曼學校里有一個叫杜曼特的同學,家境貧寒,忠厚老實,說話有點結巴;還有一個叫庫涅的,是一個富商的兒子,胖乎乎的,一條腿有毛病,走路一瘸一拐。庫涅卻經(jīng)常欺負杜曼特,包括舒曼在內(nèi)的許多同學對庫涅很不滿,也很同情杜曼特。
這一天,同學們又嚷嚷著讓舒曼彈琴。舒曼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想用音樂“挖苦”一下庫涅。他想了想,在鋼琴上奏出一個笨拙而又忽高忽低的樂句,接著,又彈出一個慢速的附點音符。隨后,兩個樂句交替呈現(xiàn),最后,附點音符在和弦音的配合下,逐漸占了上風。
彈奏一結束,同學們就樂了,這不正是庫涅和杜曼特嗎?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音樂里的兩個形象:一個拐腿的大狗熊,正在傷害一只小山羊,這準是庫涅在欺侮杜曼特。
這件事一傳開,很快得到了大家的響應。從此,只要庫涅一欺侮杜曼特,同學們就對他唱出代表拐腿大狗熊的音調(diào),庫涅再也不敢欺負杜曼特了。
第一場演出
有一回,黎伊尼的歌劇《泰加瑪》序曲的總譜陰差陽錯地寄到了舒曼家的書店里?;镉嬚嘶厝ィ媛辛艘宦暎骸皠e忙,讓我先演奏一遍再說?!?/p>
舒曼在鋼琴上試奏一遍,覺得很有意思,只不過管弦樂曲在鋼琴上演奏,很不過癮。他想:要是能有一個樂隊,那該有多好??!
第二天,他來到學校,找到幾個會樂器的同學。幾個孩子一拍即合,沒過幾天,一個由兩支長笛、兩把小提琴、一支單簧管、兩把長號組成的小樂隊就這樣成立了。
根據(jù)各自的分工,小樂手們開始了練習,媽媽和鄰居們可“遭殃”了,七八個孩子“吱吱嘎嘎”的嘈雜聲簡直讓他們受不了。
媽媽一百個不樂意,倒是爸爸樂此不疲,他跑前跑后,到處張羅著孩子們的演出,還給小樂隊添置了譜架。
這一天,舒曼家里陸陸續(xù)續(xù)來了不少的人,因為小樂隊要開演啦。當然,這些觀眾大多都是對演出要求并不高的爸爸媽媽們。有的鄰居聽說了,也來到現(xiàn)場。就連街上鮮花鋪的老板娘,也抱著一捧鮮花興致勃勃地來看孩子的演出。
看到院子里來了這么多人,孩子們備受鼓舞,他們一氣呵成,完整地演奏了全部的序曲。奏畢,院落里死一般的寂靜,舒曼很郁悶:完了,看來演得不好。但他還是像模像樣地走到臺前,鞠了一躬?;秀敝g,家長們?nèi)鐗舫跣眩≡豪锪ⅠR響起了一陣陣的掌聲。媽媽跑到臺上,噙(qín)著淚水將舒曼摟在懷里,哽咽著說:“寶貝,你表演得太好了,你是好樣的!”說完,還在他的額頭上輕輕地吻了一下。
一束束鮮花遞到了孩子的手中,家長們個個喜形于色,不斷稱贊著孩子們。
命運的轉變
1826年,老舒曼因病去世,家里頓時變得舉步維艱,舒曼的命運也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
一天晚上,媽媽推開舒曼的房門:“兒子,我們能談談嗎?”
舒曼望了一眼媽媽憂郁的眼神,不知所措地來到媽媽的房間,房間里還坐著舒曼的監(jiān)護人魯杰爾以及幾個哥哥。
“年輕人,你不能整天學音樂?!濒斀軤柺紫乳_了口:“我和你媽媽正在研究你死去的爸爸的事,他留下的財產(chǎn)并不多,以后你得靠自己賺錢來維持生活。你最好努力學習,來年考個好成績,到萊比錫大學讀法律?!?/p>
“原來是這樣啊!讓我學法律嗎?”舒曼掃視了一眼,他碰到了媽媽幾乎是渴求的目光。“媽媽,可爸爸是一直支持我學音樂的??!”
“你爸爸是個空想家!”魯杰爾嚴厲地打斷了舒曼的話,“你看看他自己靠文學也沒能取得多少成就?!?/p>
媽媽急忙站起來,說:“放心吧,親愛的魯杰爾,不要生我兒子的氣。我知道他是個懂事的孩子,他會為媽媽分擔的。我親愛的羅伯特,媽媽并不反對你彈琴,可媽媽只是想讓你打消你那滿腦子都是當音樂家的念頭?!?/p>
舒曼的腦海里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回到房間的。他長久地佇立在窗前,凝視著星光閃爍的夜空……這一晚,他哭了整整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