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初讀紅樓,對里面的眾多人物弄不明白,勉強借助“護官符”提到的這四個家族的線索,才把他們的關(guān)系稍微理清楚。帶著些許懵懂,不明寶黛間的似曾相識,不明邢王兩夫人間的勾心斗角,不明仆婦中的指桑罵槐。只看到了元春省親滿街華蓋蔽日、重修大觀園的奢華,看到了花柳繁華、富貴溫柔的榮寧二府里,小姐、丫鬟、哥兒們的玩鬧,看到了劉姥姥初進(jìn)大觀園為討眾人歡欣的嬉笑弄巧。
讀至深入,雖不懂芙蓉一樹花盡無言,是晴雯心高氣傲風(fēng)流任性招人怨,但亦逐漸明了寶劍攜噴涌的鮮血而舞,叫喊出尤三姐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蔚然;井水冰涼,浸透著剛烈金釧抱恨的心;剪刀下紛紛灑灑飄落的秀發(fā),閃爍著惜春獨臥青燈古佛旁的孤吟……幼時的我在紅樓夢的悲歌中成長,日漸懂得生命的可尊、可敬、可愛,也明了人生之無常、無奈、無著……
后來,續(xù)讀紅樓,開始捕捉詩詞的影子。如小兒撲捉彩蝶,無意間我撲入了金陵十二釵的海棠書社?!捌だ镪柷锟蘸邳S”是蘅蕪君少有的辛辣;“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是瀟湘妃子用淚珠浸出的詩行;“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是枕霞舊友真名士自風(fēng)流的高歌;“呼啦拉大廈傾,燈慘慘黃昏近”,是賈府驚破繁華夢的悲哀。那一首首詩詞歌賦渲染我心中的詩意,點撥我筆下的字跡,讓我在文詞之海中悄然成長。
上高中后,再讀紅樓,復(fù)在書中體味那個封建士族與整個封建社會不可挽回的敗落,我仿佛懂了,那是無邊無際的貪念將雙手伸入鐐銬,將靈魂鎖入鐵窗;是一時的熱鬧繁華造就“大廈傾倒”時的凄凄慘慘戚戚。還有那封建制度的丑惡斬斷了人情冷暖,瀟湘妃子淚盡而逝,只留下斑竹一院,香魂飄散終于風(fēng)干了黛玉舊帕上的淚跡;獨守空房漸漸消散了寶釵身上的冷香;家事不幸慢慢洗去了湘云臉龐的彩妝;悲歌一曲早已了卻了香菱一生的憂傷…
而今,我漸漸體會到了一種說不出的悲凄,曾經(jīng)的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眼見它高樓起,眼見它高樓塌,盛極而衰,亦著實讓人覺得可哀,可嘆。
【點評】 本文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來安排材料,通過講述自己初讀、深讀、續(xù)讀、再讀《紅樓夢》,反映了自己對《紅樓夢》由表象的了解認(rèn)識到對其內(nèi)涵的深入把握感悟的過程,敘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文筆極其細(xì)膩,用詞精當(dāng),詞句內(nèi)涵豐富,值得讀者細(xì)細(xì)品味。語言簡潔、流暢、靈動,齊整中富有變化,字里行間透出作者對《紅樓夢》的濃濃情感。作者已經(jīng)能夠靈活自如地駕馭語言,可見作者較高的文字功底。