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濤
一、二胡
拉弦樂器二胡是現(xiàn)代的名稱,過去民間多稱它為南胡、胡琴、嗡子等。據(jù)史料記載,胡琴的前身可能是唐代出現(xiàn)在我國北方兄弟民族奚部落中的奚琴,當時亦寫作嵇琴。其發(fā)音原理是用竹片在兩弦之間擦弦而發(fā)音,其形制琴桿、琴筒均比現(xiàn)在的二胡短小,沒有千斤。
一千多年來,拉弦樂器在我國不斷地演變發(fā)展,到近代,隨著戲曲音樂的興起,胡琴更為廣泛流傳。各類型制的胡琴,不僅成為戲曲、曲藝、民間歌舞、弦索樂、絲竹樂、鼓吹樂、吹打樂中不可缺少的伴奏,主奏樂器,而且在獨奏藝術上也有了新的發(fā)展,其中特別是二胡的獨奏藝術,在五四運動新文化思潮的影響和推動下,卓越的民間音樂家阿炳和杰出的民族音樂革新家劉天華對二胡演奏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
而現(xiàn)代,二胡除了在民族民間音樂中有了很好的發(fā)展,也開始應用于流行音樂中,除了演奏流行器樂作品外,在流行歌曲這一深受大眾歡迎的音樂形式中也有了廣泛的應用。
中國民族器樂發(fā)展與傳承問題一直以來被很多學者所關注,我們也看到了中國民族器樂在近期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與流行音樂等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速度相比還是顯得很滯后。
二、流行音樂
流行歌曲,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后世的歌曲。這些歌曲,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
流行歌曲的特點是:
1.生活氣息濃郁、抒情、風趣、音域不寬,手法通俗、曲調順口、易于傳唱;
2.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淺顯易,易為聽者接受和傳唱;
3.歌手多是自成一家的流行歌星,發(fā)聲方法各有千秋,不受聲樂學派的約束,演唱時感情重于聲音技巧,動和自由不羈,自然親切,易引起聽眾的共鳴;
4.小樂隊的強聲伴奏與歌聲融為一體。
由于流行歌曲具備上述特點,所以就能夠和群眾連在一起,無論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流行音樂之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主要還是因為其在音樂內容、風格、旋律等等方面都讓人更容易接受,流行音樂已經(jīng)成為音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又因為民族的音樂語言通俗易懂,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貼切大眾的音樂審美情趣。
二胡這一民族樂器在流行歌曲中的使用給除了使二胡更受大眾所喜愛之外,也給流行歌曲增加了新鮮的血液。民族的與世界的相結合,二胡與流行歌曲相結合,必然使二者發(fā)展更富前景。
中國流行音樂開速發(fā)展的今天,仍有不少創(chuàng)作者選擇采用民族元素來提升歌曲的傳唱度,同時也借由民族的元素來感染每一個聽眾的心,這也有利于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播,促進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使民族風格的流行音樂具有新的審美意識和藝術魅力,更具民族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時也相信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能更加的具有本土化特色,創(chuàng)作出更多有中國特色的流行音樂,讓世界認識中國的音樂魅力。
三、二胡在流行音樂中的應用
(一)傷感類(以《三寸天堂》為例)
現(xiàn)如今,二胡在流行歌曲中的應用已經(jīng)很普遍了。由于二胡的音色特征,其在傷感類歌曲配器中應用最為廣泛。這段時間,穿越劇很是流行。其中《步步驚心》便是代表作品之一。《步步驚心》中的片尾曲《三寸天堂》中便用到了二胡?!度缣焯谩分星白唷㈤g奏、尾奏中,二胡為主奏樂器。為全曲的傷感基調奠定了基礎。以下為《三寸天堂》中二胡演奏的譜例:
通過譜例我們不難推斷出,二胡演奏的旋律都是比較舒緩憂傷的,因為演奏技巧中使用最多的便是長弓,長弓這一技巧應用于二胡演奏中,實際音響效果柔美抒情,而這首曲子本身在《步步驚心》中也是在憂傷、離別的情景中使用。其次便是揉弦,二胡的揉弦能使長音更柔美動聽,也會使整個曲子更加的具有傷感特色。最后便是滑音的使用,滑音使旋律的運動更加柔和,也會使歌曲運動更加流暢。那二胡的音色,如一抹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卻帶一抹隱隱的傷感,令人難忘。
《三寸天堂》這一曲子本身的旋律并不具備中國風的特色,但二胡在其中的使用,使其更具民族韻味。而該曲的傷感情緒更因為二胡的使用變得更濃。
另外,這首曲子伴奏中除了在前奏,間奏,尾奏中的運用中使用到了二胡之外,在副歌的重復部分,也用到了二胡。不同的是,音域提高了,使情緒更易被帶動,在這里全曲進入了一個高潮。
同樣是運用二胡加強傷感情緒的曲子還有孫燕姿演唱的《眼淚成詩》,周冰倩演唱的《真的好想你》。其中《眼淚成詩》中二胡的使用與《三寸天堂》中極為類似。而《真的好想你》則在第二段的主歌部分同時運用了二胡與人聲一起演奏主旋律,并在重復部分由二胡演奏了一遍主旋律,更加強調二胡,凸顯二胡的特色,更富于特色。
(二)激昂類(以《雪在燒》為例)
從《來自臺灣的歌》開始真正接觸到流行歌曲的那一代人,大多很難忘記《雪在燒》Video中的場景:雪白的臉、艷紅的唇,黑夜風雪中奔跑的少女、風中搖曳的紙傘、如雪花般飄墜的腥紅花瓣。當《雪在燒》開始傳唱,我們好像隱約明白了:流行歌曲的目的并不永遠像鄧麗君、劉文正那樣纏綿的云淡風清,也不一定就是羅大佑、蘇芮那樣激昂的人文話題,流行歌曲還可以用來抒發(fā)激情和生命中的種種跌宕——這種激情純粹來自人心,無法用理智詮釋,只能用音樂來模擬。因為音樂本來就是最接近人心靈的一種產(chǎn)物。
我們來看一下《雪在燒》中二胡演奏的譜例:
對于1987年的國語主流歌曲來說,《雪在燒》的編曲屬于非常新穎的例子:二胡的凄涼在激越的鼓點聲中轉為緊張的激情,古典意境和現(xiàn)代人內心的掙扎配合得很令人動心。
分析整個譜例我們可以看出,二胡的音色能很好融入進歌曲的情緒中的原因是因為其使用了快弓的技巧演奏四個十六音符的節(jié)奏,再加上其揉弦的力度相對較強,使之更有緊張感。而其圍繞同一個音不斷的環(huán)繞上升更能烘托出緊張的氣氛。
其實黃鶯鶯算是臺灣最有勇氣嘗試種種新鮮音樂感覺的歌手之一。她的歌曲一向敢于超越駕馭當時主流聲音的柔媚小調以及民調風格,做國際化編曲、歌曲構架的試驗。而其在《雪在燒》中大膽用到二胡,雖在當時并不被看好,但是在現(xiàn)如今看來,卻是別有一番風味。
當然,這類型的歌曲還有SHE的《Super star》。其中的二胡運用也是極有特色的。
(三)甜蜜類(以《甜蜜蜜》為例)
1979年寶麗金公司發(fā)行的專輯《甜蜜蜜》的第一主打歌曲《甜蜜蜜》,當年就售出超過百萬張。從那個時候開始,很多人的家里開始出現(xiàn)鄧麗君的大幅海報。流行音樂開始在中國普及開來。到現(xiàn)在《甜蜜蜜》仍然是最經(jīng)典的永恒金曲。而1979年版本的《甜蜜蜜》的伴奏配器中極為有特色的是它大部分運用的都是民族樂器,如二胡、古箏、揚琴、琵琶還有民族打擊樂等。其中二胡的運用作用除了如同小提琴在西洋樂器中的增強和聲效果外,更因為復調的使用,增添了一分中國獨有的特色。
除以上三種之外,還有很多歌曲類型的伴奏配器中使用到了二胡這一民族樂器,如黃小琥的《該放手了》、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葉倩文的《瀟灑走一回》、張國榮的《倩女幽魂》、劉德華的《來生緣》等等。在流行樂急速發(fā)展的今天,二胡這一民族樂器的“新鮮”元素加入,必將使其更具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