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雪
在成都青白江區(qū)有這樣一個三口之家,身為區(qū)級機關(guān)干部的夫妻倆和還是中學生的女兒均是“成都義工網(wǎng)”的資深義工。被評選為四川省“最美家庭”后,這個公益之家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他們,讓我們更加理解善良、熱情、博愛的定義。
江艷是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工商局機關(guān)黨委副書記,自小便樂于助人,不僅帶領(lǐng)青年干部結(jié)對幫扶困難學生,還和幾位熱心公益的朋友一起,發(fā)動網(wǎng)友開展各種形式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就這樣一堅持就是十幾年。
1996年,江艷開始資助第一個貧困學生。她和兩個朋友一起承擔了男孩小學期間的全部學費。2000年孩子出生后,江艷做義工的目的更加明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給女兒樹立一個榜樣,從小教育女兒做一個有愛心、懂得幫助別人的人。
2006年春節(jié),夫妻倆第一次帶上年僅5歲的女兒來到大彎敬老院做義工,女兒小思睿便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成都義工”。在那里,大人們忙著貼春聯(lián)、包餃子。小思睿也沒閑著,她看見一位老奶奶躺在床上,便好奇地來到老奶奶床前問道:“奶奶,你怎么不起床呢?”“奶奶的腿摔斷了,下不了床?!崩夏棠袒卮鸬?。小思睿急忙跑出去找媽媽要了一些糖果后回到老奶奶床前,小心翼翼地喂給奶奶吃。從此,他們每次做義工都會盡量帶上女兒,讓她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2008年11月,江艷一家同“成都義工”的10多名志愿者一起深入涼山州布拖縣開展“牽手布拖,傳遞文明”活動,當江艷一行艱難地來到布拖縣收古村時,展現(xiàn)在眼前的情景令人震驚:那里的基礎(chǔ)衛(wèi)生條件極差,大多數(shù)孩子都衣不遮體。雖是秋天,但地處大涼山深處的布拖天氣卻異常寒冷,這群孩子中有一個10多歲的盲人女孩叫李子么兒科,只穿了一件單衣,光著腳站在雨地里,冷得渾身直打哆嗦。江艷見此情景,眼淚奪眶而出,她和其他義工忙找來衣服和鞋子給她穿上。從那以后,江艷便多了一份牽掛,牽掛這群大山深處的孩子。
“5·12”大地震后,江艷全家和志愿者一起多次冒著余震風險前往北川、綿竹、什邡等重災區(qū)運送救災物資,積極參與救援工作,幫助災區(qū)群眾恢復生產(chǎn)。2009年春節(jié)前的一天,小思睿起床就問媽媽:“災區(qū)的小朋友晚上睡覺有沒有玩具陪著呢?”“應該沒有,大多數(shù)小朋友的玩具都埋在廢墟里了?!苯G回答道。在得知女兒想為災區(qū)小朋友募集玩具的想法后,江艷表示支持,便教女兒寫倡議書,并找到她的班主任,發(fā)動其他同學一起為地震災區(qū)小朋友募集新年禮物。僅一個星期,他們就募集到玩具100多件。在“成都義工”團隊的協(xié)助下,小思睿和10名小朋友將禮物送到了地震重災區(qū)綿竹市金花鎮(zhèn)。9年來,潘思睿在父母的陪伴下從未中止過做義工的腳步。
2007年,江艷全家在參與關(guān)愛留守兒童活動中,認識了清泉鎮(zhèn)一名特殊留守兒童羅然。羅然的父親是服刑人員,媽媽是殘疾人。她家的居住條件很差,簡陋的三間房屋里沒有電燈,也沒有窗戶。江艷看在眼里,疼在心中,決定幫助這一家。她先找到自己做工程的同學,拉來混凝土平整了房屋地面,新砌了水泥院壩,又和“成都義工網(wǎng)”的朋友們聯(lián)系電力公司為羅然家拉了用電專線。從此,江艷一家將羅然當成家庭成員,使她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去年,羅然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大學。除了羅然,江艷一家還長期照顧著另外兩名特殊留守兒童。他們經(jīng)常帶著這幾個孩子積極參與義工活動,讓他們用愛心回報社會。
如今,做義工已成為江艷一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求回報,不求名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她常和女兒說:對很多人來說幸福只會遲到,但永遠不該缺席。我們就要做幸福的使者。
責編/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