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方
早上葉莉素著臉氣呼呼地進了辦公室,說車被弟弟打著帶媽媽出去玩的借口,借走好多天了,三番五次打電話都不還。今天她又擠公交車過來。既然打著媽媽名義,小葉就跟媽媽念叨這事,卻被狠狠嘮叨了:“有你這么做姐的嗎,從小就不顧弟弟,長大了還不顧弟弟!”葉莉擠公交來去,越想越不服氣,在辦公室碎碎念:“那車是我貸款買的,我弟又不幫我還貸款,我媽還向著他,你們說,我是不是我媽撿來的?。俊?/p>
王姐聽了笑:“得得得,誰叫你過得比你弟弟好呢,父母都是劫富濟貧的高手!”王姐說她八十三歲的奶奶,經(jīng)常趁她家沒人,用圍兜兜了她家的玉米棒運到她叔家去,王姐說:“被我看見好幾回!我也不好意思揭穿她老人家……”
想不到阿梅家也有這種情況。阿梅的表弟要找工作,在母親大人的“命令”下,阿梅出力辦妥。舅舅為表感謝,給阿梅孩子包了五千元的紅包。從此不得了了——逢年過節(jié),阿梅媽都要阿梅買大禮送給舅舅,理由是:“你舅舅上次給寶寶五千元紅包了?!蔽迩г缭缢统鋈チ?,阿梅還倒貼了,她媽才消停了些。
阿莎家不僅是爭著“外送”的問題,阿莎父母為了“分贓不均”,時常發(fā)生內(nèi)部戰(zhàn)爭。阿莎老公單位一年發(fā)兩套西裝,阿莎老公穿不了,就被阿莎父母同時看中,阿莎媽媽要送自己的妹夫,阿莎爸爸卻要送自己的堂弟。兩人還為這事鬧矛盾,你多我少的,阿莎要從中調(diào)解才能消停。阿莎說主要是她媽媽太顧外婆家那頭,有一次阿莎給爸爸買了雙比較名貴的皮鞋,結(jié)果媽媽硬要拿去送給舅舅。阿莎不同意,說:“小鄉(xiāng)鎮(zhèn),不需要穿這么好的鞋,再說這是送給爸爸的鞋子,你憑什么拿去送舅?”阿莎媽媽就鬧情緒了:“我給你帶了這么多年孩子,都沒有自主權(quán)……你爸爸又不穿,為什么不送給你舅呢?你舅舅當年對你多好,自己還上學呢,就省錢買糖給你吃?!卑⑸瘚寢屨彀逯?,直至阿莎同意給舅舅另買一雙,母親才調(diào)整心態(tài),對阿莎重新笑臉相迎。阿莎幽幽地對我們說:“因為童年時舅舅賞的幾粒糖,我大概要接濟舅舅一輩子了……”
其實我們家也如此。有一次舅母發(fā)生車禍,不能進食,需要一個榨汁機。母親大人立馬想到我家有一臺榨汁機。一個電話過來,意思要我送過去,我不同意,五十多公里路呢,而且我還要上班。母親大人就在那兒罵沒良心。后來,她自己趕過來把榨汁機拿走了。榨汁機一百多元,母親大人來去車費四五十元,再趕到舅母所在醫(yī)院,比在當?shù)刭I個榨汁機也就省個三十多元。
父母為什么要這樣呢?有一天在飯桌上,我直截了當?shù)亍安稍L”母親大人,母親大人說:“我和你舅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姐弟啊,我不幫誰幫!你是我身上掉下的肉,你幫就是我?guī)停 编?!母親說得鏗鏘,一下子壓下我的氣勢。想想也是:母親和舅舅在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守寡的外婆艱難度日,姐弟感情自然不一般,親情在她老人家那兒大于天。那些在兒女們之間“調(diào)?!蔽镔|(zhì)的父母,大概也是認為血濃于水,孩子之間就該有福同享吧?
(摘自《廣州日報》 圖/黃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