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小霞
【摘要】“生成”這種課程方式需要我們的教師更加關(guān)注幼兒,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件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支持幼兒的發(fā)展,傾聽幼兒的表述,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
【關(guān)鍵詞】教師關(guān)注介入支持幼兒
《綱要》指出:“在幼兒園一日生活里,創(chuàng)設(shè)寬松、自由、豐富的活動環(huán)境,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讓幼兒自主的選擇,主動的發(fā)展?!蹦敲丛谟變阂蝗栈顒舆^程中我們該如何捕捉有教育價值的生成活動呢?我認為教師隨時關(guān)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支持其探索行為,積極應(yīng)對生成活動,讓孩子學(xué)得自信、學(xué)得開心。下面就談?wù)勎沂侨绾沃笇?dǎo)幼兒開展生成活動的。
一、 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興趣
一次分散活動后,有兩個小朋友從地上撿起了什么后走到我跟前:“老師這黑乎乎的東西是什么呀?”我一看,小小的黑顆粒好像是夜環(huán)花的花籽,可細一看又不是。第二天分散活動后,許多小朋友又聚集在聯(lián)廊中休息,我就請這兩個小朋友把昨天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這下可熱鬧了,大伙都去撿小黑點了,我問:“有誰知道這些小黑是什么嗎?”孩子們馬上就議論開了“老師是鳥糞吧!”“不對,是花籽!”“好像是小煤渣!”聽著他們毫無頭緒的回答,我佯裝隨手摘了一片樹葉“呀,這樹葉怎么有那么多小洞?怎么回事?”聽我這么一說,有的孩子馬上轉(zhuǎn)移了興趣,向樹上瞧去“老師,好多樹葉都有小洞洞!”“老師,肯定是蟲子咬的!”于是他們就開始到樹上去抓蟲子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他們的堅持中三四條大青蟲被發(fā)現(xiàn)了!他們請我過去幫他們抓,我用樹枝撥弄了一會兒后,三條胖乎乎的蟲子就乖乖地爬到了樹枝上。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把它們帶回了教室,放在月餅盒中飼養(yǎng)了起來!跟著我進教室的孩子一下就把它們圍了個水泄不通,個個都爭著要看。
由于幼兒缺乏經(jīng)驗,因而活動時容易停留在表面,無法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dǎo),即在適當?shù)臅r機進行點撥,借助當時的情景、材料提出問題,把幼兒的興趣引向深入。
二、 提供幫助,支持生成
早操后,孩子們一吃完餅干,又開始圍在大青蟲旁看,可是人多蟲少,擠得不行??粗麄儌€個猴急的樣子,我和徐老師經(jīng)商量后決定帶他們?nèi)プハx!孩子們一聽到這消息,馬上就歡呼雀躍起來!
裝備:人手一小圓盒。人物:大班全體小朋友。地點:教學(xué)樓后面兩旁的小樹叢。事件:捉蟲大行動。
孩子們?nèi)宄扇旱卦跇渖纤阉髦?,可捉蟲經(jīng)驗值幾乎為零的他們只是象征性看看,并沒有蹲下身來仔細檢查每一片樹葉,每一條樹枝。因此,已捉到2條大青蟲的我這時所聽到的幾乎都是求援聲:“老師,怎么沒有青蟲?。 薄袄蠋熌銕臀乙沧ヒ粭l吧!”“難道你們不想和我比比看誰抓得多嗎?”一聽到“比賽”兩個字,孩子們的眼睛似乎亮了一下!“老師,我抓到了一條大青蟲!”一個小朋友叫道,于是孩子們都跑過去看,我還聽見有幾個小朋友在問他是怎么抓到的,在哪里找到的?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后,孩子們捉蟲的概率果然大大增加了,抓到大蟲的叫聲也此起彼伏起來。有的小朋友害怕,但有一位小朋友走過來一下就把大青蟲捉在手里“老師給你!”他的舉動著實讓我心生佩服,那一條條蠕動著的蟲子看著都會使我長雞皮咯嗒,更別說它在我手上爬了。我當即表揚了他的勇敢,這下他可來勁了,還熱心地幫起了其他小朋友找!后來我發(fā)現(xiàn)膽大的不光一個任瑋鄴,還有好幾個孩子也敢用手捉青蟲,還讓它們在手上爬來爬去呢!
幾乎人人都抓到蟲子后,徐老師帶著孩子們進教室去觀察、研究起了大青蟲。而我則回味著剛才的一切:孩子們快樂的笑臉、孩子們認真的神情、孩子們專注的眼神、孩子們大膽的行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其他其他教學(xué)活動中難以達到的!
此時老師應(yīng)該是幼兒生成活動的“參與者”,老師介入幼兒的活動,可成為幼兒的活動伙伴,與孩子平等交流和對話,通過互動,潛移默化影響幼兒。老師還是幼兒生成活動的“幫助者”,為幼兒提供環(huán)境、安全等幫助。
三、 捕捉時機,介入活動
聽徐老師后來說,孩子們居然整整觀察了一節(jié)課的青蟲,后來還給蟲子畫了畫,畫的效果還挺不錯呢!
那天下午起床后,教室里簡直是蟲滿為患:地上、桌上爬滿了青蟲——原來是從盒子里爬出來的。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捉回盒子,可不久他們發(fā)現(xiàn)蟲子又爬到外面!于是圍繞“怎樣才能使蟲子不爬出盒子”我和孩子們作了討論——結(jié)論是在玻璃魚缸的上面加上蓋子是最好的辦法。因為飼養(yǎng)、觀察了大半天的緣故,許多孩子得出了結(jié)論:小黑點是大青蟲的糞便!可張效文卻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小黑點是大青蟲的蛋寶寶!”一些孩子便與他爭辯了起來,可爭了半天他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怎么辦呢?
第二天,我拿了一些蛋(雞蛋、鴨蛋、鵪鶉蛋)來做實驗,讓孩子們自己在比較中得出結(jié)論:蛋寶寶有堅硬的外殼,殼內(nèi)有蛋清與蛋黃,而青蟲排出的小黑點中卻沒有這些東西,所以它不是蛋寶寶,是糞便。從張效文清澈的眼神與笑臉中,我知道他終于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后來,我班還就青蟲是益蟲還是害蟲展開了一場辯論賽,參賽隊員個個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可結(jié)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回顧整個活動,我覺得生成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創(chuàng)設(shè)適宜的探究氛圍,建構(gòu)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努力使幼兒的學(xué)習(xí)興趣、認知情感、求知欲望等都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使活動的全過程真正成為促進幼兒主動學(xué)習(xí),快樂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