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斌
陳藝兵,癡情永遠的排球迷
◎文/張斌
第一眼看到陳藝兵的人,沒人會把他跟排球這兩個字聯(lián)系起來,1.69米的身高,體重51公斤,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楊麗萍的身材卻長了顆孫晉芳的心。由于對排球的喜愛乃至癡迷,年近五旬的他依然活躍在排球場上,成為承德業(yè)余排球圈中的領軍人物。
陳藝兵生于1969年,父親是承鋼中學的體育教師,母親是工會干部。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下,他從小就是學校里的文體骨干。中學時在歌唱比賽中拿過獎,一度曾想在音樂方面發(fā)展,后來因變聲而放棄。體育方面則對球類情有獨鐘,除了足球沒踢過,乒乓球、籃球、羽毛球都打得不錯。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國女排的鼎盛時期,全國上下掀起了排球熱,陳藝兵也開始玩起了排球,加入了承鋼中學校隊?!澳菚鹤鰤舳枷?yún)⒓訉I(yè)隊,但當時我才1.65米,離專業(yè)隊標準差得遠呢?!标愃嚤貞浧甬斈暌廊浑y以釋懷,“身高不足我就用技術補吧,當不了主攻手我就當二傳手,孫晉芳不也才1米75嘛,萬一我以后再躥兩躥呢?!?/p>
為了能進專業(yè)隊,陳藝兵沒少下苦功。“那會兒沒人監(jiān)督我,放學寫完作業(yè)就自己在院子里練球。當時聽人家說綁沙袋跑樓梯能提高彈跳力,我就每天綁著沙袋跑半個小時的樓梯……我這把年紀還能在排球場上奔跑,多虧了當年的苦練,基本功還是過硬的,我現(xiàn)在彈跳還能達到2.85米?!?/p>
但是造化弄人,陳藝兵不但沒長過自己的偶像孫晉芳,連1.7米都沒過去,專業(yè)隊是無緣啦,可是對排球的喜愛并沒有因此減退。
1987年,陳藝兵考上了河北電大的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分配到承鋼電爐煉鋼廠當了一名工會干事?!皼]想到到了單位,我的排球特長到得到了發(fā)揮。1994年承鋼舉行第一屆全運會,其中就有排球比賽,可當時我們廠會打排球的只有我和另外一個球友,沒辦法我們找了四個打籃球的,開始給他們集訓。只集訓了四個月,我們在比賽的時候就拿了個亞軍。1997年第二屆全運會我們就是冠軍啦?!?/p>
“說起來,我也算中國女排骨灰級粉絲啦。1994年郎平帶隊跟古巴隊在北京比賽,我連著倆星期坐火車去看球,雖然當時中國隊輸了,那也看著過癮!”
“我這個人,有點兒跟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比較執(zhí)著,按部就班的事我就覺得沒意思,別人越不看好的事情我就越想做成功……”
而立之年,陳藝兵結婚了,讓那些曾經(jīng)嫌棄他“二等殘廢”的姑娘們大跌眼鏡的是,他居然娶了當?shù)剜]局的“郵電之花”,妻子的身高是1.73米,比他還高了4厘米。談起當年追求妻子的趣事,陳藝兵頗為得意。
結婚、生子,加上當時企業(yè)環(huán)境的改變,單位不再舉辦大型運動會,陳藝兵短暫的排球生涯告一段落。不能上場打,就只能坐在電視機前看,不管中國隊是輸是贏,他每場不落,這一看就是十年。
2009年,陳藝兵已到不惑之年,一次在北京坐地鐵的時候,看到旁邊有兩個大小伙子背著排球,他就搭訕問人家到哪打球去,聊著聊著他就跟到了體育館。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一上場他就把這群小伙伴給鎮(zhèn)住了,“您這基礎非常好啊,現(xiàn)在怎么不打啦?”一句話勾起了陳藝兵的排球癮。
回到承德,他就找到當年的球友費鵬:“咱接著玩球啊!”“你能找到人找到場地我就陪你玩?!?/p>
上哪找人去啊?問了幾個當年的球友,大家一致的說法都是:這歲數(shù)啦,玩不動啦,你要是組織起來我們湊湊熱鬧倒是行。
找不到人,那就上網(wǎng)找,陳藝兵的QQ名字叫“排球有約”,到處跟人約球,約來約去也沒約到幾個人,但是他通過網(wǎng)上的排球群了解到不少地方的業(yè)余排球運動都搞得風生水起,每年還有不少業(yè)余排球邀請賽。
找不來人玩手又癢癢,他干脆看哪有比賽就跟那邊球隊拉關系套近乎,希望能到人家隊里去打比賽。這些比賽都是民間組織的,參賽都要交參賽費,“交錢也沒事,只要他們讓我參加就行。2010年我到過保定、邯鄲、唐山,本地的隆化縣、平泉縣等不少地方也參加過比賽。反正他們讓我上場我就打,不讓上場我就坐那看,什么冷板凳不冷板凳根本不在乎。第一次參賽是到唐山的‘煤一球館’,參賽費是300。我周五下午坐班車晚上九點到唐山,自己找地方住下,第二天一早直接到體育館報到。那次讓我上場打了七八分鐘吧,估計也是人家不好意思一直讓我坐冷板凳才讓我上去打會兒。我這‘排球瘋子’就那會兒他們叫出來的?!?/p>
把排球堅持打下去,不僅僅需要精神,還需要人和場地。去哪找場地???陳藝兵就到處打聽、托人,最后通過朋友,在承德大學城的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找到了場地,每周六上午借用半天?!半m然是露天場地,對我們來說也是太難得啦。我每周六早上5點起床,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到那兒,練到中午就得給人騰地方,就這樣從春到冬練了一年?!?/p>
有了場地得有人來玩呀,甭管認識不認識,只要聽說人家會打球,陳藝兵就登門拜訪,每次人家來,訓練完了,陳藝兵就自掏腰包請人家吃飯……漸漸地,來玩的人多起來,到2010年年底已經(jīng)有十多個球友每周跟著他一塊練。
有人了,陳藝兵就不想老在外邊蹭比賽了,剛好2011年1月1日唐山有一個“銳特電器杯”邀請賽,可是一說參賽,大部分球友都打了退堂鼓,“玩玩還行,去比賽就免了吧”。
陳藝兵連比賽用的球衣都買好了,可是直到第二天就要出發(fā)去比賽了,6個人還沒湊夠,“當時承德有三個人定了,平泉有兩位球友說能去,都晚上8點了還差一個人,最后是北京一位素未謀面的網(wǎng)友,也是排球愛好者,答應直接到唐山跟我們會合,我們這才湊夠人參加比賽。結果可想而知,都沒一塊訓練過,什么配合呀戰(zhàn)術呀,一概沒有,小組賽都沒出線??刹还茉趺礃?,我們是穿著‘承德’兩字的球衣參加比賽了。”
但是這次比賽也讓陳藝兵受了刺激,也讓他更有動力了,既然玩就得玩出個樣子來。然而想出成績沒別的辦法,就是好好堅持訓練,為此他五六年都沒陪妻子孩子去過避暑山莊了,妻子常常逗他“跟排球過去吧”!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陳藝兵和他的“大叔隊”獲得了曹妃甸邀請賽的第三名;2013年在隆化邀請賽上獲得了冠軍;還在“環(huán)渤海杯”邀請賽上獲得了最佳團隊精神獎;2014年在“海之星”杯邀請賽獲得第三名。
堅持就是勝利?,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被吸引到陳藝兵的排球陣營來,從最初的60后,到現(xiàn)在的70、80、90后,各個年齡段、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有,連在承德醫(yī)學院的巴基斯坦留學生都慕名加入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