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柏
臘八節(jié)一過,鄉(xiāng)下老家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番大掃除,把一年里飽受煙熏火燎的老屋徹底打掃一遍,然后再在墻上貼上幾張色澤鮮艷、吉祥如意的年畫,顯得年味十足。
貼年畫可是農(nóng)家過年前的一件大事,這些活一般都由小孩兒完成。小時候,我站在凳子上貼,弟弟妹妹在下邊七嘴八舌地嚷著:高了,低了,向左,偏了……每次貼完年畫,仰得人脖子直疼,但心里特別高興。
到了臘月三十,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年畫,年畫成了每家每戶墻上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大人小孩進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墻上的年畫品頭論足。走家串戶及欣賞年畫成了農(nóng)家過年的一項主要活動。
農(nóng)家堂屋貼的一般都是《老壽星》——一個前額飽滿的老壽星,胡須修長,左手拄著龍頭拐杖,拐杖上掛著一個葫蘆,右手捧著一個大仙桃,身后畫著一棵古松,虬枝錯節(jié),古松下還有一只單腿站立的仙鶴,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意。
農(nóng)家的炕頭貼的大多是一些革命戲劇類的年畫,如《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等。有時也貼《連年有余》——一個胖娃娃抱著紅鯉魚,四周點綴著綠葉粉蓮,下方印著“連年有余”四個大字。“連年有余”是鄉(xiāng)親們最喜歡的吉利畫,畫面上的胖娃娃懷抱鯉魚,手拿蓮花,象征了生活的富足和大吉大利,寓意美好、幸福,很受農(nóng)人的喜愛。
當(dāng)然還有以《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古典文學(xué)為題材的年畫,將這些古老的歷史故事年畫貼在墻上,供百姓們觀看和評說。就是在這無形的熏陶中,農(nóng)家人完成了最初的道德教育、審美教育和信仰傳承。
小孩子們最喜歡戰(zhàn)爭類的年畫,小時候過年,我除了鬧著買花炮外,還要買幾張《小兵張嘎》和《地道戰(zhàn)》的年畫。
鄉(xiāng)下幾乎家家戶戶土灶邊的墻上,都貼有灶神像,俗稱“灶王爺”。畫像上有灶王爺、灶王母,還有金童玉女,都是木版刻印,兩邊還有一副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
一幅幅形式各異、內(nèi)容豐富的年畫一年一換,貼在農(nóng)家的土坯墻上,把年味渲染得淋漓盡致,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喜慶和歡樂。
歲月如梭,時光如流。如今,隨著時代發(fā)展,年畫已慢慢退出了人們的生活。然而,那一張張、一幅幅飽含濃濃年味的年畫,蘊含著農(nóng)人對新生活的祈盼和向往的年畫,我至今仍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