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奶曾于1997年做出一次豪賭,在央視黃金廣告時段以8888萬元奪得日用消費品標王,而這時,太子奶的資產總額還沒有競標價格高,甚至有半年多沒有發(fā)出過工資。
此次豪賭,李途純拿到了8億元的訂單。手握8億元訂單,李途純確定了“零風險經營”的銷售策略,主要內容包括:經銷商如果覺得業(yè)績不理想,可以隨時解除合作關系;經銷商的商品如果超過保質期,公司負責全部換貨。
李途純把太子奶的經營風險幾乎全部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幾個月內,太子奶就在29個省、市、自治區(qū)的250多個大中城市構建了營銷網絡,并就此確立了太子奶在乳酸菌飲料行業(yè)的領軍地位。
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的銷售額從5000萬元躍升至30億元,連續(xù)6年業(yè)績翻番。太子奶為實現上市,于2007年引入英聯、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三大投行“對賭”,前者借款7300萬美元給李途純,之后又介紹花旗集團、新加坡星展銀行等6家國際銀行為太子奶提供了5億元人民幣的無抵押、無擔保、低息3年期信用貸款。
根據這份對賭協議,在收到7300萬美元注資后的前三年,如果太子奶集團業(yè)績增長超過50%,就會調整(降低)對方股權;如果不能完成30%的業(yè)績增長,李途純將會失去控股權。彼時,太子奶實現連續(xù)10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100%,給了李途純很大的底氣。
借助這些資金,李途純開始瘋狂擴張。在服裝、超市等多元化發(fā)展的同時,李途純不斷擴張生產基地。但高速擴張并沒有換來太子奶的蒸蒸日上。2008年,由于高速擴張,太子奶被爆資金鏈斷裂,隨后陷入嚴重債務危機。三大投行以再注資4.5億元的承諾讓李途純交出所持61.6%的股權。
2009年1月,湖南株洲政府注資1億元,由高科奶業(yè)托管太子奶,從三大投行手中要回了61.6%股權交回李途純,并抵押給高科奶業(yè)代為行權。然而,這些舉措并未救活負債累累的太子奶,據德勤審計的結果顯示,太子奶集團負債高達26億元左右。
在資金鏈趨于斷裂,銷售業(yè)績急劇下滑的雙重壓力下,李途純簽訂的那份對賭協議被迫提前履行,他不得不將自己持有的股權全部出讓。
“自2008年起,兩年實現產銷翻番,十年挺進世界五百強,控股十家上市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生產、加工、科研集團,最大投資機構和最大產業(yè)基地。”這是李途純2008年年初為太子奶定下的宏偉藍圖,現在看來,更像是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