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編譯
一位教授對一個商人說:“上個星期,我的傘在倫敦一所教堂里被人拿走了。因為傘是朋友作為禮物送給我的,我十分珍惜,所以,我花了幾把傘的價錢登報尋找,可還是沒有找回來?!?/p>
“您的廣告是怎樣寫的?”商人問。
“廣告在這兒。”教授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從報紙上剪下來的紙片。
商人接過來念道:“上星期日傍晚于教堂遺失黑色綢傘一把,如有仁人君子拾得,煩請送到布羅德街10號,當以5英鎊酬謝?!?/p>
商人說:“您登的廣告不行,找不到傘的。我給您再寫一個廣告,如果再找不到傘,我就買一把新的賠您!”
商人寫的廣告見報后,次日一早,教授打開屋門便大吃一驚:院子里已橫七豎八地躺著六七把雨傘。這些傘五顏六色,布的綢的、新的舊的、大的小的都有,都是從外面扔進來的。
教授自己的那把黑色綢傘也夾在中間。好幾把傘上還拴著字條,說是沒留心拿錯了,懇請失主勿將此事聲張出去。
教授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商人,商人說:“看來這些人還是老實的。”
知道商人的廣告是怎么寫的嗎?商人的廣告是這樣寫的:
“上星期日傍晚,有人曾見某君從教堂里取走雨傘一把。取傘者如不愿意招惹麻煩,還是請將傘速速送回布羅德街10號為好。此君為誰,盡人皆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