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華
摘 要:司法要實現(xiàn)公平正義,需要在其體制上進行深化改革,而司法改革的關鍵和重心,則在于司法責任制度的具體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度的落實與完善也不能僅僅局限與法院系統(tǒng),檢察制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責任制度更是重中之重。我們可以借鑒英美法系的一些做法,設立司法懲戒委員會,并確定責任認定機制,建立終身責任追究制,落實司法豁免制度,從而更好地完善我國檢察機關司法責任制度。
關鍵詞:司法責任制;檢察;懲戒制度
一、司法責任制度的概述
(一)司法責任制度的概念界定
司法責任制,又稱錯案追究制,是指從事審判活動的法官和負責法律監(jiān)督工作的檢察官對其負責的案件所作出的裁判或者決定,對于因其過錯而導致的錯案錯判,承擔相應責任的制度。司法責任制實質上是追究中國司法官違法并承擔司法責任的內部監(jiān)督懲戒制度。①這項制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開始應用到司法系統(tǒng),但是主要局限于法院系統(tǒng),而對于檢察院內部并沒有實施相應的司法責任制度。
隨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檢察體制改革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其中關于我國檢察官司法責任制度的完善便是重中之重。因此本位所論述的司法責任制度也主要是針對我國檢察機關。
(二)司法責任制度的法理依據(jù)
司法責任制度其實本質上體現(xiàn)就是權責統(tǒng)一原則,有權必有責。根據(jù)我國憲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代表國家行使監(jiān)督權。國家賦予了一個機關或個人職責的同時也相應的要求其承擔一定的責任。這也是職權與職責的對應,因此檢察官的職權與檢察官的職責聯(lián)系在一起。權力具有擴張的本性,任何權力都趨向于通過擴張而膨脹成為不受制約的專斷權力。因此,必須對權力給予不要的限制,以使其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內運行,實現(xiàn)對公民權利的保障。
二、司法責任制度的必要性
(一)我國司法責任制度的現(xiàn)狀及其不足
1.錯案追究制。我國從1992年開始在人民法院系統(tǒng)實施錯案追究制,隨后在1998年人民檢察院系統(tǒng)也開始實施。作為司法機關解決逐漸嚴重的司法腐敗問題推出一種自我監(jiān)督、自我約束的內部監(jiān)督機制,最終形成為一項旨在加強對司法官的監(jiān)督、確保辦案質量的重要制度。但該制度從其誕生之日起,因為其本身帶來的諸多問題,錯案責任追究制也一直飽受各方質疑,成為一把雙刃劍。由于其自身存在巨大的缺陷,而沒有發(fā)揮出其增強司法官嚴肅執(zhí)法意識和提高業(yè)務素質,保障司法公正的應有作用。
2.主訴檢察官制度。近年來,主審法官制度和主訴檢察官制度是我國法院系統(tǒng)和檢察官系統(tǒng)進行的又一改革,這些改革對于保證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敗,促進司法官獨立運用職權,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訴檢察官制是檢察系統(tǒng)為適應社會對法制的需求,在檢察業(yè)務中進行的一種旨在提高檢察業(yè)務,解決檢察獨立問題所進行的一項內部結構性改革,是在檢察委員會和檢察長的領導下,以一名檢察官為主,輔之以數(shù)名助理檢察員、書記員組成辦案組,依法相對獨立地承擔刑事案件的審查起訴和出庭支持公訴工作的內部辦案制度。這些制度目前仍在全國范圍內穩(wěn)步推進。
(二)完善檢察機關司法責任制度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司法責任感?!耙允聦崬橐罁?jù),以法律為準繩”是每一個司法工作者應恪守的原則,但是人們群眾的滿意度亦是衡量一個司法工作者的司法責任心程度的重要標準。嚴格司法責任,增強司法工作者的司法責任心,應強化監(jiān)督機制的建設,將責任心與責任制相結合,把履職和問責相結合,才能在整個司法領域形成一種良性的責任導向。通過強化司法責任制,令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無時無刻端正司法責任心、秉持司法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司法領域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并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卷。
2.有利于保障司法質量。追究司法責任,可以督促司法人員在辦案過程中慎思慎行,既謹慎地審核證據(jù),又謹慎地認定案件事實,既謹慎地選擇所適用的法律,又謹慎地表達辦案結論所持的理由,既謹慎地保障法律程序運行的正當性,又謹慎地保障程序結果的合法合理性。由此,可以防止法律程序的錯誤適用,也可以防止錯案的發(fā)生,進而確保辦案質量。嚴格實施司法質量通報和公示制度,做到讓群眾了解司法質量評議,讓案件當事人積極參與司法責任的監(jiān)督,增強個案審判的社會認同度,逐步在全社會范圍內樹立司法權威,做到法律效果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②
三、完善檢察機關司法責任制度的建議
(一)完善懲戒制度
當檢察官被認定存在枉法裁判或者其他違法行為后,誰來對檢察官進行懲戒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我國可以借鑒英美法系國家的作法,將責任檢察官懲戒權交由獨立的專門性機關,即由最高立法機關或最高司法機關設立專門的司法懲戒委員會來行使。一方面,司法懲戒委員會與檢察院在司法業(yè)務上沒有交叉,因此不會產(chǎn)生像上級司法機關一樣可能干涉下級檢察院行使司法業(yè)務權的情況;另一方面,司法懲戒委員會與檢察院在司法行政權上不會重合,司法懲戒委員會只享有懲戒權,而不具有對檢察官的人事任免權,因此不會出現(xiàn)檢察院因“帽子”問題而順從司法懲戒委員會的意志被迫進行裁判。通過各國實踐,普遍的做法是由法律位階較高的司法機關人員和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學者等法律人士組成司法懲戒委員會。
(二)健全檢察官責任認定機制
司法官只有實施了違反法律、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紀律的行為,才應當受到追究,他們對案件的判斷和認識不應當成為其受追究的理由。這種責任追究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對過錯的認定應當從嚴掌握。如果因辦案人員能力所限或認識錯誤所產(chǎn)生的裁判不當,則屬工作失誤而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只有當司法官是出于故意或重大過失而造成嚴重過錯時才屬于應收追究的范圍。司法人員故意造成案件的錯誤處理,無論何種動機,都應追究責任;對于構成犯罪的,還應追究其刑事責任。對于由于對法律、法規(guī)的理解上或對于案件事實和證據(jù)的認識上出現(xiàn)偏差而導致錯誤裁判的,不應處罰。
(三)建立終身追責制
正如上文提到的,我國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公布的兩個《辦法》,雖然對可以追究責任的審判人員明確作出了規(guī)定,但對于其追究時限卻并未規(guī)定。筆者認為,冤假錯案與枉法裁判、違法操作息息相關,為了嚴厲打擊上述法官在司法裁判中的不正當行為,切實將司法責任落實到個人,應當建立錯案責任追究終身制。一方面,錯案追究責任終身制有利于對主審法官和合議庭在審理案件時起到警示作用,使得他們在“終身負責”的壓力下謹言慎行;另一方面,其還可以作為主審法官抵御上級法院法官、審委會、院長等人不正當干涉的擋箭牌,有利于案件的獨立裁判。
(四)確立司法豁免制度
所謂司法豁免制度,是指主審法官、合議庭以及人民陪審員的審判行為導致的部分錯案,根據(jù)法律和相關規(guī)定,不受錯案追究機制的約束,無需對其承擔相應責任的制度。司法豁免制度與終身追責制看似矛盾,實則存在內在的統(tǒng)一性。因為并不是所有案件一經(jīng)被認定為錯案,就可以不顧錯誤的大小和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直接追究法官的責任。事實上,法官在案件審理中認定事實不清和適用法律錯誤,有時候并不是因枉法裁判和其他違法行為導致的,而是因為當事人的表達能力、舉證質證能力以及當事人的過錯等不能歸責于法官自身的因素所產(chǎn)生的。如果基于這些因素產(chǎn)生的錯誤也要追究法官的責任,將會嚴重打擊法官辦案的積極性。因此,對于僅存有一般瑕疵而不嚴重侵犯當事人合法權利的錯案、或者在合議制中因法律規(guī)定不明確而造成的認識分歧、或因無法預見的其他因素導致的錯判,應當予以豁免;而對于因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行為歪曲事實和法律,致使案件發(fā)生重大錯誤、造成嚴重后果的,則不應適用豁免制度。(作者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注解:
① 徐梟雄:《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論我國司法責任制的完善》,載于《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
② 肖晗,王亞歡:《司法責任制度的價值追求》,載于《湖南警官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參考文獻:
[1] 徐梟雄:《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論我國司法責任制的完善》,載于《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
[2] 肖晗,王亞歡:《司法責任制度的價值追求》,載于《湖南警官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3] 賀日開,賀巖:《錯案追究制實際運行狀況探析》,載于《政法論壇》,2004年第1期
[4] 《新華月報》:《中央政法委出臺首個防冤假錯案指導意見:冤假錯案,終身追責》,2013年第17期
[5] 諾思等[美]:《西方世界的興起》,華夏出版社,1999年
[6] 陳瑞華:《遵循司法規(guī)律推進檢察制度改革》,載于《人民檢察》,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