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比绻麖倪z傳學角度去解讀,這條定律似乎也并不錯。但若將這條定律放到人類社會來說事兒,以出身的不同來判定或者區(qū)別人的智力、品格、能耐之大小或出息,則大謬不然。
三國時期的劉備小時候父親早亡,家里窮得很,跟他母親“織席販履”為生。所以,劉備起事后被人譏笑出身寒微。但他偏要說自己是漢景帝的玄孫,排輩兒就是皇上漢獻帝的叔叔,人稱“劉皇叔”,并以此來標榜號召部屬。那時候沒有DNA檢測,是真是假只有天知道了。不過“劉皇叔”后來三分天下有其一是真的。聯(lián)想到今天還有炫耀父親官職者,如“我爹是李剛”的那位衙內(nèi),說明基于血緣不平等的觀念,在中國有多么悠遠且綿綿不絕的流布。
杰斐遜起草的美國《獨立宣言》中說,“一切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存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馬克思稱它為“第一個人權(quán)宣言”。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quán)宣言》,宣布“人類是自由的,他們在權(quán)利上是生而平等的”。把這樣的精神以法律的形式頒布于眾,自然是人類社會的大進步??墒菍嶋H上,不平等的現(xiàn)象,直到今天,在全世界也還是一個隨處可見的事實。
有人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甚至把握命運。我贊成。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是一名卑微且嗜酒的宮廷歌手的兒子,貝多芬有句名言,他說:“命運啊,我要扼住你的咽喉,絕不能讓命運把我壓倒!”貝多芬本來非常敬仰比他年長、寫過《少年維特之煩惱》和《浮士德》的大詩人歌德。但一次倆人挽臂散步,小道上迎面走來一群皇室成員,歌德當時是魏瑪公國的樞密參贊,他立馬松開貝多芬的胳膊退到路邊恭候皇室成員經(jīng)過,貝多芬頗感意外,他昂首朝王室成員走去,并不避讓。在我看來,以思想和成就論,歌德和貝多芬都可稱為“俊杰”和“英雄”,但貝多芬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英雄不論出身。
【原載2016年2月16日《今晚報·肝膽篇》】
插圖 / 劉備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