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蝴蝶夫人》是普契尼歌劇創(chuàng)作高峰時期的代表作之一,該劇將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塑造蝴蝶夫人的形象和傾訴她個人的悲劇性遭遇上,無論在人物的安排還是音樂的選材上,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對比和沖突,而蝴蝶夫人就是沖突的焦點,這也是她悲劇結局的原因所在。
【關鍵詞】蝴蝶夫人;巧巧桑;鈴木;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J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016-03
一、歌劇《蝴蝶夫人》
著名歌劇《蝴蝶夫人》中敘述的故事發(fā)生在二十世紀初的日本長崎,美軍用炮艦轟開了日本的大門,大量的美國軍人涌入日本,他們在當?shù)貙g作樂。美軍上尉平克爾頓也是其中一員,在日本介紹人五郎的撮合下,他用美金換取了一套房子和一位美貌的妻子巧巧桑(即蝴蝶夫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平克爾頓對于婚姻的游戲態(tài)度,而年輕的巧巧桑為了追求心中的愛情,甚至背叛了自己的宗教,受到了親戚朋友的唾棄。平克爾頓離開日本后,留下巧巧桑獨自撫養(yǎng)孩子。三年后,當平克爾頓再次回到日本時,卻帶來了美國妻子凱特,并且要帶走孩子,巧巧桑三年的等待換來的卻是背叛、拋棄和欺騙,她舉起父親留下的匕首刺穿了自己的胸膛,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東西方文化沖突帶來的悲劇。
在劇中,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國式自由、享樂主義和代表東方文化的堅韌與執(zhí)著發(fā)生了激烈的碰撞,產(chǎn)生了強烈的戲劇效果。作者對具有強烈東方女性色彩的巧巧桑和仆人鈴木傾注了大量的筆墨和情感,對人物形象進行了極其深刻的刻畫。
二、巧巧桑
巧巧桑是一位表面溫柔可愛、內心執(zhí)著剛烈的女性。她的性格中有對于愛情的熱烈,也有面對挫折時的沉靜;有日本傳統(tǒng)女性的順從,也有為了追求愛情而不顧一切的反抗。她身上同時具備典型的東方女性的堅韌、內斂精神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西方價值觀,這也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她最終成為了東西方文化沖突的犧牲品。
(一)巧巧桑的人物形象特點
在劇中,巧巧桑雖然是一名藝伎,但是她始終懷著對西方自由平等的向往和渴望,同時內心也充滿著婚姻可以帶給她幸福、婚姻必須從一而終的東方傳統(tǒng)思想,所以當五郎將她介紹給平克爾頓時,她覺得這是自己幸福的開始。
當“林肯”號的炮聲打破了長崎的寧靜,英俊瀟灑的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出現(xiàn)在巧巧桑的面前時,他身上男性特有的陽剛、爽朗、帥氣以及對巧巧桑所表現(xiàn)出來的真誠,完全征服了巧巧桑,讓她覺得自己找到了心中所追求的愛情,面對這個自己還一無所知的美軍上尉,她完全淪陷了,甚至是盲目地迷戀,她唱道:“當我一見到你,你甜蜜的話語就迷住了我,我立刻決定把我的命運交給你?!雹俣诘谝荒坏暮蟀攵?,巧巧桑為了和“丈夫”“保持一致”,選擇了信奉“丈夫”的基督教,悄悄去了教堂,背叛了當時日本的宗教,在婚禮快結束時,和尚舅舅的質問和親戚朋友的唾棄讓她內心極其不安,但在平克爾頓看來,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平克爾頓一番甜言蜜語的安慰下,她隨即陶醉在了愛情的甜蜜中,暫時忘掉了這種不安。
到了第二幕,三年的時間把巧巧桑磨練成了一個成熟穩(wěn)重的婦人,然而她對平克爾頓的愛情卻一點也沒有發(fā)生變化,外界的流言蜚語、山鳥公爵的追求都不能動搖她等待丈夫回來的決心,甚至當鈴木都懷疑平克爾頓回來的可能性時,她仍然表現(xiàn)出了執(zhí)著和信心。當夏普萊斯來看望她時,她覺得久等的丈夫就要回來和她相聚了,非常開心,快樂得像只小鳥,然而夏普萊斯卻說:“如果平克爾頓永遠不回來你怎么辦?”這時候,多年來的夢想仿佛受到了威脅,她激動地抱出孩子說:“他能忘掉這孩子嗎?”并哭著說:“如果真是這樣,那我還不如去死!”②
可是盡管這樣,“林肯號”的炮聲仍讓她激動不已,她堅信丈夫一定會回來,所以迫不及待地用鮮花裝點了整個房子,穿著結婚時的禮服,領著孩子站在門口,期待著平克爾頓歸來時的幸福。然而平克爾頓并沒有出現(xiàn),出現(xiàn)的是他的妻子凱特,并且凱特還要帶走她的孩子??梢韵胂?,多年的等待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巧巧桑的心中必然充滿了絕望,但是,她卻將這悲痛與絕望藏在了心底,在平克爾頓的妻子面前,她表現(xiàn)得非常平靜,像往常一樣將客人送出門,甚至還向美國夫人表示祝福,凱特一走,她就被這巨大的痛苦擊倒在地,她舉起父親被賜死剖腹的、刻有“寧為榮譽而死,決不屈辱而生”的匕首對準自己,這時候,孩子進來了,她內心對孩子的不舍、對生活的絕望完全爆發(fā)了出來,然而現(xiàn)實就是如此殘酷,她無力改變什么,所以跟孩子告別之后她又重新拿起匕首,在平克爾頓撕心裂肺的呼喊聲中閉上了雙眼。
巧巧桑是一位堅強的、敢于掌握自己命運的女性,敢愛敢恨,為了愛情甚至可以背叛自己的宗教,還要經(jīng)受各種流言蜚語和誘惑,但卻絲毫沒有改變對于平克爾頓的愛,直到最后愛情夢破滅,她選擇為了尊嚴和榮譽而自盡,雖然以悲劇收場,但她對于愛情的堅定和執(zhí)著卻值得贊揚。
(二)巧巧桑的音樂形象的特點
第一幕中,當人們看見新娘的女友們從通向這所房子的小路上走來時,她們在愉快的合唱中贊美著自然,同時,巧巧桑也透露了她所期待的幸福。該樂章中巧巧桑所演唱的代表愛情的主題后來也出現(xiàn)在這幕結尾的二重唱里。(譜例1)
當巧巧桑和她的朋友們出現(xiàn)在舞臺上時,迷人的曲調表達出了這位雅潔、優(yōu)美的姑娘身上所具有的特性:愛情就是她的生命,她的愛情是纖弱的、不可捉摸的,然而為了自己的愛人,她能夠作自我犧牲。(譜例2)
當領事同其他官員把契約弄妥,來賓皆大歡喜的時候,隨著平克爾頓走向巧巧桑,愛情主題優(yōu)美而熱烈地初現(xiàn)。當五郎向平克爾頓低聲細語地說:這只匕首,是巧巧桑最愛的傳家寶,是天皇賜給她父親的時候,自殺的動機第一次完整地出現(xiàn),它含有一種特別粗野的日本味道。(譜例3)
巧巧桑此刻唱出了自己的主題,告訴大家她怎樣放棄了自己的宗教,轉而信仰丈夫的宗教。(譜例4)
婚禮結束后,在鈴木的祈禱聲中開始了《愛情二重唱》,這段十多分鐘的二重唱極其具有演唱和表演上的難度,兩個人在唱段中表現(xiàn)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平克爾頓表達了得到巧巧桑的喜悅和對巧巧桑由衷的贊美,而巧巧桑還沉浸在被親戚朋友唾棄的恐懼中,極其沒有安全感,所以溫柔地懇請丈夫:“愛我些吧,就是一點點地愛也好!”③(譜例4)
此時,在弦樂輕柔的背景下,平克爾頓愛憐地叫她“蝴蝶”,巧巧桑卻說在美國,蝴蝶逃不脫會被刺死作為標本的命運,但在平克爾頓的溫柔而熱烈的安慰下,她很快便沉浸在愛和被愛的喜悅里了。她說:“即使被大家遺棄,我還是很幸福的?!钡藭r的平克爾頓卻唱道:“這樣一個小小的玩具,竟是我的妻子。一定要得到她?!雹茉谶@段二重唱中,巧巧桑復雜多變而又溫柔的音樂形象與平克爾頓溫柔而又熱烈的音樂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強烈的戲劇性。
在第二幕中巧巧桑的詠嘆調《晴朗的一天》表達了她對于愛情的堅定信念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譜例5)
這首詠嘆調和第一幕中的音樂特點有了明顯不同,第一幕中巧巧桑的音樂輕快活潑、溫柔而充滿幻想與希望,而這首詠嘆調中則充滿了急切的期盼。
在領事和五郎來勸巧巧桑嫁給山鳥被她拒絕后,領事給她讀平克爾頓的來信并暗示她的丈夫不會回來時,表現(xiàn)巧巧桑內心世界的音樂融合了愛情的主題與關于孩子的主題。(譜例6)
體現(xiàn)了她對于孩子的愛和對丈夫的信任。一聲炮響宣告“林肯艦”進港,巧巧桑和鈴木一起開始唱那迷人的花兒二重唱,它以柔和的曲調和美妙輕快的伴奏突顯,而且十分愉快地暗示著春天這個戀愛與喜悅的季節(jié)。巧巧桑伴隨著《愛情的二重唱》的第一主題穿上她結婚的服裝,這是她在新婚之夜打扮自己的時候曾經(jīng)聽到的主題。
在第二幕的第二場中,平克爾頓的美國妻子凱特來到他們曾經(jīng)的愛巢,并要帶走他們的孩子,她所有的希望轟然崩塌,在她看來,親戚朋友的唾棄可以承受,貧困的生活可以承受,但沒有了愛情、沒有了孩子卻是她萬萬不能承受的,她感到萬分絕望,當她舉起匕首永別人世時,兒子卻跑進了房間,巧巧桑情不自禁地把兒子緊緊抱住,唱出極具感染力的訣別詠嘆調:“我心愛的寶寶,我不愿意你純潔的雙眼看到我死去。你就要遠渡重洋,但長大后不要為母親拋棄你而感到悲傷。再看看媽媽可憐的面容吧,愿你永遠牢記心中。永別了,我的小寶貝,現(xiàn)在去玩吧。”⑤(譜例7)
唱完這首溢滿了悲切、難舍親情的詠嘆調后,巧巧桑用她父親曾經(jīng)切腹使用的匕首結束了生命。但是,她的音樂形象并沒有結束,她的主題仍由器樂延續(xù)著。最后,伴隨著管弦樂強有力的齊奏和隆隆的人鼓聲,巧巧桑的形象塑造畫上了句號。
巧巧桑的音樂形象具有典型的日本特點,中間《櫻花》《江戶日本橋》等日本民歌元素的運用形成了濃郁的東方音樂色彩,而表現(xiàn)她的音樂也從開始的輕松、活潑、清新、純潔變?yōu)榱私Y束時的深沉、無奈、傷感和剛烈,對于展示巧巧桑的性格變化,清晰地刻畫人物形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三、鈴木
(一)鈴木的人物形象特點
鈴木是一直陪在巧巧桑身邊的女仆,她有著善良的天性和對主人忠誠的傳統(tǒng)思想。在第一幕里鈴木初見平克爾頓時,表現(xiàn)得有禮貌、細心,想給新主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平克爾頓卻說這里的女人怎么這么啰嗦,在結婚當晚,她虔誠地為主人祈禱,雖然她也希望巧巧桑能夠幸福,但是當巧巧桑為了愛情而背叛了自己的宗教時,她內心也充滿著不安,因為她知道在日本的封建社會里,宗教信仰是一個多么重要的問題,這也為后面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在接下來漫長的三年等待中,雖然巧巧桑的生活越來越窘迫,但是她始終陪在主人身邊。作為一個旁觀者,她早已明白這段婚姻已經(jīng)變成泡影,她也希望能幫助主人清醒,所以在山鳥出現(xiàn)的時候,她并沒有反對,但是在五郎在外散布謠言時卻怒不可遏。她和巧巧桑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由主仆關系變成了親情,她們在艱苦的生活中成了對方的依靠。
(二)鈴木的音樂形象特點
鈴木的音樂形象也是隨著故事的不斷發(fā)展而變化的。在第一幕中,她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著希望,想努力做一個好仆人,所以在一開始與平克爾頓的接觸中她就表現(xiàn)了自己對主人的尊重,輕快而短促的音樂節(jié)奏仿佛在述說著她的心聲:“你的微笑像花一樣美麗,神說過,微笑可以征服一切困難......”⑥(譜例8)
然而換來的卻是平克爾頓的不耐煩。在第一幕中,鈴木有很多祈禱的音樂,她一直在乞求神給巧巧桑帶來幸福,雖然一直對主人的這場婚姻不報什么希望,但是卻隨著巧巧桑的高興而高興,悲傷而悲傷。特別是在《鮮花的二重唱》里,她高興地和巧巧桑一起用鮮花裝扮房子,“搖一搖櫻花樹,花瓣就像雨般飄落,還有紫羅蘭和夜來香,讓我們一起采集鮮艷的花朵?!雹哌@段重唱為整部歌劇的高潮做了重要的鋪墊,此時歡快的歌聲和氛圍反襯了結尾時的悲傷和絕望,使得巧巧桑的悲慘結局顯得更為凄涼。一直到最后,鈴木的音樂一直都充滿著悲傷。
在鈴木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日本封建社會中強烈的“尊卑觀”,作為仆人,她沒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也沒有巧巧桑那種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她對于自己的生活完全沒有主見,甚至在祈禱的時候都僅僅為自己的主人祈禱。所以,鈴木是一個典型的受東方傳統(tǒng)禮教束縛的仆人。
四、小結
通過對歌劇《蝴蝶夫人》中東方女性形象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巧巧桑和鈴木都是典型的東方女性,她們有著順從、內斂、堅韌、執(zhí)著的特點,但是巧巧桑還有著對西方民主、自由的向往,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鈴木則是典型的東方仆人,她們二人的關系到最后變成相依為命的親情關系。正是因為巧巧桑的這些特點,使東西方價值觀的沖突集中到了她一個人身上,造成了最后悲劇的結局。
當今社會早已過了動蕩、戰(zhàn)亂的時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通過音樂、電影等藝術形式影響著東方的人們,而東方文化的輸出卻遠遠落后于西方文化的輸入,如何讓更多的西方人了解東方文化、接受東方文化,讓“蝴蝶夫人”式的悲劇不再發(fā)生,是現(xiàn)代文藝工作者應該積極思考、探索的課題。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⑦摘錄于索尼電影公司1995年拍攝的歌劇電影《蝴蝶夫人》的中文字幕。
參考文獻:
[1]周莉.顯性的塞壬,隱性的蝴蝶夫人——解讀《紅線》中的東方女性形象[J].校園英語,2015,(24):253-254.
[2]段文君.從東西方文化沖突視角看歌劇《蝴蝶夫人》中的人物形象塑造[J].北方音樂,2015,(15):88.
[3]王佳.歌劇《蝴蝶夫人》的人物形象分析[J].藝術科技,2015,(02):154.
[4]韓晉松.普契尼歌劇創(chuàng)作中的異國情調——以《蝴蝶夫人》《圖蘭朵》為例[J].音樂創(chuàng)作,2014,(08):166-168.
[5]柴麗華.歌劇《蝴蝶夫人》賞析[J].大舞臺,2013,(05):9-10.
[6]張雯雯.《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音樂形象與演唱特點[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9):96-97.
作者簡介:
何鳳先(1981-),男,漢族,講師,碩士,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音樂學及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