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
嚴格來講,胡適并不算一個真正的吃家。但胡適在吃的方面見多識廣,而且他身邊的很多友人和同事都是大吃家,比如聞一多、梁實秋、魯迅。所以要說到民國吃家,是不能繞過胡適的。
說起魯迅和胡適,這兩位文化巨匠曾經(jīng)在北京東興樓相聚過兩次。一次是胡適請魯迅,另一次是郁達夫請胡適和魯迅兩人。此外胡適也受邀去過魯迅在八道灣的住所和紹興會館吃過飯,是去過魯迅家里吃飯的為數(shù)不多的客人之一,可見兩人在當時的私交還是很緊密的,但后來由于主張不同而分道揚鑣了。
1917年,二十七歲的胡適學成歸國,到北京大學任教,飯局頻繁。胡適日記記載過許多參加飯局的餐館,胡適也是魯迅之外為數(shù)不多的在日記中記載飯局的名人。例如,“民國十年九月七日,張福運邀到東興樓吃飯?!薄懊駠荒晁脑乱蝗?,午飯在東興樓??蜑橹信c王伯衡、張伯苓。”“九月八日,蔡先生邀爾和夢麟、孟和和我到東興樓吃飯,談的很久。”等等。
除了北大附近的小餐館之外,胡適常去的有春華樓、廣和居、北京飯店、東興樓、明湖春等二十多家飯店。去得最多的是北京八大樓之首東興樓。凡是他的貴客,多數(shù)放在東興樓宴請。因為東興樓位于東安市場,離當時的北京大學比較近。
根據(jù)魯迅日記記載,魯迅常去的飯店有六十多家,這一點胡適比魯迅要差得遠。其實胡適比魯迅的朋友要多得多,去的飯店不多,說明胡適這個人很有節(jié)制。
老北京著名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1903年在北京東安門大街開業(yè)。1944年停業(yè),1982年復(fù)業(yè)于東直門內(nèi)大街。
當時東興樓的砂鍋熊掌、清蒸小雞、醬爆雞丁、炒生雞片、砂鍋魚翅、紅油海參等都是上檔次的宮廷菜。廚子也是以前宮廷出來的。
據(jù)說胡適特別喜愛東興樓的油爆蝦仁和醬爆雞丁,這兩道菜都是魯菜。醬爆雞丁只有東興樓做得最好,其他飯店也有,但都比不過東興樓。
此菜做法是:將雞脯肉放在涼水里浸泡一個小時后,去掉雞皮和板筋,切丁,加入雞蛋清、濕淀粉,和清水拌勻,醬好。鍋下熟豬油,在微火上將油燒至四成熱時,下雞丁,滑到六成熟時,將雞丁用漏勺盛出,放入熟豬油和芝麻油各三錢,下黃醬,炒干水分,加白糖,待糖融化后,加入紹酒和姜汁,炒成糊狀,然后再倒入雞肉丁,翻炒,出鍋。
現(xiàn)在醬爆雞丁已經(jīng)是北京的一道名菜,但味道卻變了,原因有幾個。一是沒用涼水浸泡一小時。二是不加雞蛋清,只加濕淀粉。三是現(xiàn)在基本不加豬油。豬油在中國菜的烹飪中是很重要的?,F(xiàn)在談豬油色變,其實沒那么可怕。豬油的香味是植物油替代不了的。四是這道菜要放黃醬加少許糖,現(xiàn)在很多飯館直接放甜面醬,那味道出來是不一樣的。
胡適經(jīng)常去北大周圍馬神廟、漢華園、沙灘等幾處小飯館,喜歡吃熘肝尖、炒腰花、干炸小丸子、酸辣湯、炒豆腐腦、炒鴨腸、蔥爆鴨心、翡翠羹等家常菜,有時也會喝上二兩老白干。
“五四”以來,許多學術(shù)名流、國學大師都在北大附近這骨家小餐館留下了身影。
胡適特別喜歡沙灘東齋外海泉成的炒豆腐腦和翡翠羹?,F(xiàn)在北京的早點里可以看見豆腐腦,用來配油條或者包子。但炒豆腐腦已經(jīng)很少見了。
炒豆腐腦的做法是:炒鍋上爐,倒入豬油。這里要說一下,一般做羹湯、炒豆泥,加豬油或者雞油都是最好的,也可以放植物油,但味道會差很多。豬油熱后,放入蔥末、姜末稍炒,再下嫩豆腐炒兩三分鐘,邊炒邊將豆腐搗碎,然后加精鹽、紹酒、味精、雞湯,攪成羹狀。最后加濕淀粉勾芡,淋上雞油,這道菜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