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素軍
人是一種充滿疑心的動物,尤其是在交際的圈子里。
我們常常恭維,你真漂亮。但對方會反問,是嗎?甚至直截了當(dāng),我明明就不是漂亮的類型。這個時候,如果你妥協(xié),順著對方的話而下,你的交際可能就失敗了。相反,你要堅持說,你很漂亮。哪怕沒有一丁點兒理由,你都已經(jīng)站在了上風(fēng)。
為什么會這樣?美國的克里斯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對關(guān)塔那摩監(jiān)獄的重刑犯進行了一項長達三年的觀察,對象共20人,每天對他們進行重復(fù)的詢問。
你的年紀(jì)、你的身份,以及你在哪兒犯了什么罪,這是最基本的實驗要素??死锼菇淌谛略隽艘豁椛硪?,就是對實驗對象的神情和外貌進行描述,如你很漂亮,或者你像個男人等。
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道,這些實驗對象其實并非確定有罪,而是被懷疑的間諜人員,不能放走,但也不能就此罷手。
實驗的結(jié)果超出了克里斯的想象,不到三年,從第20個月開始,便有人真的認罪,而且證據(jù)確鑿,而這些罪都是實驗人員每天講述給實驗對象的內(nèi)容。更讓人意外的是,被說像個男人的對象,她的代號是E3,在實驗的晚期真的開始像個男人,無論是神態(tài),還是舉動。
甚至,有的實驗對象變得有點瘸,只因他的實驗描述的是一個被打瘸的人;而原來沒有一顆痣的人,時不時會摸一下下巴,好像那里真的有一顆痣。
這就是著名的心理劃線實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廣泛用于間諜培訓(xùn)課程中。而在現(xiàn)實的交際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給別人劃線,也無時無刻不在被別人劃線。我們說對方漂亮,或者一些積極的評價,實際上就是在引導(dǎo)對方往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隨著歲月的沉淀,這種作用很大。
我們不敢保證每一個人都會給自己劃以積極的那條線,所以當(dāng)與人交往時,自己心中也應(yīng)該有一條線,知道應(yīng)該如何正確地面對,甚至反擊。我想,這條線或許可以稱為做人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