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米粒
總能夠婉轉地感受到血液里逐水草而居的蒙族人成分,提醒這一點點飄渺感覺的東西是每天早晨的一鍋奶茶。家里的那誰看我用勺子揚起奶茶,在空中形成一條弧線的時候總說,你的確來自草原。
白鐵鍋既煮奶茶也煮羊肉
這個時候我總會想起電影《哭泣的駱駝》中奶奶揚奶茶的畫面,還有《蒙古精神》中的媽媽做奶茶的場景。奶茶,最廣泛應用的地區(qū)是內蒙古和新疆,而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土耳其等地區(qū)也是主要飲品。
就一種飲料來講,其實和所有食物一樣,人們會就地取食材,有什么用什么。就像我做的蒙族奶茶,原來是牛奶(羊奶、馬奶、駱駝奶)+紅茶磚+炒米+鹽(糖),但是城里很少能買到羊奶、馬奶、駝奶,所以我只用某牛牌牛奶,有時也用某巢牛奶或者其它超市里能找到的牛奶,茶則很亂,但幾乎沒有用過紅茶磚,多數(shù)是茶店里買便宜的紅茶,也用過很高級的某某眉紅茶,那是別人送的。
不銹鋼茶盒是個好東西,用它省去了過濾的麻煩。茶盒里裝半滿紅茶,扔進水中,煮出茶色,放入炒米,水開了以后加牛奶,邊煮邊揚,這個揚奶茶的過程很重要,像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拉茶一樣,為了讓茶和奶充分地融合,從而產生細膩的口感。表妹問我為什么要揚奶茶,我說可能會讓茶里的茶堿和牛奶中的蛋白質相結合吧,蛋白質遇堿和酸會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相對于蛋白質更容易吸收,分子鏈更短,所以口感上也更幼滑一些。我艱難地用殘存在記憶中的化學知識和表妹連蒙帶猜。所以,有的奶茶里還加檸檬,也是這個意思吧。
奶茶最基本款當然是奶+茶,由這兩樣衍生出更多的品種,比如繼續(xù)往其中加炒米、奶油、酥油、椰汁、各種水果粒、咖啡,甚至胡椒、月桂、酒以及辣椒等等,有些東西加進去簡直莫名其妙,但不論加什么,都和當?shù)氐娘嬍沉晳T有關。
英式奶茶最中規(guī)中矩,立頓紅茶加牛奶和糖,沒有什么想象力,椰汁奶茶一定是海南那邊的,臺灣的奶茶加水果多,再比如土耳其,什么食物都喜歡加胡椒和月桂,就算不加月桂粉,也要用月桂棒攪攪。從土耳其回來的同事說,簡直沒法忍受。但香港的絲襪奶茶絕不是加進了絲襪,而是因為過濾茶葉的濾網用久了就會有像絲襪一樣暗沉的顏色,所以把奶茶叫做絲襪奶茶,而后來絲襪真的成為過濾茶葉的濾網,絲襪奶茶也就名副其實了。但像香港腳一樣,絲襪奶茶給我的聯(lián)想并不好味。而我對奶茶里再加咖啡也有些不理解,奶或者加茶,或者加咖啡,不可得兼,總覺得這款奶茶或者奶咖有點像暴發(fā)戶發(fā)明的。
奶茶與餅是絕配,餅是蒙語里叫做“貝子”的烤餅,硬發(fā)面烤制,加一點鹽,也有卷甜味或者咸味奶渣烤制的,奶渣貝子更加美味,像英式下午茶和松餅一樣,貝子和奶茶非常相搭,但貝子和奶茶是牧民的口糧和水,不像下午茶那樣是點綴。
有一年10月去希拉穆仁草原,晚上住蒙古包,蒙古包是改良的,水泥地面,有衛(wèi)生間和淋浴,但仍然四面漏風,白天還好,晚上簡直凍人。外面的冷風里,一堆篝火熊熊地燃燒,牧人家的孩子在唱歌跳舞,哪個嗓子都不比騰格爾、斯琴格日樂差,他們的歌曲真多,一首接一首,他們的嗓子真好,那么廣闊的草原和星空都不能把他們的歌聲吸進夜的深處。
哭泣的駱駝,一家人圍坐喝奶茶
走出氈房,站在外面看蒙族男孩女孩幸福地唱歌,就是冷,那種來自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冷直接把人透透地冷凍。這時,一個女孩拎著一個暖瓶過來,問要奶茶嗎?那女孩簡直像抱著奶瓶走過傷兵的張愛玲,我就是那呻吟痛苦的傷兵,而這個張愛玲絕不冷酷地走過,而是把奶瓶給了我。一口滾熱的奶茶從喉嚨落進胃里,我簡直想像牛一樣發(fā)出贊賞地“哞”聲了,四肢跟著舒展開來。希拉穆仁草原的夜立即變得美好,星空燦爛,我不再像海子站在德令哈時兩手空空,不想人類,希拉穆仁的草原因為一杯奶茶變得很抒情,并且絕不是最后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